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刘禹锡的代表作有什么他的名句有什么8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7-21 09:49:10

刘禹锡的代表作

1、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

(1)、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十分高妙,诗中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显得十分工整巧妙。朱雀桥对应乌衣巷,野草花对于夕阳斜。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3)、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4)、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5)、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6)、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此外还应该提到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一些诗篇。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7)、纵观刘禹锡的诗文生涯,他的很多诗文都揭发了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讽刺权贵,也是因此他一次次受到上层的打压,但是这样的打压并没有让他丧气,反倒是增长了他的文人气质。刘禹锡一生受到过很多的打击,也曾经贫困潦倒过,但是这反倒是养成了刘禹锡乐观向上的心态。刘禹锡的诗词大多都是简单清新,有着不少的哲学色彩,或许这和他哲学上的研究也有着关系。刘禹锡在儒家经典上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于天人的思想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他的思想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唯物主义的倾向,他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比较积极的态度。刘禹锡还用自然研究来辩驳了自古以来佛道两家对于“空无”才是世界本质的理论,认为万物的生长都是有着自己的过程,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8)、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门阀士族的势力逐渐被瓦解。几百年的世家,大多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

(9)、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10)、王导出生琅琊王氏,他和哥哥王敦共同主宰东晋内政。

(11)、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12)、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3)、刘禹锡才华出众,但他在官场之上却命运多舛。他写的《乌衣巷》中流露出一种哀叹的感觉,就和他的遭遇有很大关系。

(14)、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15)、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17)、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18)、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逝世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祖籍河南洛阳,生于今浙江嘉陵,又说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9)、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0)、刘禹锡的很多作品应当说都是充满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而这样的一种哲理,也正是由于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也正是这一份苦难,他使得他能够写出如此有深刻,而又充满哲理的诗作来。使得这样一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刘禹锡的代表作有什么他的名句有什么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3)、刘禹锡是唐代中期著名诗人,他在唐代诗坛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是人人敬仰的大诗人。

(4)、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第一句诗中的“花”属于名词当作动词用,增加了作品的活泼感。

(5)、从晋朝到唐朝大约不到500年,对于家族来讲,这段时间很长了,对于历史来讲,这只是转瞬之间。

(6)、写得多好啊,看到一鹤排云而上,诗人诗情勃发、兴致极高,这是其重在抒情。你注意,他表达的一种激情,一种非常开阔的胸襟,一种非常高扬的精气神。

(7)、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8)、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9)、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10)、最后一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简直是神来之笔,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11)、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

(12)、颈联也是最经典的两句,同时也是充满了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中曾经翻覆过船只的地方,现在依旧还是有无数的小船张帆经过,已经老去病死的树前头,等到了春天之后它又开始长出新的嫩叶。诗人也正是把自己对于人生的那种感悟,全部地融入进这两句中,从而也令这两句诗充满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13)、据考证,《西塞山怀古》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这一年,刘禹锡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途经今黄石的西塞山,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14)、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15)、赏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16)、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17)、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18)、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安徽为官,他看到朋友写了关于金陵的诗句,感觉来了灵感,于是他也写了一组。

(1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0)、杜甫在他的《登高》里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说的是,望着这秋景,感慨自己长期背井离乡而感到忧伤。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了这个高台。

3、刘禹锡的代表作古诗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3)、后来刘禹锡考上进士,进入官场,之后因为家中长辈去世就丁忧回家守丧,后来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升迁到了监察御史,恰好和韩愈、柳宗元在一起为官,三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刘禹锡积极参与政治,和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一起成为了改革的重要人物,在改革期间,他们施行了不少有力的政策,但是因为触动了原有阶层的利益,所以改革失败了刘禹锡也被贬外地,从此开始了他不断的流放贬谪生涯。之后的时间里刘禹锡几次被召回京城,但是都没过多久就被贬到地方去,直到23年之后刘禹锡才得以回到洛阳安定下来,晚年的刘禹锡已经看淡了官场上的名利,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和好友的交流吟诗作对上,留下了不少的佳作。

(4)、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5)、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6)、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7)、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8)、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此代指刘汉帝业。“业复”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

(9)、乌衣巷是金陵的一条小巷,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军营。由于吴国士兵穿乌衣,所以称这里为乌衣巷。

(10)、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11)、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12)、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13)、如此高超的写作手法,让人不得不佩服刘禹锡的“炼字”能力。

(14)、忽然,刘禹锡看到一只白鹤“扑腾”一下飞到了高高的天空中,便又忍不住写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诗是说,看那晴朗的天空中,突然有一只白鹤冲破白云高高飞过,一下子就把我刘禹锡写诗的兴致带到了那高高的天空上去。

(15)、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16)、正如刘禹锡在这首诗里写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来临时,花草树木都枯萎凋零,这样的景色会勾起人们悲伤的心情。所以诗人们在写诗的时候,通常会把“秋天”和“忧伤”、“忧愁”联系到一块。

(17)、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18)、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19)、到了晋朝,贵族世家南迁,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都住到了这巷子里。

(20)、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4、刘禹锡的代表作和名句有哪些

(1)、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2)、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3)、澹(dàn)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4)、年轻时的刘禹锡可谓是春风得意,有着过人的才华,同时还个性十足,19岁他在长安游学,便是在读书人中拥有很高的声望,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极为顺利,此后的博学宏词科,也是极为顺利地通过,这样也就可以为官,开始真正地进入到了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又认识了当时改革派人士王叔文,以及另一位诗人柳宗元,几个人开始致力于改革变法,也就是历史著名的“永贞革新”。

(5)、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6)、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7)、东晋时期的朱雀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刘禹锡眼前的朱雀桥,野草野花寂寞开放。从无限繁华,到荒凉清冷,只不过几百年的时光。

(8)、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9)、乌衣巷这个名字和吴国有关,三国时期,吴国的驻军身穿乌衣在此。到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中的顶流王导和谢安在此定居。

(10)、刘禹锡通过这个细节,说明了兴盛与衰亡之间的变化。

(11)、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12)、刘禹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在唐朝的文坛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一生仕途坎坷,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屡遭贬谪,在地方上为官,到了年老才得以回京安养,但是这样的生涯也锻造了他不屈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文学哲学的研究之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观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3)、赏析: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14)、“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15)、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可以永恒,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兴亡盛衰也是一种变化。从家族的变化,拓展到社会的变化,再延伸到时代的变化。

(16)、这四句诗啊,其实非常简单。我这么一念,大家这么一听,基本上也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是,说从古至今,这个“今”当然指的是从古到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大家都说,秋天是一个非常萧条、悲凉,令人感到有无限感概的这样一个季节。“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偏偏说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为什么比春天还要美好呢?因为“晴空一鹤排云上”。仙鹤破云直上跟刘禹锡有什么关系啊?它就把刘禹锡的一股诗情、一股豪情带到了青天之上,这首诗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17)、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8)、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19)、《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20)、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

5、刘禹锡的代表作和名句

(1)、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liăo):懂得,明白。

(2)、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