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大全【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7:46:25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言诗

4、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5、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6、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具体请参照(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7、风雅在斯——廖伟夫书法作品选刊

8、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9、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10、释义: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猛蛇。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份儿。

11、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回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答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答百度问友题藏头诗(原创自作)张目眺远登高临,芳草茵茵蜂蝶勤。希言敢付鸿雁翅,望语岂托青鸟心。君子有道缘好客,能者无愧座上宾。幸得此处逢佳友,福祉多求送知音。

12、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暮已赏时花醒归微去力马酒如飞

13、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1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6、不要以为我这个诗人没有胆气,临行时我会送上一根马鞭,像当年秦大夫绕朝那样。

17、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18、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1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2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2、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23、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伴随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在诗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这些术语让诗词得以完善,让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诗,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24、【七言诗大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散乱的首蓿长满了上林苑,西风里天马望着剩料独自沉吟:到哪里把招贤的黄金台遗迹找寻?

26、备注:清末北京大藏家陈剑秋,原首都博物馆旧藏。李瑞清、曾熙、胡小石题裱边。

27、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28、倪瓒说:“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高启说:“贞居早学书于赵文敏,后得《茅山碑》,其体遂变,故字画清遒,有唐人风格。”文徵明说:“贞居书法先学松雪,后入陶隐居,稍加峻厉,便自名家。”何良俊云:“贞居书师北海,间学素师,虽非正脉,然自有一种风气。”《七言诗轴》,纸本,纵104厘米,横6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此帖看,笔画干瘦、枝丫狼藉,然而整体看来自有一种情趣。

29、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即上句不押韵,仄声收,下句押平声韵。

30、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31、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32、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33、(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石开先生访谈(上)

34、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35、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3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7、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参考(节奏)

38、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

39、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但这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40、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1、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42、“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原来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上去入三声,但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43、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44、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45、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6、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47、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48、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49、出处:唐,李商隐《咏史》

5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1、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52、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53、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比五言诗更为漫长、更为曲折。先秦西汉时代已经有七言的民间谣谚。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劳动歌摇写成的七言杂言体韵文。建安时代曹丕的《燕歌行》两首,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由于入乐时间较晚等原因,一般文人对七言体没有多大重视。鲍照所拟的《行路难》,本来也是北方牧族的歌曲。但是,鲍照不仅大胆地采用了这种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而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以革新的面貌改造了这种形式,将逐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并且可自由换韵。这就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拓了宽广的道路。自他以后,七言体就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

5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5、“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

56、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57、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58、四时田园杂兴。第31首。(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9、《游山西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60、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61、【七言诗大全】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62、《行书李白诗》轴书李白《客中行》诗,虽只二十许字,不过寥寥两列,却是邢侗不可多得的作品。李白原诗是为赞美山东人热情好客,这似乎令邢侗颇为受用,故其所书豪放自如、纵横捭阖,骨骼清奇而强硬,别具一格,并不以烟云满纸为要,与同时的觉斯、二水等人极为异调,一洗流风,而与李白诗堪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63、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64、与当时的社会思潮相呼应,晚明的书坛也开始标举“思想解放”、“性灵”,流风所及,已有的传统书法秩序摇摇欲坠,其中最著者莫过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璐等人,他们追求一种极度夸张、震撼的视觉张力和审美效果,往往侧锋取势、横涂竖抹,以致满纸烟云、气象万千。与此相反,以董其昌为首的书家则主要从传统出发,其书法多追求传统审美效果。这一派的重要中坚则非邢侗莫属。

6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66、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67、《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68、裱边又有曾熙、李瑞清及胡小石跋,曾农髯与清道人并为张大千恩师,两人同时题跋者极为少见。曾李二人皆以魏晋钟王为宗,与邢侗似堪隔代知音,故于邢侗评价亦极精到。

6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70、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7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72、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73、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74、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具体请参照(平仄简表)

75、释义: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远处开满杏花的山村。

76、参考图:傅山草书晋祠杂诗轴189×8cm

7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78、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79、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80、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七言诗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8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2、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83、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84、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85、已没有在空阔地奔驰千里之志,也白白怀过驰驱百年之心,与夕阳下的山影相衬,自然更显萧条衰飒令人寒心。

86、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87、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88、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8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91、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92、陈忠康精品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最全记录)

93、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94、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

95、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

96、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97、成交价RMB2,240,000

9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99、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00、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

101、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发展滞后,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