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文言文【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0 16:41:08

1、当然,在孩子们不熟悉这种体裁时,是由老师朗读全文。起码朗读三遍。后面两遍可以鼓励孩子随堂跟读或片断的独自朗读。

2、②为木兰之柜:(他)用木兰香木(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

3、汉语成语,拼音是mǎidúhuánzhū,

4、第二遍,鼓励孩子在文章中找到故事的角色、事情和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引领孩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解读故事,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激励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句子、词语的意思,连接上下文猜一猜故事在讲什么。

5、文言文的启蒙学习,从兴趣出发,在趣味中展开,用专业来解读,再辅以大量阅读作为积累,相信,这些看似不易读懂的文字反而带给了孩子们无限探索的愿望,这才是阅读与写作最好的老师。当兴趣萌芽,学习由心而发,写作由生活而丰富,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将会更加精彩!

6、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8、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9、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下了匣子,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10、以上,在表演片段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鼓励着把故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更加立体的呈现了故事的内核,也让最后寓意的部分达到了每一个人都有独特见解的程度。

11、椒:花椒,香料。

12、郑(zhèng)熏(xūn)

13、 chǔ rén yǒu mài qí zhū yú zhèng zhě , wèi mù lán zhī guì , xūn yǐ guì jiāo , zhuì yǐ zhū yù , shì yǐ méi guī , jí yǐ fěi cuì 。 zhèng rén mǎi qí dú ér hái qí zhū 。 cǐ kě wèi shàn mài dú yǐ , wèi kě wèi shàn yù zhū yě 。

14、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卖鬻珠也。

15、【买椟还珠文言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6、有一个郑国人来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盒子里

17、没想到吧,我直到最后才把这个作品的全部解读内容和翻译资料发给孩子们。当孩子们读过,演过,创意过,再收回到文本本身的具体内容,孩子们不仅条理更清晰,而且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深刻了许多,这一点很好的体现在本次课堂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丰富,对于故事主线的把握,对于角色形象的描写,对于事情前因后果的诠释,对于故事带给自己的领悟。我看到孩子们每个人对于故事有了自己的见解,并大胆的表达出来,内心是欣喜而雀跃的。

18、元·张养浩《云庄类稿·读诗有感自和诗之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

19、翻译: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20、⑤辑:通“缉”,连缀。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21、缀:点缀,装饰。

22、而: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23、●请谈谈你对“王”部和“玉”部的认识。

24、你知道下面的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吗?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25、●文中有哪几句和现代文语序不同?

26、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批评当时的学者们欣赏浮夸的辩辞,却对经世致用的理论不予理会,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完全违背了对理论理解的原意。

27、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现在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8、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的人。

29、(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30、他用木兰的名贵木料做装珍珠的小盒子,用香

31、阅读理解,在与文本密切关联(答案直接可从作品中寻找到)的题目,孩子们没有问题,全部都答对了。我们讨论的重点在于第3题。

32、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想利用匣子把珍珠卖出个好价钱。于是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33、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34、第一遍,让孩子们整体的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断句,体验文言文与现代文朗读的不同方式。

35、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匣子用桂、椒等香料熏制,用美玉点缀,用宝石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珍珠还给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匣子,不善于卖珠宝啊!

36、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37、缀:点缀,装饰。

38、楚国的时候,有一个商人,他在郑国做珍珠的买卖。

39、善:擅长,善于。

40、买椟还珠的楚人是个明显的外貌协会的代表,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心只看漂亮的外表,很可能就会和最重要的东西擦肩而过

41、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以朗读、绘画、戏剧和阅读理解的方式来和孩子展开小古文的学习,最后孩子们用精炼的文字写下了对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思考与看法,看到孩子们开心由充满创造力的进入古文学习,我的内心笑开了花!

42、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桂、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还给他珍珠。这个楚国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十分可笑。

43、确实如此,头一次接触小古文,大家都有点晕乎乎,不太明白古人说话的道道,好像字都认得,可凑在一起总感觉奇奇怪怪的。而且古人最厉害的一点是用这么少的字,讲述了一件超级丰富的故事,还把某个生活哲理蕴含其中,是不是很佩服呢?

44、●文中的“而”“其”“之”的意思是什么?

45、点击"文言文古诗词"关注我们

46、《小学生小古文100课》第1—20课|音频图文

47、【买椟还珠文言文】④玫瑰:一种红色的美玉。

48、(4)“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9、当他们是郑国人时,会豪爽的说:“这个不错,不贵不贵,我买了。”还会给自己加戏:“这种珍珠我家里多的是,我喜欢的是这个盒子。”

50、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楚人对盒子的过度包装。

51、战国末期·韩非子《买椟还珠》原文:

52、本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述了郑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的故事,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53、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4、②做事要看准本质,不能舍本逐末。

55、这个小故事中的那位郑国人,被漂亮的盒子的外表所迷惑,反而忽视了盒子里面真正的有价值的宝珠,且亲手把珍珠给了他人。

56、买椟/还珠停顿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57、《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的是一个楚国人把昂贵的珍珠放在一个装饰十分华丽的匣子里到郑国去卖的故事。郑国人不识货,买下了木匣,退还了珍珠。这则故事讽刺了舍本逐末,取舍失当的行为。同时,这则寓言还有另外一层寓意,原著此篇的末尾两句:“此可谓善卖椟,未可谓善鬻珠也”(这可以说,这个楚国人擅长卖匣子,但不能说擅长卖珠子呀)。可谓点睛之笔。那个楚国人本来是想以华丽的匣子来显示宝珠的贵重,也借以招徕顾客的,结果事与愿违。这与他美饰其表,喧宾夺主,有无关系呢?寓言似乎还在告诉我们:凡事超过了分寸,往往事与愿违。这则寓言当“笑郑不笑楚”,郑人以珠价买珠匣,作者借郑人寓深意:讽刺生活中那些没有眼光、只重形式、忽略内容、舍大求小的人。

58、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59、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60、②薰:通“熏”。以:用。桂椒:肉桂与花椒,均为芳香植物,有特殊的香味。

61、珠玉:珠子和宝玉。

62、走过路过(在看)不要错过

63、第二步,小古文情景剧(戏剧)。

64、▼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65、通过这个问题以及延伸探讨,我们更深入的去探讨了一个问题——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个人,有着无限的自由,但当个人融入团队,则需要遵循团队中的一些规则与约定。怎样做才能在尊重团队的基础上表现个人,这个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去思考的话题!

66、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67、它告诉人们,看事情的时候不要被其华而不实的外表吸引,而看不到内里面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68、小古文看起来有趣,学起来就更有趣了,可只有短短几十个字,怎么学才能不枯燥又切入深处呢?小羽自有妙招——

69、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大概意思是说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主要是想表达郑人没有眼光,舍本求末;而楚人过度包装,本末倒置。所以说,我们应主次分明,切莫不要以小失大。成语大全:http://chengyu.***.cn/?id=ODA1MQ==

70、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注释、典故

7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①之柜,薰以桂椒②,缀③以珠玉,饰以玫瑰(méigui)④,辑⑤以翡翠⑥。郑人买其椟(dú)⑦而还其珠。

72、(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

73、再看《韩非子》用这个故事(以及秦佰嫁女的故事)讽喻的是什么。原书批评的是学者们以浮夸的辩辞淹没经世致用的理论,完全没有指责读者欣赏其词章的文采,而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学者以文害用的批评,变成了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也完全违背了原著的旨意。

74、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75、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76、鬻(yù):卖。(1)

77、《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78、椒:花椒,香料。

79、缀(zhuì)椟(dú)

80、最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81、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

82、可:可以,能够。

83、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84、(3)“买椟还珠”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85、其:代词,指代“他的”(楚国的珠宝商人)。

86、本文选文为小学生小顾问资料中的版本,建议初中生学习按以下版本学习。

87、成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作者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成语典故: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88、有时候我们常常容易相信眼睛所直观看到的东西,而不去在乎事物的本质。

89、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90、请你写出下面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91、(3)以珠玉饰以(用)

92、也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93、你知道成语“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吗?请你说一说。

94、找到故事中的角色后,先从故事中已有的场景来开演。比如《买椟还珠》中唯一的有互动的场景就是“郑国人来买走了楚国人的盒子,却发现盒子里有一颗珍珠,跑回来还给了楚国人。”感觉很简单,却没有一句对白,显然还有很丰富的故事情节没有展示出来,ok,那么大家一起来设想卖家和买家会有怎样的对话呢?郑国人为什么要归还珍珠呢?楚国人拿回珍珠心理又会有哪些想法呢?这些答案不是靠举手来说出,而是在孩子们不断变化的角色扮演中来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95、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96、没有眼光的人,总是难以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97、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时间和坚持的力量

98、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楼主进步哈

99、●同义词:卖——鬻椟——柜

100、可:可以,能够。

101、翻译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典故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