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题指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大意可以说成“请
2、⑷(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这里指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
3、《四溟诗话》:太白《金陵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妙在结语。使坐客同赋,谁更擅场?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阴常侍《晓发金陵》诗:「大江一浩荡,悲离足几重。」二语突然而起,造语雄深,六朝亦不多见。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诗有简而妙者,若刘桢「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不如傅玄「日月光太清」。亦有简而弗佳者,若……刘禹锡「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不如太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4、最后两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表达了作者对金陵城的喜爱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感情。
5、【金陵酒肆留别】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
6、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7、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8、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诗词是感动天地的情怀;诗词是勇担使命的理想;诗词是创造未来的力量,这场诗词之旅,让我们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相信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0、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11、简评:今朝有酒今朝醉,友人作伴更开怀。
12、《唐诗归折衷》:唐云:将「桃花潭水」参看,知诗中变化法(「别意与之」句下)。吴敬夫云:豪爽之语最易一往而竭,兹何含蓄不尽也!凡意致深沉者,当看其斩载处,不然则胶矣;词气疏快者,当看其蕴籍处,不然则粗矣。
13、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14、jīn líng jiǔ sì liú bié
15、(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6、jīn líng zǐ dì lái xiāng sòng,yù xíng bù xíng gè jǐn shāng。
17、金陵子弟⑶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⑷。
18、那我们来看一下《金陵酒肆留别》是否能满足:
19、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0、⑵风吹:一作“白门”。
21、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2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3、这句诗用了反问,并且以流水为喻:请你们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24、《唐诗品汇》:刘须溪云:终是太白语别(末二句下)。
25、⑵(吴姬压酒唤客尝)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26、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7、关于“留别”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留别”诗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作诗赠给来送别的人,这类的诗名大都是“留别某某人”;还有一类是只有地名没有人名,李白这首《金陵酒肆留别》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白居易”的《西湖留别》、《长乐亭留别》等,都是对一个地方的留恋告别,而不是赠予具体的某人。而本诗中出现的人物:“吴姬”,吴地的美女;“金陵子弟”,金陵的年轻人,这些人都没有具体署名,可见李白是对金陵的这个酒肆情有独钟,对这样的离别场景特别有感触。另外,这首诗也是六句式的诗,这跟我们之前赏析过的《春思》与《子夜吴歌》是一样的,所以很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也就是青年李白在吴越游历时写下的。好,我们来感受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原诗:
28、(出处)《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29、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在726年(开元十四年)春,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留诗告别。答:离开金陵去扬州
3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31、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32、可以看到,首句“吹”不符合,二句“客”不符合,第四句1个“行”不符合,第五句“君”、“问”、“流”均不符合,第六句“意”、“之”、“短”不符合。
33、⑸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34、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35、押韵:香、尝、觞、长,都是压平水韵 下平七阳,而且第三个字“送”和第五个字“水”都是仄声,押韵是符合的。
36、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37、《诗人玉屑》:山谷言:学者不见古人用意处,似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如「风吹柳花满店香」,若人复能为此句,亦未是太白。至于「吴姬压酒唤客尝」,「压酒」二字他人亦难及。「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益不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至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
38、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
39、qǐng jūn shì wèn dōng liú shuǐ,bié yì yǔ zhī shuí duǎn cháng。
40、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1、注解1、金陵:南京。2、酒肆:酒店。3、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4、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5、尽觞:干杯。译文春风吹柳花扬,酒店美酒飘香,吴国美女酒,殷勤劝客品尝。金陵年青朋友,都来为我送行,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干。敬请诸位朋友,问问东去流水,它比离情别绪,到底谁短谁长?赏析这首小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风吹柳花,离情似水。走的痛饮,留的尽杯。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全诗可见诗人的情怀多么丰采华茂,风流潇洒。
42、无语。这诗分明是写离愁别绪。真不知道那男的什么意思。有两种可能一是那人要离开了向你道别呢二就是他根本就是一傻冒
43、【金陵酒肆留别】1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44、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45、您好,很高兴回到您的问题。
46、酒香吧。应该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47、4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48、柳花即柳絮,诗歌第一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品却又妥帖。“香”既指春风吹来的香,又指香。(2分)
49、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50、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51、⑹试问:一作“问取”。
52、3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53、(参考答案)最后两句融情于景,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抒写离情别意,情深意长,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深情厚意。
54、秦淮河畔文人如林,诗作似海
55、此诗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写情饱满酣畅,寓抽象情感于具体意象之中,通过有情与无情的联结,抽象与具体的融合,使情感表达生动可感。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语不必深,写情已足”。构思也特别巧妙,起伏跌宕,第一二句造势,第.四句突转,第六句拍合,把“留别”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语言清晰流利,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56、这是一首惜别的诗,虽然短,却情意深长。全诗语言如同白话,但很有特色,洋溢着乡土气息。诗人写情饱满酣畅,起伏跌宕,清新自然。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香气醉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心头。金陵子弟来送别,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离别之伤,而是情绪饱满,哀叹而并不悲伤,表现了诗人风华正茂、风流潇洒的特点。:)。
57、(原诗参考译文)(韵译)
58、赏析李白说,请你试着去问那旁边东流的长江水,我们离别的情意与之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59、(整体赏析)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许多笔墨来表现。此诗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充分显示了李白的才华。
60、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61、字词典故“柳花”:(古诗中“柳花”往往是“柳絮”的代称。)“吴”:(吴地。)“姬ji1”:(古时女性的美称。亦指称美女。《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压酒”:(米酒酿制将熟时,压榨取酒。)
62、简评:酒鬼乐于尝试各种酒,谢谢了,再倒一杯,肉做的也不错。
63、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64、5唤:一作“劝”,一作“使”。
65、《李太白诗醇》:严云:首句既飘然不群,柳花说香更精微。又云:「欲行不行」四字内,不独情深,已藏「短长」意。
66、金陵酒肆留别唐代: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劝客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译文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注释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风吹:一作“白门”。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唤:一作“劝”,一作“使”。子弟:指李白的朋友。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试问:一作“问取”
67、简评:酒的颜色不是重点,重点是围炉饮酒,基友作伴。
68、开元十四年(726年)春,李白在南京居住半年之后前往扬州,友人为他设宴饯行。席间李白即兴作了这首《金陵酒肆留别》。开头两句写当吹拂着柳絮的和煦春风将酒香吹满了整间酒肆之时,热情的酒家女子将美酒端了出来,忙着将这些美酒推荐给客人。三四两句点明送行发生的地点在金陵,展现了双方的情意绵长。用疑问来结束全诗,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营造了深远悠长的意境。
69、简评:说出酒鬼的心声。
70、参考书籍:中华书局出版社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唐诗三百首》顾青编著。
71、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72、(出处)《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73、⑷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74、1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75、2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76、“柳花”,即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妥贴。
77、酒肆,就是卖酒的商店。古人曾把卖酒的场所叫酒坊、酒局、酒舍、酒家、酒店、酒楼、酒馆、酒城,今天除前三种叫法已很少见外,别的叫法几乎到处可见,还出现了“酒吧”这样的新叫法。尽管这些叫法之间不是毫无区别,但都卖酒可以肯定。其实酒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非商品,人们自酿自用,不存在买卖的事。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的产量增加了,酿造的技术进步了,阶级产生了,于是有了专从事酿酒劳动的人和不劳动而要大量消耗酒的统治者。随之,在统治者的朝廷内设置了专管酿酒的机构和职官。民间也出现了酿酒的作坊和卖酒的场所酒肆。
7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79、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
8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81、(中考阅读训练)(四川广元2021)
82、《金陵酒肆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后两句是: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83、金陵酒肆留别李白〔唐代〕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84、我们不妨也看看其他项是不是符合。
85、古诗句中所描绘的风雅秦淮,
86、(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8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88、⑴(金陵酒肆留别)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89、2风吹:一作“白门”。
90、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为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91、⑶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唤:一作“劝”,一作“使”。
92、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93、关于“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有一个版本是“吴姬压酒唤客尝”,那么究竟是“劝”,还是“唤”呢?我们查阅了很多关于写酒的诗,大都出现“劝酒”,比如还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李白本诗的重点也是离别酒,显然“劝酒”更能体现酒家老板娘对人情世故的通晓,也与后面的拼酒场面形成前后呼应。如果是“唤”呢?那么意思就是吴姬站在那里压榨着美酒,呼唤客人来尝。那李白是站在店外吗?这显然与前面的“满店香”那种沉侵式体验矛盾了。而如果吴姬呼唤的是店里的客人,显然也是不礼貌的,相比之下,我们认为还是“劝”字更合理。“劝”并非简单地推销自己的酒,更是文化层面的,这可是金陵的酒啊,离开了就喝不到了,多喝些的意味。
94、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5、《苕溪渔隐丛话》:《诗眼》云:好句须要好字。如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新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
9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97、《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无情有情(「欲行不行」句下)。
98、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金陵酒肆留别作者:李白。原文: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译文:春风吹柳花扬,酒店美酒飘香,吴国美女卖酒,殷勤劝客品尝。金陵年青朋友,都来为我送行,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干。诸位朋友,问问东去流水,它比离情别绪,到底谁短谁长?
99、《唐诗评选》:供奉一味本色,诗则如此,在歌行诚为大家。
100、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
10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