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些人为什么成功后就虚妄骄傲呢?是因为他不配么?不是,能成功大多有拿得出手的业绩。而是因为其忘记了出身,忘记了初心。有了成绩,就翘尾巴了,就像老百姓说的那样,忘了自己是谁了。
2、即使调解了仇恨,也一定还有余怨;用德来回报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即使握有讨债的契约,也不向人讨要欠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握有借据,也不向人索取,而没有高尚品德的人会像收税的人一样苛刻。天道对谁都不偏爱,它总是帮助以善行事的人。
3、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刻意练习,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拖延症从而也得以解决。那么接下来,我就说一说,如何让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更高。
4、(译文)子贡说:“贫困而不谄媚,富有而不傲慢,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但不如贫困而快乐,富有而喜好礼。”子贡说:“《诗·卫风·淇奥》说‘切割锉削,琢磨打光’,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诗》了,告诉你道理就能知道其他的东西了。”
5、《老子》书分上下两篇,上将道经、下篇德经,合称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6、因为人们对个性的和独特的话语印象深刻,而平常话无明显特点,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7、不忘本是不要忘记自己当初起步的艰辛,要知道自己从何处来,这样才不会忘乎所以。
8、人生虽然漫长,但精力充沛、做事高效的时候,就那么几年。
9、有人将老子所说的“学”看为“仁义礼智”等内容,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老子对“礼”等做的批判。这种说法虽然合乎老子一贯的观点,却显得狭隘,没有说出老子对其他的知识的看法,未必是老子的本意。
10、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1、如果没能完成目标,那么不管怎么样,也给自己一个鼓励,然后复盘自己在过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下一个阶段去持续改正。
12、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那样,不能经常搅动它。按照道理来治理天下,那些鬼就会失去灵验。不只是鬼失去了灵验,神也不会再去伤害民众,圣人也不会伤害民众。鬼神都不去伤害民众,民众则会受益于他们的恩泽。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5、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6、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好说明你进步了,你发现了自己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不擅长读书,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关闭窗的同时,他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那你最要紧的事是发现自己的优点,想想通过哪种形式发现自己的优点?
17、孙正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界的集大成者和可敬前辈。可谓治学谨笃,著作等身,是名副其实的“大先生”。2015年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孙正聿先生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界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专业共识。今年孙先生虽已是75岁高龄,享誉国内,依然温恭直谅,学思趋时,笔耕不辍,佳作频出。近日捧读孙老《掌握“看家本领”》新作,敬恭之余以刍荛之见。
18、学习的时间太长,学徒工资太低,
19、(注释)①先王:前代君王。②斯:此。③由:遵循。
20、物质享受要知足德业追求无止境
2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译文:
22、【为学原文】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23、7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④。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4、当代很多“金句”“神回复”被广泛流传,是为什么?因为人们对个性的和独特的话语印象深刻,而平常话无明显特点,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25、要实现A工作,我可以分成几个小目标,又如何去完成每个小目标的工作呢?(例如:本周五之前公众号实现每天交易额10万,那么这10万是由业务B、C、D组成。目前B+C+D的交易额是8万,B业务已经达到峰值,而C、D业务还各有1万的增长空间,所以我就会把精力放在C、D业务上,然后再分解出如何去完成C、D业务的目标,逐步形成可以执行的步骤。)
26、(段意)此章说孝的行为。儒家认为,孝包括抚养父母,但主要不在于生活方面,而在于感情上的抚慰。父母最感欣慰的莫过于子女有所作为,因此,遵循父亲的训诫也是孝的一种具体表现。其次,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的经验很有价值,一般情况下不可轻易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孝又是保持传统延续的手段。至于“父之道”是否一定不能改变,朱熹《集注》引尹氏说云:“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
27、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28、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矣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生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
29、《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30、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③,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2、读书无论资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贫贱
33、出自《增广贤文》原句: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若争小可,便失大道。努力学习才能明白世间道理,不学习则什么也不懂。如果只是纠缠枝节问题,就会迷失普遍性的道理。
3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35、动画版《道德经》,在欢笑中,诠释经典↓↓↓
36、人有节俭之心,则会自然心境变得收敛廉洁,没有对物质简单的不满之心,这种情况下看见茅屋篱笆,都不会生哀叹之心,觉得很正常,很有趣。
37、把无为当作有为,把无事当作有事,把无味当作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解决难题要在它还容易解决的时候开始,成就伟业要从很小的事情做起。因为天下的难事都开始于容易的事,天下的大事都开始于小事。因此圣人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有所成就。轻易许诺的,注定难以兑现;把事情看得越容易,越会遇到困难。因此圣人做事从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他始终没有做不成的事。
38、《老子》提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政治理想,不免失之消极,但其思想中确也包含了深刻的智慧。它曾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与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起着互补的作用。
39、不切实际的人,喜欢高谈阔论,说这说那,但很少把话题往自身上引,因为其内心没底,所以回避谈论自身。但是大家都能感觉其不靠谱,难以成事。
40、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41、为道则需要我们时刻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个“平常心”指的就是道。如果人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断摒弃心中的杂念,使私欲渐渐消除,最后就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前面说过,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不妄为也就是合乎了道的德行,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能合乎自然规律,那么不妄为就变成了无所不为了。
42、【为学原文】但人也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激励,这个同时也需要对标,那就是多参考身边优秀的人,常常对比反思自己在德业和学习上的不如人,让自己的好胜心雄起,以这些正能量的人为榜样,向他们不断看齐,这样才有自惭心,才不会自得。
43、点这里,阅读心灵成长文章
44、猫和鱼的故事,好果此赛爬树,鱼是弱者,但如比赛游泳,猫是弱者,可见找到自己的优点再去努力是多么重要。
45、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一吃饭本领;
46、我们知道有一些阻碍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比如玩手机,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等等。关掉手机或者把手机主动交给长辈监护人。这样排除了这些分散精力的东西,让你更好的认真学习。
47、空间的神奇作用是持久不变的,它好像一个玄妙的母体。而这一母体的生产之门,就是孕育万物的源头。空间永远存在着,人们使用它又用之不尽。
48、为学,是指知识层面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增加学识的过程。
49、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50、每一位中华民族的传人,都要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炼好书法,做一个真正的民族文化传人。
51、(译文)子夏说:“敬重德行而不看重容貌,事奉父母能竭尽其力,事奉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自称未曾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了。”
52、这里是数码小小迷解说员,欢迎留言讨论哦(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4、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6、明辨是非方能决断,不忘廉耻身自高洁
57、注释)①子夏:卫国人,姓卜,名商,子夏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孔门高材生,擅文学。②贤贤:敬重德行。前一个“贤”作动词用。易色:轻视容貌。③致:献出。④交:交往。
58、如果世间的人都明了美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恶的东西就暴露出来了;都知道善良的行为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行为就显露出来了。有和无产生于相互对立,难和易形成于相互对应。因此,长和短显现于相互比较,高和下存在于相互依赖,音和声和谐于相互应和,前和后出现于相互对比。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其自然,不主张人为。圣人的教育就是顺应人心而不倡导言语教化,随任万物生长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它们,建立了功劳而不倨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
5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0、重是轻的基础,静是动的本源。所以圣人整日漫游也不会离开备有衣食的车子,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之所动。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却为了自身的满足而不以国家为重呢?不重视国家就等于背离根本,恣意胡为就会失去他本来的君主地位。
61、曾经我也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直到有一次我因为拖延犯了一个大错误,最终领导帮我才解决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拖延症。
62、如果政令繁杂,事出多头,百姓无所适从,则一定是治理国家的人妄作妄为了。妄为多事,是得不到天下的。
6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64、获取知识,更加了解世界,包括人和事。学的越多,了解的知识越多,越知道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的渺小。保持清醒和谦卑。
65、这两句是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丰富阐释。
66、作者:小强——公众号:小强职场说,创业公司运营负责人。如果你有资源,我有流量,欢迎来撩。
67、③取:这里我“管理”的意思。
68、勤俭蕴育廉洁艰辛炼铸伟人
69、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
70、▐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7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72、常用兵的人这样说过:“我不敢主动的进攻别人,而宁愿被动地防守;我不敢贸然前进一寸,而宁肯后让一尺。”这就是说,不要随便调动军队,不要随便决定开战,不要随便进攻敌人,不要随便使用兵器。用兵打仗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易与人交锋,轻易与人交锋就是违背了道。所以两军力量对等时往往是奋力抵御的一方获胜。
73、所以,一个家庭要想改变整个家庭和下一代命运,还是需要靠孩子读书来改变。因为不读书,思维和认知,还是停留在较低层次,这也是为什么文中会说要“留读书种子”。
74、学习书法艺术,让民族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永放光辉,
75、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76、《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77、C语言属于高级语言里面的入门语言,大学里很多专业的一年级课程都会有这门课,属于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
78、找一个人,让他不断地激励你去完成目标,在你想要偷懒的时候及时提醒你甚至给你惩罚。
79、鉴:明察。蹶:跌倒。垤:小土堆。
80、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81、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穿透坚硬岩石的力量没有能够比得过它的,也没有能够代替得了它的。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天下人都知道,然而却没有人能够照着做。所以圣人说:“能够担负国家的屈辱,这才算是天下的主宰;能够承担国家的灾难,这才算是天下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就像反着说一样。
82、而人做大事其实和走路一个道理。走路的人,不会被山绊倒,倒是经常容易被小土堆绊倒。因为山易见,而小土堆往往被忽视。所以做事一定要“防微杜渐”,以谨慎存心,不可大意。
8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8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8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87、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88、(段意)此章从学习的角度阐述了君子的要求。这一章的三句话,由于缺失语境,很不容易确切解释,前人对此另有一解,谓“学而时习之”是指其学为时人所习,故而快乐;因而有人从远方来谈道就非常高兴,反之,不为人所知亦不怨恨。可备一说。
89、高尚的品德,表现于遵循道。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没形没影的。它是那样的扑朔迷离,但其中确实又有其内涵;它是那样的幽深而博大,但其中确实又有其特性。它的特性难以认知,但它又确实真实地存在着,并且总是能让人得以应验。从远古到现今,道的影响从未消失过,也只有凭借它才可以去了解探索万物的本质。我凭什么知道最初期的情况呢?就是凭借它。
90、《老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表示不满,有不少批评。它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态度和“小国寡民”,“清静无为”的社会政治理想。
91、当百姓不害怕统治者的强权政治时,统治者的地位就危险了。统治者不要逼迫百姓不能安乐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不要堵住百姓维持温饱的生路。只有不去压迫百姓,百姓才会不去反抗。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却不自示尊贵。因此应该抛弃后者而保持前者。
9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3、重男轻女—请您好好爱我
94、(段意)此章是孔子论治国的大纲。
95、做事要问心无愧创业需量力而行
96、活得更好,更好地认识自己。读书无用论这种说话就不再吐槽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断的学习和求知,会让你认识和交往到更好的人。
97、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98、“道”永远是无为的,然而却又成就了所有的事物。统治者如果能遵循它,万物将自我发育进展。在发育进展的过程中如果有欲望产生,我将用无声无形的“道”去镇抚他们,使之平静下来。无声无形的“道”镇抚住欲望,也就不会再有欲望滋生了。如果万物没有了欲望,都能归复平静,天下自然就会安宁了。
99、最后呢,考虑到预算,mini5两千+的价格更是碾压同类产品,这性价比他不香么(呲牙)(呲牙)
10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10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