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赤壁之战》)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3、“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时把“利”放到中心词“爪牙”的前面。
4、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5、A.比喻列数字列数字比喻
6、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7、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
8、D.汗流浃背真目而视诧异济览
9、“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中“具体而微”是“雁荡”的定语,它处在主语后面所以说是定语后置。
10、(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例如:
11、“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即“具体而微之雁荡”。翻译时把定语“具体而微”放到中心词“雁荡山”的前面。
12、【亦雁荡具体而微者】D.赵树理是解放区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等。
13、(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
14、(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杜甫的名句。
15、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1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17、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18、南面:面南而坐(称帝)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如果他不是这样,凭借齐国的强大,即使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应该可以制服秦国,南面称王,哪还用依靠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
19、1约束:盟约秦自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0、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21、⑥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22、⑤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3、⑤、⑥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
24、我观察雁荡山许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向上耸立(约)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沟谷,不像其他的山。(雁荡山许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围的)一些山谷里面。
25、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6、沈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卓越非凡的科学家、学者。一生著述甚丰,创见独具,广博精深,《梦溪笔谈》就是他留给世人的一部辉煌不朽的巨著。
27、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
28、位于西外谷凌云峰下的凌云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建。
29、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
30、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1、具体:具,具备;体,形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32、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33、即凝缩法。即对文言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如:
34、这个句子,根据前后文理解,应省略一个分句,指的是“力足以至”的人却没有至,所以“人讥己悔”。故在翻译时应补出“而不至”之类的分句。
35、远处水天相接,一片茫茫。……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会带你到梦中去。
36、A.语言矛盾法则领袖B.刀子桌子莲子眼花
3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好事者少年)
3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9、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鸿门宴》)
40、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
41、不行:不去,没有成行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42、对口升学考试语文综合练习题
43、故事:①先例、旧事②故,所以;事,事情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4、此文出自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45、即是说,帝王私事,当朝得失,人事毁誉,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没有也不愿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创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46、(2)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
4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48、名垂乎后世。(乎后世名垂)
49、C.激于义而死于焉者也。
50、(3)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51、即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
52、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弯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53、不避:不次于、不少于今海内为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54、“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55、B.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56、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57、【亦雁荡具体而微者】10颜色:脸上的神色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58、用“于”表示被动。例如:
59、③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勾践灭吴》)
60、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61、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
62、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63、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
64、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65、放心:放纵散漫的心思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66、③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7、位于合掌峰下灵峰寺,天圣九年(1031),僧文吉建,初名碧霄庵。康定二年(1041)赐额,改称灵峰寺。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归并丛林,宣德年间废。清朝康熙乾隆间重建。1934年僧白波重建。1960年后,作为灵峰招待所使用,今为林曦明艺术馆。
68、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借助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不译。又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命是从”等。
69、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70、A.北京的隆冬干燥寒冷,沙粒和雪珠刮在脸上,等于火星迸上一样,灼辣辣地痛。
71、绝境:与外界隔绝之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72、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73、出自 沈括《雁荡山》: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74、位于屏霞嶂下灵岩寺,太平兴国四年(979),僧行亮、神昭建。至道年间,宋太宗赐灵岩寺御书五十二卷,雁荡佛寺闻名京师。天圣十年(1032),宋仁宗赐藏经千卷。南宋初年,灵岩寺改名寿昌禅寺,以供亿不支降为教院,不久恢复原名。嘉熙元年(1237),建七佛塔于寺前。元朝至正年间毁,明朝洪武八年(1375)重建后成为丛林。民国七年,僧成圆入主灵岩寺,1923年重建殿宇,康有为书“大雄宝殿”额,寺宇复振。1949年后,灵岩寺一度成为招待所。1984年秋,僧显广从天台山来居灵岩寺,整修殿宇,恢复佛寺活动。1993年,灵岩寺在寺前建成新殿,佛事日隆。
75、A.(1)‖(2)(3)|(4)‖(5)
76、地方:①当地的事②土地方圆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77、①金城千里。(贾谊《过秦论》)
7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79、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本例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补充出来。
80、出自: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下为节选)
81、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陕西水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82、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83、“奚以”“何请”均为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代词宾语“奚”“何”放到介词“以”和动词“请”的后面。译为“凭什么”“请求什么”。
84、10有意:①愿意②有某种打算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与薛乎?/将军岂有意乎?
85、今天分享的130个古今异义词侧重介绍古义。
86、(5)这段文字说明了蟑螂的什么特征。
87、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
88、A.比喻引用对比借代设问
89、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90、《雁荡山》出自《梦溪笔谈·雁荡山》。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沈括巡视温州,曾到雁荡山做了实地考察。他对雁荡山的地貌特点做了精心观察,并联系黄土高原的地形做了类比分析,正确推断出雁荡山的成因,是由于流水侵蚀的作用,才使平原变成山岳。这是科学的创见。
91、1至于:①终于达到某种程度②到达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2、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93、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94、净名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原名净名庵,在今雁荡山三折瀑景区。净名庵下有路通向灵岩,比较平坦。灵岩寺建于太平兴国四年(979),今日灵岩一带,是雁荡山的主要景区之一。诗人写老僧一生长住在雁荡山翠峦叠嶂之中,语调俏皮可爱。至道年间(995—997),宋太宗赐灵岩寺金字御书五十二卷,雁荡山名闻京师。诗人在当时有文名,虽然对雁荡山深包于谷中的景色未作浓笔重彩的描绘,淡淡的勾勒,也足以引起人们对雁荡山的向往。吕夷简还留下了《忆游雁山》一诗。
95、这并不是要故意与考生为难,而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毡幕和送水的人私下传递所考的经义。因为以往曾有这样做而败露的,所以现在要事事为之防备。欧阳文忠曾有诗说:“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对待二者礼数上的轻重如此悬殊,其实这中间自有原因。
96、唯吾马首是瞻。(唯瞻吾马首)
97、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98、“王”“命”“无”“屈”“妻”“子”“益”均应换为“君王”“命令”“不能”“屈服”“妻子”“儿女”“好处”。
99、惟弈秋之为听。(惟听弈秋)
100、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疑问句;感叹句;旧诗词合韵律。
101、您好!雁荡山高铁站距离我们金林山庄约2公里、车程约10分钟,预订入住有车提供免费接送站服务,极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