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起元曲,我们通常会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2、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4、元曲包含的范围是很广的。其中有杂剧和散曲。盛行于元朝,所以又被成为元曲。
5、燕语注:第七句六字,第八句七字,选本如此。
6、詹姆斯·K·巴克斯特诗7首
7、吴镇秋江渔隐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8、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盛极一时,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辉煌。据统计,元散曲作者有名姓可考的多达二百余人,作品现存四千余首。
9、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这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调,故又称“北曲”。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1、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大都人(今河北安国)。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12、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13、【元曲赏析】夕阳西下,晚霞残退,小小的村庄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默着,
14、卢挚(全元散曲辑其折桂令55首,今选26首)。
15、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16、玉环乍出兰汤,舞按盘中,一曲霓裳。羯鼓声催,闹垓垓士马渔阳。梧桐雨凋零了海棠,荔枝尘埋没了香囊。痛杀明皇,蜀道艰辛,唐室荒凉。
17、(注):避虎狼,盟鸥鹭:含躲避人世的凶险,亲近自然之意。
18、✦白草:枯草。《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茎,其于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黄花:菊花。
19、第一首写诗人与“山僧野叟”的“闲吟和”,语言通俗,形象鲜明,志趣脱俗。闲适源于愤世嫉俗,愤世嫉俗自然不同世俗为伍,那么,闲适就是对这样的社会的背叛。
20、一只飞雁的剪影掠过天空,
21、懊恼:烦恼、悔恨。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22、歹症候:本指病,借指脾性。歹:不好。
23、以后本人将在“品听经典”这个平台陆续整理经典的元散曲与喜爱的朋友共同欣赏。
24、这首散曲语言通俗似俚曲,像是百姓的顺口溜。用第二人称“你”,如面对喇叭挖苦,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揭露了令人悲愤的现实。
25、而感情是怎么表达的呢?无非也就是通过作者借助于表达技巧来来表现的。其中自然有很多章法可讲。比如描写事物的形象。一个故事的高潮安排,情节安排,甚至于在曲子中对于意象的颜色安排,都是很有讲究的。
26、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7、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28、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等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9、轻烟袅袅,老树无语,数点寒鸦归巢而栖。
30、其一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31、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便做陈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闺妇被愁绪哀思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所以五句写道:“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最后二句“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32、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月暗钱塘,不堤防越国兵来。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坟老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
3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4、雨霏霏画舫亭亭,谁唤起江妃,惊动山灵。万壑千岩,空濛雾帐,掩映云屏。想猜是孤槎客星,待温存湖海飘零。且向南溟,应笑虚名,不负平生。
35、颍川南望襄城,邂逅田家,春满柴荆。翁媪真淳,杯盘罗列,尽意将迎。似鸡犬樵渔武陵,被东君画出升平。桃李欣荣,兰蕙芳馨,林野高情。
36、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37、旧酒没:没,完了。新醅(pēi)泼:醅,未经过滤的酒;泼,倒出。
38、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39、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40、碧波中范蠡乘舟,殢(tì)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蘋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
41、小令中的“渔人”为了获取鱼而不肯离去,他仍然冒着严寒,在大雪纷飞时仍独自垂钓。作者则将其孤高绝俗的形象来象征自己卓尔不群、孤傲不屈的品格。(1)作者以暮云、雁行等意象来显示“闲”;(2)以“渔人独钓寒江雪”来表现“乐”;(3)以自己的审美心情来展现“闲乐”。
42、灏灵宫畔云台,日落秦川,半醉归来。古道西风,荒丛细水,老树苍苔。万古潼关过客,尽清狂得似疏斋。翠壁丹崖,题罢新诗,玉井莲开。
43、第三首《一枝花·不伏老》〔尾曲〕
44、对平山懒赋芜城,笑豆蔻枝头,惹住歌行。风调才情,青楼一梦,杜牧三生。更谁看桥边月明,是谁留花里飞琼?欲问承平,牛李宾朋,怀断江声。
45、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形容醉态。
46、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悼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47、“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屉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李白诗:吴官花草埋幽径,近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可证。“楚庙”:即楚国的宗庙。楚国始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后又迁于郢(今江陵)。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48、(注译):常在月下花间伙酒,住在水边林中的茅草屋,避开虎狼与鸥鹭做朋友,是一个识字的渔夫。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鱼竿在水边垂钩,古今万事都化解在其中,任凭斜风吹过,细雨萧疏。
49、烟花:原指妓院,亦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50、恰:刚才。那答:那块,那边。
5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80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52、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53、满目皆是白的草、红的叶、黄的菊花。
54、洛阳花:指牡丹。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著名。
55、问黄鹤惊动白鸥,甚鹦鹉能言,埋恨芳洲。岁晚江空,云飞风起,兴满清秋。有越女吴姬楚酒,莫虚负老子南楼。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56、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诗31首
57、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58、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自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元曲为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旁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著名剧作家及代表作品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自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杂剧的题材十分广泛,有反对封建官府、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内容,也有历史故事,还有的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散曲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分小令、带过曲和套曲三种基本形式。散典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卢挚、张养浩、刘致、张可久、乔吉等。
59、【元曲赏析】梁园:又名“梁苑”。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60、✦轻烟:淡淡的烟雾,此指暮霭。✦寒鸦:秋天的乌鸦。
61、要赏析元曲,自己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审美基础。这点不单单是说元曲,古典文学体裁都是的。倘若自己连字都不认识,词都不认识,典故都不知道,那也谈不上赏析了
62、咽作: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
63、元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括杂剧和散曲,后者则单指散曲。而散曲则与诗、词一脉相承,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现在通行的元曲选本,实际上多为散曲选。
64、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wāng)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65、恁(nèn):通“那”。“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66、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
67、东山卧:东晋谢安曾隐居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入朝为相。后人常用“东山高卧”形容那些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68、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69、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
70、此曲风格更近于豪放一路,语言也较浅近直朴,未用典故,直抒胸臆,不留余蕴。结构上则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写勘破世情而生倦,倦而归山卜居,居而恬淡适意。感情亦由浓到淡,由愤激渐趋于平静。
7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2、好的作品,除了感情充沛,更必要的是在于他的表达技巧。那么我们赏析也是从这两方面来入手。
73、兀自:仍旧,还是。尚兀自:仍然还。
74、通常来讲,文学形式都是以动人为主。那么赏析元曲也不例外。
75、丹妮斯·莱维托芙诗22首
76、第二首写在贤愚颠倒、是非不明的社会中自己的选择。“南亩耕,东山卧”即是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此中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谢安东山高卧的典故,不难得知,似陶渊明、谢安这等雅洁的隐士生活,在作者心中是向往已久的。作者会产生归隐山林之想的原因并非他不关怀世事。恰恰相反,他也曾像陶渊明、谢安一样有过治国平天下以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看透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世相之后,诗人终于明白了“争甚么”。
77、在艺术形式上散曲较诗词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增减字数等。其最大特点是简洁明快、直抒胸臆、诙谐成趣、通俗易懂。
7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9、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
80、刚刚离开了自己居住的绿水青山之地,早早地来到竹篱茅舍人家。路畔的野花开的正旺,村头开着一家酒家。直吃得我酩酊大醉。即使喝醉了山童也不会嘲笑咱。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
81、这首咏喇叭的散曲,既可以把喇叭看作是借喻宦官,也可以把喇叭看作是宦官祸国殃民的见证。
82、一般来说杂剧在宋代之前都是用来搞笑的。而散曲就比较抒情了,其中散曲又分作小令和散套。
83、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市)人。曾为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官。生平好游,遍及江南。其曲词藻清丽,华而不艳,善取前人诗词名句入曲,可谓词林宗匠。
84、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85、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86、想邹枚千古才名,觉苑文辞,气压西京。汴水烟波,隋堤困柳,枉共春争。恰鼓板声中太平,鹧鸪啼惊破青城。河岳丹青,临眺枯荣,陶冶襟尘。
87、韩家昼锦:韩琦庙最有名碑刻是昼锦堂记碑。韩琦拓建园池,包括康乐园与昼锦堂,号称宋代四大园林之一。他请欧阳修为昼锦堂撰写记文,又请蔡襄书丹,龙图阁学士邵必篆额,并于治平二年三月十三日立石刊刻于昼锦堂。昼锦堂记碑因由欧阳修、蔡襄、邵必同共制作,史称“三绝碑”。
88、慨星槎两度南游,想神女朝云,宋玉清秋。汉魏名流,临风吹笛,作赋登楼。谁学下宫腰种柳,又添些眉黛新愁。渔父回舟,应笑湘累,不近糟丘。
89、“(《一枝花·不伏老》)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这首散曲透露出的狂放不羁。”(黄光硕《元代的诗词曲》)
90、阿方索·科斯塔弗雷达诗20首
91、|中国散曲群第97期(越调•寨儿令)|中国散曲第96期
92、在艺术上,这首曲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添加衬字,娴熟地运用排比句、连环句,造成一种气韵镗鞳的艺术感染力。譬如增加衬字,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同时,衬字还具有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93、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94、论诗家剪取吴淞,与众鸟孤云,琢句谁工。一笑斋名,三生旧梦,思满春空。算今日东风座中,寄新词两度鳞鸿。惊动山容,唤起江声,谁更如公?
95、卢挚·(双调·折桂令)
96、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97、②孔林:指孔子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98、罗莎·奥斯兰德诗28首
99、看西湖休比谁呵,才说到西施,便似了东坡。宝瑟鸣泉,烟鬟翠领,玉镜晴波。数十处芙蓉画舸,对三山楼观嵯峨。问夜如何,月下婆娑,恰似姮娥。
100、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蓑笠伦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101、《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