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1、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和古诗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注解: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3)、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4)、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
(5)、联:联系社会现实,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临,我们也面临着粮食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民以食为天,国家强盛,居安思危,我们得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我们面临粮食资源的不足,依此类推,还有水资源、石油资源、电力资源……的短缺,这些国情必须面对。(正文主体内容一;紧扣题目材料,摆现象,提出问题。)
(6)、□开篇不要太长,三到四行就行。重要的是话话话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写议论文要有一个统领全篇的、表达完整的中心观点句。
(7)、(主体段二:分析问题——反浪费之风,鉴史而致用。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道古说今,指出节俭之风的时代所需。)
(8)、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9)、——谚语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节约就是大收成。
(10)、————韩少功(海南作家)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11)、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12)、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3)、——(唐)李商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4)、翻译: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15)、敬畏粮食,尊重劳动。树立“浪费可耻,崇尚节约”的新生活理念,倡导“光盘行动”。
(1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
(17)、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18)、如果发现一粒沙也可从中得到养分,我将受益非浅。——雷加
(19)、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nbsp;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nbsp;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者谚语
(1)、(宋)朱熹nbsp;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nbsp;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2)、2020年是脱贫攻、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每个人发一份光,然后星星萤火汇成银河,(小小的比喻,也是亮点。这也是许多名校要求学生作文要有文采,开头或结尾要引用名言警句或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奥妙所在。)以勤俭约己,艰苦奋斗,让我们的中国更高更稳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吧!
(3)、——李商隐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4)、——谚语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向以艰苦为荣、奢侈为耻,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珍惜一针一线、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钱、一度电,把一切能节省下来的都节省下来,克服暂时困难,支援国家建设。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部队求之不得每人发两套军装、两套衬衣、两双鞋,当司务长把这些东西发给雷锋时,他却说:“有一套就够穿了,我现在穿的这套带补丁的衣服,也比我小时候穿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剩下一套给国家节约啦。”
(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8)、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解释: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10)、②节俭不应只作为珍惜资源的手段,更应该作为每个人对自我的要求。
(11)、2020年是脱贫攻、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
(12)、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3)、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解释: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4)、●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15)、升:节俭之风的大力提倡。这是全文的落脚点。可以从多方面来谈节俭之风的必要性。如节俭是中华美德,个人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来谈;联系当今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实际,从节俭的时代所需来谈;联系校园内浪费现象,从青年人如何养成和践行立节俭之风来谈。可以引用中外名言警句诗句、及相关事例。这一段体现了此次作文题目的立德树人考查目标,考生要结合当前国情,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之风,突出传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正文主体内容三:升华主题,全文重点,节俭是个人、社会、时代和国家所需。)
(16)、——马克思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17)、主持丁: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8)、舒婷(福建诗人)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9)、(宋)朱熹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20)、a particle can be sweet.
3、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有哪些
(1)、(宋)苏轼《范增论》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2)、 解释: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注解。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一: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5)、主持甲:的确,同学们都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可是,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当年,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忍受饥寒,吃树皮、野草,喝雪水、泥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6)、(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注解: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7)、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8)、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9)、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10)、●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2)、(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nbsp;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nbsp;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3)、惜不易之食,居安而思危。(段首分论点十分醒目。后面两个主体段也采用这一模式,使文章思路结构呈现十分清晰。)常言道:“国泰民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人民生活安定的坚实保障。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我们直到今天也未能端稳自给自足的“饭碗”,(“未能端稳自给自足的‘饭碗’”,一语中的,语言有表现力)我国大豆、玉米等基础性农业作物依赖国外进口,国内产销不足。盐碱地、干旱区的土地治理虽颇有成效,却仍难挡城市工业化推进、耕田荒废弃置的趋向。放眼寰宇,全球疫情的蔓延,更是加剧了世界粮食危机;更有亿万蝗虫越境过阡,农田管辖防不胜防。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打赢资源匮乏这一持久战,节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既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又是“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粮食等资源难以短期解决的现况下,节俭是“民安”的必然选择,是稳固强盛的根基。(论证紧扣中心论点,论证语言精当。)
(14)、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15)、严厉打击粮食经营违法行为,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权益。
(16)、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劳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
(17)、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18)、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9)、女:鸟儿将没有婉转的歌唱,地球上也不再有人类出现。
(20)、——-桓宽:《盐铁论·救匮》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三: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
4、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大全
(1)、事例:拧紧水龙头,关门熄灯,爱护公共设施,参与节俭宣传活动,
(2)、主持乙:曾何时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3)、(开头:起笔视野开阔,以国家强盛、人均资源不足的国情,引出“从节俭着手,助推国家腾飞”的中心观点。)
(4)、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7)、 引:引材料,得观点。引述题目中“国家强盛,但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餐饮浪费现象”,提出“我们要大行节俭之风”观点。(开头部分)
(8)、适量点餐、拒绝攀比。做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者,一水一电,一纸一粮,国美点滴,共创节约。
(9)、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0)、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11)、(唐)李商隐《咏史》nbsp;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nbsp;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13)、 古训尚且如此,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小青倡议大家:
(14)、理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5)、男;浪费会让森林失去绿色,挥霍将使鲜花不再灿烂。
(16)、李绅,字公垂,,生于乌程县,亳州谯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代表作有《悯农》、《乐府新题》20首。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17)、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关于勤俭节约的诗词或名言警句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
(18)、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符。不少同学作文内容合乎题目要求,但是题目却不能表现出文章主题,甚至与文章内容不相符。
(19)、●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0)、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5、关于关勤俭节约的名言名句
(1)、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关于勤俭节约的诗词或名言警句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
(2)、主持甲: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3)、——谚语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谚语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4)、反浪费之风,鉴史而致用。(段首分论点由浪费到节俭,行文递进一层。)古人曾说:“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君不见楚王三餐少酒肉,躬身亲食素的美谈。白礼芳老人省吃俭用资助数百名孩子圆大学之梦的佳话。(理论和事实素材运用得非常好,充实了文章内容,使说理有现实依据。)节俭既是从小事做起,减少酒席设宴;又是奉献资源,用于意义更广之处。反观当下,病态吃播扭曲价值观取向,一顿饭吃掉十个人的量,更为令人愤慨的是,这只是运用猎奇心理,主播催吐、编辑、大量浪费食物的产物。不仅社会、学校也充斥着浪费之恶习。据统计,餐饮浪费率高达7%,数字之庞大,令人瞠目。(先正面,后反面,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娴熟。)节俭之风,任何时候都不该被忘却。唯有让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尚俭深入人心,资源才不至于被大规模浪费,新时代青年才更能肩负起国家复兴的大任。
(5)、从这三点来看,王晶同学的习作达到了要求,加上她的书写非常工整,字体练过,十分漂亮,所以具备了考场作文高分要素要求,评分:55分起。
(6)、□结构形式上所呈现的“骨感”,比例好,“条子正”。凤头,开头引出立意;豹尾,结尾升华立意。中间正文至少有三个主体段,可并列,可递进,段落内容字数控制安排大体相当,铺墨均匀。如果有可能,尽量在段首使用主旨句,这是写作的技巧,也是迎合阅卷老师的功利需要。
(7)、 素材短缺。大多数同学照抄题目中的素材。
(8)、(元)张养浩《风宪忠告》注解: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之心,然后才能推举天下之贤。公生明,廉生威。
(9)、•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0)、(唐)李商隐《咏史》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1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3)、•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14)、(金)元好问《元遗山集》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6)、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17)、(主体段一:提出问题——惜不易之食,居安而思危。陈述中国和世界粮食等资源的事实,指出节俭是“民安”的必然选择,是稳固强盛的根基。)
(18)、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隋)王通《文中子•魏相》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19)、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波尔克
(20)、——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主持甲: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呢?
(3)、题目明确作文主题是“强盛与节俭”,二者必须结合起来谈论。先要读材料,第一段讲的是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国家日趋强盛。第二段重点讲铺张浪费现象,重点指出的是餐饮浪费现象,“提倡节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观点十分明确。由此可以看出命题人意图:
(4)、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问见识为根本。nbsp;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7)、——谚语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谚语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8)、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9)、• 治天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1)、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节俭的品德,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操守、品行和文化。
(12)、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nbsp;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13)、(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nbsp;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nbsp;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1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5)、(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16)、主持丙:节约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责任,培养节约意识,形成节约习惯,创建节约型校园是我们每一个实小学生的责任。
(17)、主持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我们开创了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服装;可以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到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去公园里欣赏奇花异草。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无忧无虑。
(18)、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树立按照“八个一”要求开始节约行动的目标和信念。
(1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1)、(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nbsp;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2)、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注解: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3)、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4)、主持合: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创造;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6)、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7)、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8)、——司马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9)、议:一个国家在走向强盛的道路上,丰富的资源是保障。积极开发、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有限的宝贵资源是我们的正确态度。社会上的餐饮铺张浪费现象,是不正常的。餐饮上的铺张浪费是国民好面子、摆阔绰的劣根表现,在粮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脱贫攻坚的攻坚阶段,公民的这种行为与国家走向强盛显得十分不和谐,虽然满足了虚荣,但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全社会资源分配。钱财可以是个人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在国家强盛的过程中,面对餐饮浪费现象,我们要极力反对铺张浪费,大力提倡节俭之风。社会一旦形成“以铺张浪费为耻,以节俭资源为荣”的良好风尚,国家强盛也就有了公民支持、资源保障,也就能发展得更快、更强、更好。(正文主体内容二:分析社会现象,联系社会实际,析原因,论危害,指出解决办法。)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11)、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2)、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13)、□正文至少要有三主体段,且用墨要平均,主体段不能厚此薄彼,长短不一。写的时候要学会控制用墨,不能好写的就多写,不好写的就少写。主体段在文中撑起了全篇,地位均等,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使命,第一段都要写好。
(1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腾文公上》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15)、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nbsp;注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则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
(16)、●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8)、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9)、高二9班“节约就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