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欲数秋毫】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远阔!
5、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7、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8、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俗话说得好“月盈则亏”
11、现代人给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谱上曲子
12、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13、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14、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15、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18、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9、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20、赢拍立得、实体书好礼正在进行…
21、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23、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24、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2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6、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27、白居易:今夜清光此处多
28、际万里月明,无点云色。
29、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
30、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31、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3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33、【直欲数秋毫】攀登峨嵋金顶与银顶,看佛光云海
34、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3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36、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3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8、Photobyins@autpops
39、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40、湔磨:洗涤消磨。秋毫:本指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精纯的金属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宝刀;古代的铜镜经过洗涤消磨,才能明鉴秋毫。指修德和治学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功夫。这句话出自清•赵坦《躁箴》:“精金百炼,乃成宝刀;古镜湔磨,乃鉴秋毫。淬之以渐,涵之以功,心与道会,是谓明通。”
41、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42、看,这也是成长的足迹!
43、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
4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6、独立沧浪忘却归,不觉霜华冷。
47、老杜的深沉,你懂不懂?
48、不对,比箭还厉害,足以折断大刀!
49、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50、不知是天上,还是人间!
51、叹十常八欲磨还缺。
52、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傍。
53、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54、“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的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55、肿癀脉数,作脓兼洪,皆正应之脉也。若溃后洪大,脓出数洪者,皆为邪盛正虚,病脉相反,其病日进,治亦无功。
56、“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57、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
5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9、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60、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61、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62、越是浪漫的人,越是想得离奇
63、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64、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65、原来你是“酱紫”的一首歌
6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67、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68、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69、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70、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71、秋毫是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直欲数秋毫”就是指八月十五的月光非常明亮,简直都可以数得清细小的秋毫了。
72、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7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7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75、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76、自是扬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
7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78、据说这是李白年轻的时候
79、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80、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81、“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8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83、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84、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这是诗意中有解释,数着白毛,读三声!
85、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86、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87、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88、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89、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90、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91、何处一声钟,令我发深省。
92、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93、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94、“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95、一片冰壶世界,水乡先得。
96、秋毫是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直:悠闲地数秋毫:数着新生的白毛“直欲数秋毫”就是指八月十五的月光非常明亮,简直都可以数得清细小的秋毫了。就是这意思,老师也是这么说的。
97、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98、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99、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意思: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象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
100、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10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