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集【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7 10:48:09

1、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2、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4、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5、《杜甫诗选》的两位作者长期致力于杜诗研究,成果丰硕。莫砺锋教授现为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是目前杜甫研究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莫教授陆续出版了《杜甫评传》《杜甫诗歌讲演录》等学术著作。这本《杜甫诗选》的推出,则是其在大众普及方面所做的新尝试。

6、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7、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8、最开始是山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各位老师集体合作完成(前言提到“参加编写者众多”);98年原注修订是还在职的三位老师进行,补选诗赋的注释由张忠纲负责,前言由袁世硕(三位修订者之一)执笔;20年重印仅仅改正个别讹字,调整部分地名,前言新增一段附记仍由袁世硕执笔。

9、【杜甫诗集】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10、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1、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12、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3、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14、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15、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16、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17、对于诗歌体式的不同意见,《诗选》也尽量一一列举,细致分析。如《释闷》,王嗣奭认为是七言排律,钱谦益认为是七言古风,浦起龙则认为“此篇可古可排”。原因何在?《诗选》分析道:“从对仗来看,全诗中间四联全都属对精工,符合排律的要求。但从声律而言,则全诗虽有平仄合律之句,但拗句甚多,如第三联出句已拗,对句不但未救,而且拗得更加厉害。此外第十二诸句皆为三平凋,是典型的七古平仄句式。”颇为中肯,为初学者提供了较为确切客观的意见。

18、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9、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20、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2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22、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23、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24、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25、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26、“新气象”在该书中时有出现,可见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创新。再如评《乐游园歌》:

27、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28、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29、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0、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31、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32、《杜甫诗选》,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33、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34、的确,“会通”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出现得很早,涉及到哲学、史学和文学等学科,《周易》《史记》《文心雕龙》等古籍中都包含有“会通”思想:要求学者能够汇总左右,融通前后,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

35、【杜甫诗集】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36、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37、《杜甫诗选》(商务印书馆2018年出版)

38、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9、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

40、《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4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2、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43、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4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45、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46、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47、薪火相传讲杜诗——从程千帆到莫砺锋

48、宋代诗人王禹偁尝言“子美集开新世界”,杜甫及杜诗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后代诗家在构思立意、句法、语词等方面有意无意地受到杜诗的沾溉。如杜诗名篇《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二句,就以其“婉转周至,跃然目前”(明人王慎中评语)的艺术效果影响了一代代诗人。《杜甫诗选》在评赏此诗时征引了中唐诗人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北宋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三处受杜诗此句影响的显例,来说明杜诗在后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4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了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0、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1、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3、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5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55、(8)伶俜:飘泊流离之貌。十年事:从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至此写诗之时,杜甫流离失所,已经十年。

56、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57、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58、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59、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60、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61、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6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63、杜甫的歌与哭,笑与泪,欢乐与哀愁,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当杜甫在湘江的一叶孤舟上写下绝笔诗,黯然离世,《诗选》叹息:“当时的诗人是寂寞的,在他身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也是寂寞的。然而热爱人民的伟大诗人终究会得到人民的热爱,杜甫终于被历史授予‘诗圣’的桂冠。让我们经常倾听诗圣的歌声吧,它激情洋溢,深沉醇厚。它会抚慰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励我们的前进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作为汉字文本的阅读者是何等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部杜诗。”

64、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65、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66、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67、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腰下...

68、《诗选》一书中贯彻了“尽穷正变”的“会通”思想。如评《一百五日夜对月》:

69、(9)强:勉强,努力。移:移动。一枝:一根枝条。句谓勉强栖身幕府,如鸟之巢于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70、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71、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72、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7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4、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75、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76、《冬日有怀李白》唐·杜甫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77、在评析中,也可看到“极具个人特色”的言语。如评《望岳》:“杜甫这个盛唐诗坛的后起之秀,终将突过前人攀上诗国中的顶峰!”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如此伟大的诗人竟有如此悲惨的遭遇,千古读者都会悲愤难平。”评《醉时歌》:“宋人苏舜钦曾借《汉书》下酒,后代读者也借这首杜诗来浮一大白。”评《不见》:“当年意气风发、仗剑出蜀的李白,如今只能以头白还乡为归宿,这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况且李白次年就在当涂与世长辞,连白首归乡也未能实现。语淡情悲,千古读者读此诗,皆当为李白一大哭!也当为杜甫对李白的款款深情一大哭!”

7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79、杜甫这样的诗的最得力之处在哪里?它成功的奥秘在哪里?为什么他能把遭受兵荒马乱的乱离之人的那种心态、那种遭遇写得“毫发不失”,跟真实的完全一样,而且非常准确?“赖自能赋”奥秘就在于杜甫是用赋的手法来写的。(《文集》卷五)

80、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81、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82、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83、菜名巧用唐诗唐朝有位十分高明的厨师,喜欢用名人诗句做菜名。每当他烧好一个菜,都要配上一句名诗,日子久了,远近闻名。一天,有人想要捉弄他,给了他两个鸡蛋,让他办成一桌酒席,而且每道菜要引一句当代名人的诗句,凑成一首诗。厨师欣然同意。少顷,开席了,共有四个菜:第一个是用小葱蒸两个蛋黄;第二个在青菜叶片上铺着一排小块蛋白;第三个是清炒蛋白花一盘;第四个是清汤一碗,内加调味品,汤上浮着四个半拉的蛋壳。每个菜旁都有一句诗,加起来正是当代名人的诗。那人一见,惊异得目瞪口呆。这四句诗出自当代大诗人杜甫的笔下。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4、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85、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86、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8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8、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8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90、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91、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92、我们的古人早就提出“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我们研究文学史也不能例外。“会通”,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融会贯通”,这当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学术境界。我虽然赞成把唐、宋两代分为两个文学史阶段,但也认为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之间,唐代与宋代是最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予以观照的。我不反对学者专攻唐代文学或宋代文学,但以“会通”的眼光来对唐、宋两代的文学进行整体观照,肯定会使某些发展脉络或时代特征变得更加清晰。

93、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94、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95、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96、(滑动下面屏幕,欣赏全部内容)

97、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98、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99、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100、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101、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