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0:21:42

1、2022年05月31日

2、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3、出自:(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4、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端午三首赵蕃〔宋代〕

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7、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8、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9、关于端午节的五言古诗四:《五月五日》

10、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11、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2、亦自酬佳节,何当病故侵。

13、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梅尧臣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抱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

14、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15、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6、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17、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18、1夏歌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2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3孟夏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4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5咏芙蓉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19、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20、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21、其实端午节不仅仅是赛龙舟、吃粽子这些活动,还包括背古诗等相关内容。

22、汉乐坊的声乐老师在吟诵会上献歌助兴。

2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同州端午殷尧藩〔唐代〕

24、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25、端午感怀文/吕江丽粽子喜甜咸,片片叶情深。行吟怀屈子,小米寄乡音。端午感怀文/钟红梅端午忆英雄,粽叶裹糯香。龙舟飞桨处,艺曲为谁狂。端午感怀文/王梅片片粽叶情,忆那英雄泪。端午赛龙舟,直到斜阳回。端午感怀文/周东北龙舟竞渡赛,粽粑祭屈原。共饮雄黄酒,感怀九章篇。端午感怀文/唐秀源端午临华夏,儿女尽欢颜。离骚颂千古,龙吟撼九天。端午感怀文/谭玉珍端午佳节至,龙舟江上游。粽香飘万户,楚辞唱千年。端午感怀文/黄泽英端午亲人聚,粽香绕寰宇。共祈家国安,屈魂欣然去。

26、【端午节的古诗五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27、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28、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29、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30、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31、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32、《端午日赐衣》出自《全唐诗》。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吴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罗兮轻霏霏”,谢庄诗“叠雪翻琼藻”都是表现了衣服材料的良好。

33、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3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3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36、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3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38、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而屈原在湘江自尽,诗歌中说的“吊湘累”,就是怀念屈原的意思。“筒黍”,就是粽子的意思。古人有“彩筒角黍,兰桡画舫,佳时竟吊沅湘”之句,与此句意思相同。

39、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40、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1、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42、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43、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44、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45、厦门市老年大学诗词学会会长许景先生。

4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47、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48、【端午节的古诗五言】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49、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50、贺新郎·端午(宋代:刘克庄)

51、李白的五言四句诗如下:《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夏日山中》唐代: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九月十日即事》唐代: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夜宿山寺》唐代: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5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53、虽然王世贞生了病,但是端午节是一年中的佳节,所以王世贞依然按照习俗,在女儿的帮助下在手臂上缠上了彩色的丝线,在妻子的帮助下喝起了酒。

54、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译文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明代〕

55、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56、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57、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58、与部分师友合影。左二为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练欢女士;左三为厦门市楹联学会会长陈力杰先生;中间为余元钱老师;还有涂丽仙、陈丽娟与许景诗友。

59、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0、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61、汉乐坊声乐学校梁校长自弹自唱,一展歌喉。

62、《端午日赐衣》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五言律诗,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在端午节的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自己被得到赏识。

63、出自《全唐诗》。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

64、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为糯米,味甘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吃粽子据说也与屈原跳江有关。

65、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66、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67、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9、《端午》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0、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71、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72、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73、读一首好诗,温一场好梦。

74、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75、在宋代的时候,端午节也是放假的。所以诗人在端午节的时候会拿出菖蒲酒给父母辈享用,同时观赏乡村景色,十分惬意。而如今诗人年纪大了,回想起以前过端午节的情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76、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77、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78、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和端午(宋)张耒

79、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80、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8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82、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83、和谁一起漂泊,向来都是在古树中。

84、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8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86、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87、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88、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89、“碧玉”是指眼前的歌女。“丽华”,则是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诗人用西施做烘托还不够,还要用张丽华来衬托眼前歌女的妍丽,可谓是喜爱有加,也让读者很期待这个歌女的具体才艺。

90、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1、艾草、菖蒲可驱蚊蝇虫蚁、提神通窍。古人相信,端午时在家门口挂艾草、菖蒲,可以趋利避害。人们将艾草绑成一束,插在门楣之上,或佩戴艾草制成的香包,习俗流传至今。

9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9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94、关于端午节的五言古诗一:《端午日赐衣》

95、乙卯重五诗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96、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97、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98、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99、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00、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10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