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午节人传百药良,三千玉女斗群芳。
2、薰弦旧解无穷愠,箑脯今摇不尽凉。
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4、今月三长正,昌辰五日端。艾髯张绣户,菰黍簇金盘。
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7、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8、《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9、·《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境胜日偏长》宋朝·周必大
10、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1、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1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3、尧贤不遗野,楚些岂劳招。
14、·《端午帖子·皇帝阁·缕缯采药谩区区》宋朝·周必大
15、·《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赫奕蕤宾月》宋朝·周必大
16、【端午节古诗】·《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嘒嘒蜩鸣柳》宋朝·周必大
17、·《端午帖子·皇帝阁·揽衣切切念丝棼》宋朝·周必大
18、御书真翥凤,仙女莫乘鸾。
19、樱桃桑椹与营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20、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21、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22、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23、仁政便为医国艾,德威那假辟兵符。
2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25、艾叶双人巧,菖花九节荣。
26、超然远览处,何止傲羲皇。
27、·《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粉团菰黍族金盘》宋朝·周必大
28、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29、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己酉端午贝琼〔元代〕
30、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31、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32、浣溪沙(宋•苏轼)
33、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34、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35、筒黍尝思时献稑,彩丝击处忆亲蚕。
36、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37、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
38、皇恩隆宰辅,赐扇御书诗。
39、和端午古诗的后两句意思是: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40、【端午节古诗】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真的太多了。殷尧藩的《同州端午》、褚朝阳的《五丝》、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文秀的《端午》等等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41、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
42、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43、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44、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45、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46、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47、争新九子粽,竞巧五时花。
48、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49、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50、蝗虫为何这么多?人可以食用吗?
51、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的五月初也叫端阳节,龙节,龙舟节,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夜确实很多,可见古人对于端午的重视和对节日的热爱。
52、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53、竞渡歌(唐•张建封)
54、小孩取名,取出高分好听的名字,端午古诗,起名分析姓氏格局,给宝宝起好的名字,小孩取名,结合传统国学取名,科学取名!
5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同州端午殷尧藩〔唐代〕
56、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57、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58、《端午即事》(南宋·文天祥)
59、微臣笔力惭燕许,谩赋群官上玉除。
6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61、只因昭火德,不为记荆吴。
6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6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64、端午节古诗有: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宋代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66、《已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南歌子·游赏》宋代: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7、齐天乐(宋·杨无咎)
68、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69、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70、蜀产吴包何足道,蟠桃熟处是瑶池。
71、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72、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73、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74、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75、《乙卯重五诗》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76、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道
77、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78、翠娥谁采得,传旨赐金钱。
79、炎图如日永,赫赫照华夷。
80、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和端午(宋)张耒
8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82、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83、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
84、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8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86、龙蟠仍凤翥,谁数晋羲之。
87、《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8、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8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南歌子·游赏苏轼〔宋代〕
9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复屈原。
91、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92、日长珠箔漏声疏,案上苏文恣卷舒。
93、·《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午节由来重》宋朝·周必大
94、浩荡天同泰,清虚日自长。
95、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96、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97、葵倾多士志,草偃万方心。
98、·《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炎官火伞谩高张》宋朝·周必大
99、何似贤才遍中外,自然朝野足欢娱。
100、殿阁南薰细,宫壶昼漏迟。
101、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制黄酒可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