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简介【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1:00:56

1、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2、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挂一只布猴。

3、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4、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5、屈原从小就很勤奋,渴望学习。早年,楚怀旺信任他。他是左佐和三义医生。他经常与王怀讨论国家事务,参与制定法律,倡导规章制度,弘扬道德,改革政治,团结反秦。促进“美国政治”。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实力有所增强。

6、《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

7、①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②郑詹尹准备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③东皇太一庙神像林立,阴森恐怖;④雷电交加,狂风大作;⑤屈原的肉体和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光明与黑暗在殊死搏斗。

8、【屈原简介】屈子于战国乱世之巅峰降临人间,孤军奋战,难行能行,拼尽最大努力试图以“美政”强盛楚国一统华夏,来避免黎民百姓天下苍生遭受更大的灾难与浩劫,实以圣贤悲天悯人之大爱情怀应劫而生也!他以橘树为良师益友,安住于“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的零(〇)性心法境界中,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历尽磨难,零(〇)心不改,知屈子者,其惟后皇嘉树乎!

9、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

10、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11、仔细想想,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除了端午节,还有哪个节,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的?帝王将相、诸子百家、三教九流……除了屈原,还有哪个人,是在同一天被天下所有人共同纪念的?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他,是爱国主义的代表!是民族之魂的象征!是感动中国的千古第一人!

12、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13、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14、这个粽子可不是大家吃的粽子,而是一种用彩线手工制作的粽子。

15、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16、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7、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秭县(今湖北省秭归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7年。出身贵族,是楚武王后裔,曾任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其他贵族排挤而不见用。遭靳尚与上官大夫等人毁谤,先被放逐到汉北,又被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村民得知他投江,赶紧划着船,在江上打捞。但江水茫茫,已经无法寻找了。村民们怕鱼儿咬伤屈原的尸体,就用竹叶包了米饭,撒在江中喂鱼,就算是对屈原的祭奠。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为了怀念屈原,都要划龙舟、包粽子。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就成了我们现在的端午节。

18、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62岁的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生于前3死于前278)。

19、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20、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21、春秋初期,约公元前七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

22、《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

23、是楚国人对于个人生死和荣誉之间的独特观念。后来在楚汉相争中败给刘邦的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了。项羽当时也并非全无退路。史书上说:

24、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对内积极推行“美政”,变法图强,对外主张“合纵”,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处于极为有利的国际地位,大有一统天下之希望。因此,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高明的外交家,同时还是一位进步的改革家。

25、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6、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27、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国王叛徒所包围的局面;君主可以清楚明白地理解民生的艰辛,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地直达楚廷。

28、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29、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30、名人日记,口味都这么重吗?

31、《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32、(上联)至清至静至纯至正至真至善至美浩然正气铸就千古屈魂超无为以至清

33、早年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34、虽然是楚国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国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它人可以离开,他却在感情上无法抛弃楚国,当祖国亡于秦人之手,他选择了以身相殉。

35、史上许多名人穷过,但谁的穷最难堪?比穷模式开启,第5遭膜拜!

36、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37、关于屈原为什么选择投江这种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珍贵的生命,历来说法不人们猜测的他投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38、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

39、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4月26日(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就是因此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40、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

41、郭沫若简介如下:郭沫若生于1892年,于1978年去世,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屈原》简介如下:《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42、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43、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发展到现在,大人孩子都会在端午节当天佩戴上五彩线,以示对节日的重视。

44、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45、为想要完美而死。屈原性格刚直,而政治是黑暗和残忍的。屈原发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楚怀王这样君王的带领和无能却攻于心计不为民政的同事们的配合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屈原想要的是“明君”和“哲王”,想要能真心为百姓做出业绩的同事,而赤裸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将他扇醒,终于投江。

46、【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47、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48、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49、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50、粽子节应该祝愿亲朋安康,而不是快乐。你的祝福送对了吗?

51、屈子在《远游》中论道的这六句话,是一套非常奇妙的心身修持方法,是一条直接步入零(〇)态场能信息的通道。

5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53、屈原,湖北秭归人,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

54、以死震醒昏君。此说以近人王之江为代表。持此说的人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守备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报国无门的他没有办法身谏楚王,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绝望的屈原决心以死来震醒昏君。

55、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56、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57、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8、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59、屈原字原、灵均,无号,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60、独者,不二之义,非因缘和合所生,不依它物而存在,或曰不生不灭……,实乃道与本性之代称也。佛家:“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儒家:“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道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61、“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62、“吾生平所学而不能企其万一者,屈平一人而已!”(苏东坡)

63、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64、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

65、屈原第一次被流放是因为奸臣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而楚怀王昏庸,竟信以为真,于是将屈原流放。那么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是因为什么呢?

66、文以载道,屈原的《楚辞》之所以具有独步千古无与伦比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其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自由活泼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汪洋恣肆热烈奔放的情感,以及广博丰富的典故和绚烂华丽的词藻……更主要的还是其关爱苍生的悲悯情怀,可与日月争光的高贵人格,和源于三皇五帝“中正之道”的深邃思想!

67、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68、公元前278年,秦朝将军率军南下,打破楚国首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了,他对未来感到绝望。虽然他急于向国家报到,但他无法回到天空。他只能在同一年的五月才能死去。我不想在罗江自杀。它现在定于5月5日作为诗人节。

69、(《远游》论道六句话的意义和价值)

70、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故乡,是战国时期楚国归乡乐平里。

71、根据湖北省政府网站的介绍,此地就是今天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

72、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73、屈原死后,当时社会不少人都不认可他,就像司马迁说的“不容于世”。唯有宋玉却为屈原写悼辞,他是第一个为屈原写悼辞的人。

74、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75、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

76、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77、“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78、扫帚寓意扫除垃圾,清洁卫生又有扫除晦气,消灾除病,驱除灾魔和不祥的意思。

79、一代文学巨匠一代忠臣良士屈原随着楚国的大门被攻破,愤恨之下抱着还未被秦国士兵沾染过的石头跳入了汨罗江中。那么,汨罗江到底在何处,屈原投江的地方又在哪里?

80、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81、之后屈原身居高位,一心为民为国。

82、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

83、公元前278年,秦国突破了楚国首都。那年5月5日,屈原在绝望,悲伤和愤怒的希望下去世。端午节也是这样的结果。

84、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不但活在世上的时候有文化,即便是死,亦死得十分有文化!

85、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86、汨罗江发源于现在的江西省境内,途径丘陵地带,以汨水和罗水两支水系并入洞庭湖。它的流经区域非常宽广,全长二百多公里,水量非常充沛,河道情况满足通航要求。汨罗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87、这只布猴寓意着将一切灾祸、瘟神都挡在门外,以保家人平安健康。布猴就是看门子的。

88、端午节这天,门上除了挂艾草、菖蒲叶、布猴,还有就是要挂粽子了。

89、总的来说,屈原愤然自尽的内因似应是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这样的死,当然不是怯儒或逃避对祖国的责任,而是对现实清醒的认知,是屈原坚守气节的最终追求。

90、屈原被流放后,在与渔夫的谈话中,渔夫建议他“穿越世界”,不要“深思”,寻找苦毒。屈原说,他宁愿死在河里,也不会无辜,遭受世界尘埃的折磨。在渔民的眼中,没有必要太高。世界是干净的,世界是混乱的,它可以起伏不定。

91、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一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92、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此不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王之荩臣”的由衷忾惜;不只对当时楚王,也是对其他昏暗君王的一深刻批判。

93、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94、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95、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96、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每逢农历五月初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97、屈原,名平,字灵均,战国时代楚国人,与楚国的王室为同宗。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劝王不用,跳江而死。

98、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99、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00、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会议中的历史上的该年“当年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因为那一年正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也是其他三位文人逝世的“大年”。类似的活动后来也曾举行过多次,如迦梨陀沙、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为1956年“世界三大文化名人之一”)

101、其实这一次,屈原说的也是对的,不与秦国议和,或许楚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屈原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一直努力劝谏。可惜如此忠言被说成是大逆不道,所以被楚王再次流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