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诗人【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6:38:41

1、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2、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大诗人,如果从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上讲,他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诗人。他集诗歌三大门派创始人于一身:朦胧派,婉约派,和爱情诗派。

3、只有读过诗词的人,才会明白:

4、忧愁抑郁的时候,会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情绪。

5、婉约派与豪放派相对,都魏词流派名。当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上承晚唐五代绮丽词风,多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个人遭际;形式上讲求音律,遣词造意宛转曲折,含蓄蕴藉。宋代词人多属此派,而风格各异:或清疏峻洁,或和婉明丽,或清新凄怨,或典丽精工,或密实险涩,未可一概而论。此派历来影响极大。前人论词,多奉婉约词为正宗。宋室南渡之后,民族危亡,词人多宗奉苏轼,以豪放之词抒写悲愤激昂之情。至辛弃疾卓然特起,继承发扬苏词传统,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以抒发爱国情怀,悲歌慷慨,意境雄奇阔大,风格沉郁悲凉。

6、这份气魄与决心,正是优秀军人、勇敢侠士的作风。而青年时期的辛弃疾,正是如此。这份胆量、勇气,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士人难以理解体谅的。靖难之役,北宋灭亡,京师南下,宋人最后的胆也在岳飞等人逝去之后、一一散去。但从金归来的辛弃疾却对此不甚了解,他以为所有的宋人对破碎的山河都有一颗必要夺回的决心。

7、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

8、属于豪放派的诗人有(李煜,柳永,李清照),属干婉约派的诗人有(苏轼,辛弃疾)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

9、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10、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11、“生活可能会为难你,但诗词不会”。诗词,是平淡生活中的味精,是文学皇冠上最绚丽的宝石。”生活千百种,尽在唐诗宋词中!

12、这就是英雄、优秀军人的悲哀——你想重振河山,人家却只想保住半壁河山。他写文,留下《美芹十论》,阐述南宋统一中原的光复大计。《美芹》一出,世人称赞,流传南宋,但唯独入不了朝局的法眼——辛弃疾被派遣担任地方重要长官,处理政务、治安之类的工作。显然,这并非辛弃疾的理想工作,在他的梦里,他想的是金戈铁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13、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14、 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15、每一首都是彼时美好风景的缩影

16、豪放派诗人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王安石、苏辙、张孝祥、朱敦儒、陈亮、叶梦得、陆游、陈与义等,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著名。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17、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18、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陈亮、张孝祥婉约派:柳永、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以上所说的是最具代表性的词人!

19、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20、苏轼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甚至在王安石改革的重大变革中,他一直是一个守旧人士,但他是一个追求仁政爱民理想、并且为之付诸行动、受地方百姓拥戴的好官员。苏轼的身份,是比较契合古代士族的理想的。他既有精神的寄托,纵情山水,吟诗作画,风月无边;也有出世的处世之道,官场进退自如,坚持仁政爱民的本心,造福一方百姓。而辛弃疾呢?虽同为豪放派人物,但辛弃疾表现出来的,是一代侠义军人的风骨。

21、辛弃疾以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抗战;他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名族英雄;他亦是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辛”的豪迈词人。本书《辛弃疾词传》带你走进这位孤胆英雄的世界,去感受他一生的悲欢岁月。

2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23、【豪放派诗人】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4、在赤壁怀古诗中,苏轼赞颂了三国时期东吴将军周瑜,赞扬了他在赤壁对决里立过的永恒荣誉,也笔酣墨饱地勾勒了做为皇陵的赤壁湘江的美丽风景。也相反自我调侃自身和古代人对比,仅仅有一些自作作情罢了,会因而两鬓斑白。人生针对周瑜而言是一幕悲壮的歌舞剧,但针对他苏轼而言,仅仅一场梦罢了。这体现了创作者心里期盼象周瑜那般开拓创新,不甘自身人生似梦,只有在江月上饮酒享受。

25、贺铸、辛弃疾、李纲、陈与义、叶梦得、

26、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人。豪放派的词多为视野广阔、气象恢弘、悲壮慷慨、多抒发豪情壮志的词,也被世人称为“士大夫”之词。豪放派晚期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

27、他早已超越一切固化的标签,熔铸成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与民间妇孺闻乐道的名士传奇,留给后人想象与向往。

28、相看未及饮,杂胡寇幽燕。

29、本次讲座,也让社员们欣赏到一位婉约的女孩发出的豪放之声,可谓精彩之甚。

30、王威古:唐代边塞将军。

31、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32、【豪放派诗人】豪放派是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苏轼、辛弃疾可以说是豪放派的代表。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之后,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张孝祥、陈亮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了词林后学。

33、刘辰翁(14—1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34、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清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35、李白留个后世九百年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作。本书带你走进李白,走进盛世大唐,感受李白在哪个恢弘时代里跌宕起伏而又传奇精彩的一生。

36、叶梦得(1077年—1148年8月17日),字少蕴,苏州长洲人。祖籍处州松阳(今属浙江),北宋刑部侍郎叶逵五世孙,曾祖叶纲始迁苏州。宋代词人。

37、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38、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39、送别悲伤的时候,会想到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无限相思。

40、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41、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儒客大家,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42、出身:离家求取功名。

43、所以说陆游在当时的豪放派诗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4、他的诗,洒脱豪放,格调清新,自成一体,特别是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丽柔靡之风,状景写人,抒情言事,慷慨激昂,清新豪迈。他扩大了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使他的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45、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46、没有。婉约派诗人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豪放派诗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

47、在杭州担任知州,为恢复农业生产,他动用20万民力,疏通西湖,建成苏公堤;被贬到岭南惠州,他自掏腰包,拿出皇帝赏赐的黄金,帮助疏通西湖;流落儋州,他开学堂,教化海南民风,开创儋州文化——宋朝百年之间,海南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因此诞生。时至今日,海南儋州依然可见东坡先生的遗风。

48、但人生苦短,再加上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出生在金朝,为金朝汉人),以及辛弃疾性格上的刚直,他在有生之年,终究不能被朝局所接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49、他的散文,气势磅礴,自然流畅,波澜迭出,变化无穷,往往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说理透彻,写景生动,感染力很强,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主将。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

50、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51、宋词的流派众多著名的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北宋前期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苏轼开豪放词派之风,起到了南宋,辛弃疾获得充分的发展,他的词作豪迈,慷慨气势磅礴充满爱国主义热情,是中国词作的高峰。

52、崔颢hao(704—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开元进士,曾出使河东军幕,后从军辽西,官至司勋员外郎。其边塞诗雄浑毫放!

53、《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柳永词传》一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文化笔法解读了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失。

54、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

55、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李清照等。

56、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排挤,谪居黄州!

57、“婉约派、朦胧诗派与爱情诗派”集大成者——李商隐

58、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59、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北宋刑部侍郎叶逵五世孙。祖籍处州松阳(今属浙江),曾祖叶纲始迁苏州。

60、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61、柳永是北宋词坛的巨匠、是秦楼楚馆的浪子、是屡试不第的文人、是仕途坎坷的小官、是浪迹江湖的游子、是常喝常醉的酒鬼、是敢爱敢恨的汉子。他书写的传奇,荡气回肠。

62、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辛弃疾聚集2000的起义队伍,跟随耿京一起抗金。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完成任务归途中,听闻耿京被张安国所杀,义愤填膺,便冒险率领50几人的小部队偷袭数万人的敌军,最终成功擒拿叛徒,荣归南宋!

63、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64、一位多情男子,一段倾倒无数人的传奇。他的诗作备受好评,引得“家家传产饮水词”。他才华横溢,吹花嚼蕊,以风雅为性命。他,虽是一位名满天下的贵公子,却始终在浮华的尘世中守望一段纯净人生,一方精神净土。本书为谭慧著的《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传典藏版)》

65、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豪放派词人。陆游是一个现实主义豪放派诗人,且成就仅次于最高的李白、杜甫、苏试等人,客观而言,应属次高。

66、苏轼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倡词作内容丰富,不局限于花前月下的闺阁之中,改变了词为艳曲的传统印象。辛弃疾为南宋词人,所做词多以军旅题材引人入胜,将盛唐气象驻入词作。二人共同将宋词,在文学价值方面,提升到与唐诗相提并论的高度。好的,我推荐崔颢的《赠王威古》。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67、我们能知道的豪放派词人是非常多的,就不如说刘克庄、刘辰翁、等人。

68、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69、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70、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龙洲道人诗集》。

71、垂暮之际,恍然间遇到韩侂胄重用主战派,意欲北伐。奈何辛弃疾已是“廉颇老矣”,成了六十多岁的老人,最终病死,再也无缘边事。这就是辛弃疾的一生,悲壮而愤怒,让人叹惋。而他的词曲,亦是如此,是对英雄、将军杀敌陷阵的赞美,是对收复河山的无限渴望,是对国家最深沉的爱。

72、和当初豪放派苏轼齐名天地的也有婉约派的词人柳永。有一次苏轼在翰林院,由于一位幕士擅歌,就询问他,我词与柳七如何?另一方回应说,柳永之词,合十七八女生,执红牙槽,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土之词,需日本关西壮汉,铜琵笆,铁绰板,唱一江春水向东流。

73、她从苏词与柳词开始,引出豪放派,道出豪放的作品特点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在介绍豪放派诗词在宋代的形成发展时,汶钰从北宋早期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预备期,讲到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的奠基阶段,再谈到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形成的顶峰时期,以及之后的延续期,都列举了大量的诗人作品,讲得头头是道。

74、 秦观 《鹊桥仙》等风格轻柔,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75、 陆游: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76、中国宋代豪放派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二人并称“苏辛”,其词多慷慨激昂,气势恢宏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代表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7、了解诗词派别、了解诗词名人走进诗词的世界

78、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79、他写文,留下《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篇赋文,佳句频出,一词一句沁入人心——苏轼借古悲今,唱出了多少古代士大夫的精神痛苦,而这种精神痛苦的解脱似乎只有世间的山水才懂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吗……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除去文学大家的身份,苏轼还是一位颇有政绩的地方官。

80、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81、与亲人分隔的时候,会想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82、陆游诗歌语言特色。他的诗歌语言晓畅平易,精练自然,圆转流畅,"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是令人咀味"。承上启下,在当时独树一帜,为元曲以及后代其他文学形式奠定了基础。

83、宋代的豪放派词人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二人并称苏辛苦,但二者之间又有区别,苏轼是传统文人的代表,作品豪放大气,ji有旷达的胸怀,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而辛弃疾则更多为投笔从戎的形象,作品集多描写战争场面,表达的是自己渴望与金军血战到底,收复河山的心愿。这也是二人生活时代不同造成的。

84、苏轼一生艰辛,他是宋仁宗朝的举人,起先在翰林院奉贡,以后在杭州当官修建苏堤,功绩妥贴。可是后来他深陷新旧党争,他既不趋向新党都不趋向旧党,对新旧党的一部分政冶认为统统抵制,结果新党和旧党就一起抵制他。他政治理念屡屡挤兑,起先在黄州做团练,以后被挤兑到海南崖州,完全避开了北宋的政治核心。

85、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86、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87、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88、唐朝没有豪放派诗人啊,豪放派是宋词中相对于婉约派而说的。 唐朝的诗歌只有山水诗人,田园诗人,边塞诗人等。

89、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90、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虽然很不得志,但正如欧阳修所预言,他在文学上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写下了大量的散文、诗、词,许多至今广为流传。

91、(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语言明畅通俗,多用口语,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庸俗。

92、宋词在风格上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等

93、而相较于词,他的诗似乎更为人所称道。

94、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95、每一首都是记录饱满情绪的经典

96、宋词豪放派首领苏轼,一是师从大文学家王安石,二是出身文学名门,三是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而辛弃疾虽为状元出身,又习武从文,文武双优,热血爱国,词赋豪放,还是不及苏轼的词豪放。

97、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98、羽林将:羽林原为汉武帝时保卫皇宫的侍卫队,也称羽林骑。唐代设置左右羽林军,是皇家卫队。此句是说王威古30岁就当上了羽林军将领。

99、辛弃疾的一生,以爱国、回复北方失地为主题。诗词、文章与苏东坡相比,内容更加务实、壮阔豪迈。他写词,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空有一身才干,却无法主持朝局、奋力北伐恢复河山——这是英雄的没落寂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军事生涯的豪气跃然纸上,这时,辛弃疾或许想起当年在金朝起义的热血故事——辛弃疾出身在金国,父亲在金任职。但作为一个汉人,辛弃疾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终有一日他要金戈铁马回归南宋。

100、豪放派诗人——苏轼、辛弃疾

101、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