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赏析【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0:08:55

1、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2、上天对任何人没有私心,

3、参考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4、2010晚,咏歌写于无锡

5、《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6、儒家认为夫妻关系很重要,孔子把它列为《诗》的首篇,是有很深的含义的。

7、对父母之命求而不得的痛

8、它是目前我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诗歌典籍《诗经》的第一篇。

9、《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募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10、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11、只可远观不可亵渎可望而不可及

12、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13、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14、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5、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16、《关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两幅美轮美奂的经典画面——河洲上,成双成对的雎鸠就像恩爱的情侣互相依偎;河岸上,姑娘小伙互相吸引眉目传情。因而画面流传千古,《关雎》传诵千年。

17、关怀涉人文,包容兼艺术。

18、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20、雎鸠德性纯良,作为一对夫妻的雌鸟和雄鸟,夫唱妇随,关关和鸣。它们表达爱情时,会选择隐蔽的地方,在有人的地方则不表现得很亲密,而当其中的一只鸟死掉时,另一只鸟就不会再寻找其他的配偶。诗人用雎鸠来比喻夫妻,希望夫妻间也能如此贞良。这是第一段要表达的意思。

21、国学四维度,道为养生主。

22、(1)依字行腔:吟诵的调子和普通话的读音一致

23、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24、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25、安享着温馨的夜晚时光,

26、【关雎赏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7、他配得上一位外表俊秀、

28、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

29、这看上去有些凶猛的鸟儿,

30、中国古代借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1、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32、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33、【关雎赏析】爱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这首《关雎》充分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34、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35、分析:B、形容小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求。

36、在我们的常识中,它就是一首爱情诗,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今天也常用它来形容男欢女爱。

37、儒家涵养德,婆心似老母。

38、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39、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扩展资料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40、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41、讲爱情的美好朦胧的爱情

42、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很传神,把爱恋一个人的心态写的淋漓尽致。首先看见心仪的女子,觉得和自己是绝配。然后就去追求,其实我不确定这时候男子的追求是付诸了行动,还是在单相思。第二句就写到了没追到手,吃不香睡不实。在接下来呢,就开始想着法子,讨好女方,弹琴鼓瑟,敲钟击鼓逗她开心。这会儿是真的有所行动了。

43、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44、诗文能抒情,纾解忧悲苦。

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46、他用了种种勾引女子的手段,友以琴瑟,乐以钟鼓,这完全是初民时代的社会风俗,并没有什么稀奇。

47、⑶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48、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49、关雎的作者不是朱熹。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诗经中的“风”大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作之时即兴创作的民间歌谣,后来被人们整理出来.作者的名字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

50、释义: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51、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

52、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

53、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54、《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55、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56、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57、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58、《关雎》为何用“关关雎鸠”来起兴?

59、提升我价值,修身天下沐。

60、那样勇敢,又心地仁良,

6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2、主旨:全诗通过描绘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深情的追求,充分表现了古人们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63、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

64、⑻思服:思念。服,想。

65、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

66、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67、答: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8、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69、在和谐可亲的琴瑟声中,

70、《国风·周南·关雎》先秦: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71、(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72、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73、让星光守护着家宅的安宁。

7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75、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76、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7、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78、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79、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80、国学四维度,德行为基础。

8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82、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鸩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83、赏析: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84、——《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5、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86、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87、此外,《关雎》本身就属于民间歌谣,在韵律上具有复沓之美,即便语言更迭,今人读来依旧朗朗上口。

88、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89、《诗经·周南·关雎》赏析(简要版)

90、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91、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9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93、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94、《关雎》的内容很单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95、参考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96、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97、对《关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98、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99、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100、《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101、基于上海理工大学尚理国学工作室而建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