1、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2、夜晚躺在空荡的床上,听着窗外凄凄风雨声,不禁又想起了逝去的妻子,从今以后,还有谁替我在深夜挑灯缝补衣裳呢?
3、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在下有《鹧鸪天·秋韵》词曰:
4、往事难描笔又悬,丝连断藕恋难言。
5、回想过去,艰难而颠簸的潮汐,叹息今天,不禁抱怨。即使春风可以把世界上的一切染成绿色,也不可能染黑。我别无选择,只能返回东方学习树木和草。
6、红粉泪,被霜催,千娇素叶尽芳菲。
7、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迭》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鷓鴣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宋祁之作。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均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与词牌同。北曲或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中。南曲在各曲谱都列为“引子”,但实际多用于传奇的结尾处。
8、荷裙色退清平在,抖擞珍珠到嵌洲。
9、《于中好》当做词牌名,即《鹧鸪天》。《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但《于中好》也可做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10、出处:北宋·贺铸《鹧鸪天》
11、鹧鸪天.雪照山城王指寒拼音鹧鸪天.雪照山城王指寒拼音如下:zhègūtiān.xuězhàoshānchéngwángzhǐhán
12、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13、要求: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14、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南宋)辛弃疾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15、萧瑟秋风入谷川,云低雾淡大洋边。
16、可怜欢聚良宵短,愁枕兰衾寂夜长。
17、【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18、海岸登高望远方,心胸开阔意飞翔。
19、尘烟远,看不穿。一枕好梦却难圆。
20、声箫深处人欢笑,蝉歇痴声逐梦还。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2、O平O仄平平仄,O仄平平O仄平(韵)。
23、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24、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 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小小池塘尽收眼底。这里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镜头由远及近,令人目不暇接,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
25、点击上方关注(诗词天地视频号)
26、原文:《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晏几道〔宋代〕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译文:绿橘梢头尚有橘花未谢,好像要留下香蕊来送别行人。君要官职高升,明天就要进京朝拜皇上。升官进京是天祥人瑞的好事。歌声渐渐沙哑,喝了点小酒微微有点醉。感到悲伤,就尽情哭泣,任凭红色的泪水滴湿了黄色的衣裙。赣江西边从今天开始,明月与清风就在回忆着使君。
27、今宵拨尽相思调,疑似江南燕子声。
28、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29、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30、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31、情未尽,意难收。凭阑醉卧任风流。
32、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教我这样的狂放不羁。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我何曾放在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33、几分清醒几分醉,多点糊涂少点累。
34、逢潏水,会村原。几回梦里意缠绵。
35、处暑新栽秀蕊娇,零丁败叶落阶稍。
36、写将秋事堪方寸,憔悴无多一丈追。
37、案前似有相思句,回首长亭泪满眸。
38、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39、就找到这么多:《鹧鸪天七夕》――晏几道“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晏几道“牛郎织女”故事很悲观,认为鹊桥相会只有一天是鹊鸟误传所致,欢聚太少,离别太多,空剩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
40、第四句“怨月愁烟长为谁”,“怨”字仄声,“长”字平声。赵长卿词后段第二句“忆携手,遇阶墀”,“忆”字仄声,“携”字平声。黄庭坚词第三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斜”字平声,“细”字仄声。柳永词第四句“只因曾向前生里”,“只”字仄声,“曾”字平声。晏词别首第五句“曼倩天涯犹未归”,“曼”字仄声,“犹”字平声。
41、前川不觉墟烟度,只见南归雁一双。
42、弦歌似诉周郎曲,我挽西风上小楼。
43、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此。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俗象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此调为北宋初年新声,始词为夏竦所作。柳永词属正平调。此调仅此一体,无别体。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4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45、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46、中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47、诗人借半死梧桐、失伴鸳鸯比喻自己与妻子阴阳两隔的凄凉之景。
48、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蝉声嘈杂衰草长满小小的池塘,翻腾翱翔在空中的鸥鸟时隐时见,映照在水面的粉红荷花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在乡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着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三更的时候,殷殷勤勤地下过一阵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凉。《鹧鸪天》的平仄韵律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49、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代表作有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
50、愿意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气质佳。
51、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52、《鹧鸪天》为双调,共五十五字。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韵,二十七字。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每句七言,相当于一首七绝诗,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如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云:“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5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54、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55、略黄梧叶轻摇曳,街上行人已觉寒。
56、【鹧鸪天】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诗词全文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诗词注释(注释):赵鼎是南宋初年中兴名臣。这首词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元即元宵。词人值此元宵佳节,抚今忆昔,表达了沉痛的爱国情思。起首二句,以顿入之笔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间推移之速。词人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之合被擢为开封士曹。靖康事变后,高宗仓皇南渡,驻跸建康,词人填此词时,应当系随驾至此。“客路”一句,直点题面,说明在金兵南侵之际,自己流踄异乡,不知不觉又转过了一年。出
57、深秋的晚上,秋雨添凉,风雨潇潇,打在梧桐叶,一声声,都在诉说着离别的悲痛。
58、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赵长卿词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俱平声,“水暖”二字俱仄声,“花”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又晏词别首前段起句“一醉醒来春又残”,“春”字平声。
59、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60、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61、畏富贵,志贫饥,千年撇捺立人姿。
62、街园几树番苹果,院圃十株水蜜桃。
63、羌笛悠扬,一曲《梅花落》,吹彻高楼,想来江南的梅花应是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我漂泊天涯,山川相隔,何其艰难!
64、微风习习梳华发,流水悠悠洗客愁。
65、孤窗偏弄檐花影,浮月流香桂子凉。
66、征途既在愁应在,酿满苍茫酒一杯。
67、《乐章集》注“正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蒋氏《丸宫谱目》入仙吕引子。赵令畤词名“思越人”,李元膺词名“思佳客”。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又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名“半死桐”。韩淲词有“只唱鹂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
68、O平O仄仄平平(韵)。
69、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
70、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赵长卿词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俱平声,“水暖”二字俱仄声,“花”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
71、摇桨女,釆莲舟。桨声莲唱绕江楼。
72、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73、笑着说这艘小舟便是我安身之处,强作旷达的姿态,充斥着淡淡的忧愁。
74、牛女泪,数千年。茫茫仍待对河缘。
75、昔日同唱鹧鸪词,那样甜蜜柔情,而今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忆起幸福的往事反而更添愁绪。
76、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77、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78、丹桂留香韵中秋,菊花带露更清悠。
79、溪流不懂河边事,山鸟狂歌报晓霜。
80、《鹧鸪天·送人》 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81、良宵一曲游人醉,世道和谐胜舜尧。
82、平仄仄,仄平平(韵)。
83、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84、溪映霓霞影远山。一窗明月挂前川。
85、思缱绻,剪柔肠。几秋风露泣花黄。
86、唐朝人郑嵎有诗言:“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词牌名鹧鸪天就取于此。
87、韶春翠柳秋憔悴,旧景同窗今岁寒。
88、做人也当如桂花,不张扬、不孤傲,却自有馥香芬芳!
89、刘著的这首词,是他入金后客居北地时怀念远在江南的一位女子的怀人之作,看似“香艳”的爱情词,实际上蕴含着刻骨铭心的亡国之恨。
90、芙蓉浦里芙蓉笑,白鹭滩边白鹭游。
91、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92、《鹧鸪天》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赵长卿词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俱平声,"水暖"二字俱仄声,"花"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又晏词别首前段起句"一醉醒来春又残","春"字平声。高观国词第二句"最怜一曲凤箫吟","最"字、"一"字俱仄声。赵长卿词后段第二句"忆携手,遇阶墀","忆"字仄声,"携"字平声。黄庭坚词第三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斜"字平声,"细"字仄声。在下有《鹧鸪天·秋韵》词曰:
93、照碧水,映霞光,夕阳大海画新妆。
94、春草未绿,鬓发已白,离别的时间太久勉强冲淡一些哀愁,可在这热闹的元夕,思念的滋味只有你我明白。
95、唱罢阳关三叠,离别的泪水擦不尽,让人心绪难堪的不仅仅是离合聚散,千古恨,千万种!
96、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97、有谁还恋春华梦,只恨秋园无少年。
98、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99、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00、蝉声不断唱清秋,阑干尽处是红楼。
101、玉楼金庸那都不是我期望的生活,做官也比不上活得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