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于丹五十句人生忠告135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5 09:16:17

于丹人生四个阶段

1、于丹人生四个阶段是哪四个

(1)、上好大学有分数线,交好朋友同样有分数线,但这个分数线跟学历无关,关系见识眼界。

(2)、在80年代,爱古典诗词的人同样热爱朦胧诗,唱京剧昆曲的人同样热爱着摇滚乐。现在身为一名老师,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讲:小孩子从小要做吃杂食的孩子,吃东西不能太精太挑,精神的养成也一定要吃杂食才能更加精神蓬勃。我们现在看网上很多评论会经常争论不休,会陷入简单的二分法所导致的一元论——非对即错,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样的思维方法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呢?

(3)、红颜会以追求卓越的女性企业家及高管为核心,

(4)、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5)、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6)、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7)、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8)、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君子“三达德”。君子之德即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三个最大的道德。其实君子是很高的一个道德标准,但是孔子给的这种界定永远都特别简单,特别朴素。学生去问老师说“敢问君子?”就是什么叫作真君子。老师微微一笑说,“不忧不惧”,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忧思和恐惧就叫君子。学生觉得太简单了,就追问不忧不惧就能做到君子吗?老师正色地说,“内心不疚,何忧何惧”,一个人自我反省的时候,内心没有愧疚,他们何来的忧?何来的惧?君子坦荡荡,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襟怀要做到长空浩荡、临事无愧,那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一句话,叫“半夜敲门心不惊”,叩问内心的时候,内心不疚。无论做人或是工作环境或是其他问题,我们知道,多元选择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如果人的心里有准则,那么它是一种奢侈,如果没有准则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9)、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该如何正确看待成功与成长?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最该教给孩子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于丹老师的发言吧,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10)、信中,身为母亲的她,充满理性与情感地给孩子讲述了她认为成长中重要的那些事儿,讲述了她心中的人生底线。

(1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走到了三十岁。

(12)、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13)、《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14)、成熟是否与年龄并无关系,其关键在于如何转换角度亦或变换角色去看待这个世界。

(15)、小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大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的性情(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16)、从”传播文化价值”、”海上生明月”可以看出她的个性。这两幅字,艺术性不高,显出其个性。从字迹看,大度、张扬,开张,挥洒,露锋占一定比例。这种特点伴随显示内敛不够。

(17)、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18)、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19)、林则徐这一门都非常有出息,因为他不给他们留钱,林则徐说我的子孙要是如我,我还留钱干什么,他们本来很贤德,自己已经有志向,钱多了损其志;我的子孙如果连我都不如,我留钱干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0)、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2、于丹五十句人生忠告

(1)、20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2)、女人是要优雅,但是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人。有力量的不一定都是女汉子,我们说了,柔软的力量也是力量。

(3)、大家都熟悉《少年中国说》,就是梁启超先生留下的。

(4)、在课程的一开始,熟稔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于丹老师,就从《四书》之一的《大学》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知止”的概念。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概念。

(5)、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6)、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7)、我们读论语是不能粗心大意,不能片面的从文字上理解,而要深入了解这些话的用意,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8)、敢于认错,比不犯错重要,能改错比敢于认错更重要。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9)、4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10)、什么是智者不惑?我们只能说希望每一个人越早把心灵的灯光打开越好,越早看清这一切才能找到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的方式。黑格尔说,这个世界上很多哲学的判断要经过三个阶段,是谓“正、反、合”。正的阶段,就是一派意气风发;反的阶段就是昏天黑地;合的阶段,就和我们知道的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最后都会知道,这条河既不像黄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而是一条只要小心也能过得去的河流。所以智慧就是这样一种判断。

(11)、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

(12)、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13)、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14)、6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15)、第一阶段,6岁到16岁“诵读”。马未都指的是这一阶段,不要求你能读懂,你可以背下来。马未都在这一阶段做得尤为出色,《红楼梦》的经典段子他总能脱口而出,一些别人知道的不知道的他都能说出来,与这一阶段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二个阶段,16岁到26岁“十年贯读”。马未都在这里指出的是,书读到这个阶段,就要有针对性地去读书,深入研究人家为何要这么写。马未都能把陶瓷研究的通透,与这一阶段打下的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

(16)、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17)、子路不甘心,说:“敢问死。”死亡是怎么回事?

(18)、 哲人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河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

(19)、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开始知道高考的存在。我的初中老师是一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他跟我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从他的手里送出去一位报考中文系的大学生,因为他是在中文系本科毕业保送上硕士的,就在他实习期间爆发了“文革”,他留在了我们那所普通的中学里,没有回去继续完成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在我初中阶段,所有关于文学的梦想其实是被这样一位老师点燃的。当我需要读高中的时候,正好又赶上了可以通过考试考取高中,我考到了北京四中。

(20)、一个人只有在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而所谓的智者,就是在一生中学会和自己的短板相处。

3、于丹教授对快乐人生的描述

(1)、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2)、《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3)、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因为他们认为玩物丧志。正是:少年若天性,成长使之然。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4)、其实,只要我们稍稍了解一点儒家思想,就知道真正所谓“君子”,并不是指某一类人,而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标准。

(5)、别让孩子总抱着那些虚妄的梦想,学学这种底线。就算是这么小心,其实人还是会犯错,犯错没关系,只有犯错时才知道有没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6)、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7)、中国古代社会历经五千多年。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家族。这些家族留下来的家教与门风都足以成为万世之典范。

(8)、生命的逍遥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用我们的心与世间万物相勾相连、水乳交融。

(9)、《此心光明万物生》语出王阳明心学,从人生坐标的角度,将于丹私家美文结集成书;深入讨论:人性本善,并非小恩小惠,更不是一己的幸福,而是有关信仰的慈悲,是一种大我的担当。

(10)、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于丹感悟人生经典语录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11)、妈妈现在跟你说的这些话,只是我现在的想法而已。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不敢说我现在的想法一定正确,你长大以后可以去修正它们,但这是我现在最想对你说的话。

(12)、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13)、小时候如果在农村生活过人很容易明白什么是家风,那时候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村落里每一家人的特征,有的刻薄,有的吝啬,有的厚道,有的跋扈,每个家庭其实都是有气场的,这个气场会影响到家里的每一个人。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话说,“言传不如身教”。

(14)、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一点点语录网

(15)、请在珍惜的时候,好好去爱;在放手的时候,好好祝福

(16)、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17)、然而,自我认知恰恰却是这世上最难的事情之一。没有人能够有足够的智慧完全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这句简单的格言,永远被铭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也是先哲苏格拉底毕生所追问的终极问题。

(18)、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19)、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20)、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4、于丹个人生活

(1)、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2)、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却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3)、   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4)、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这样一种从容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

(5)、这些细节,在学者于丹看来,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6)、不要被众人以为的伪命题绑架,要用自己的心去好好考评

(7)、13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8)、“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9)、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1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找到一种符号寄托。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让我们都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11)、中国的老人即便闯过对八十四依然是负担重重。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老人在这道坎前阖然长逝,有些看起来病病怏怏的老人闯过这道坎倒是一天天精神起来,顽强地奔九十而去。人生很奇怪的。

(12)、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13)、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4)、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15)、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16)、四十不惑:人生四十多喜欢说半辈子过去了,听的多了见的也多了,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看不透的了。此语很有点北方谚语“年过中秋月过半”,意即这一年这一月过了中秋过了十五一眨眼剩下的岁月也就过去了,大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有感慨一定有感悟的,四十多年的岁月流逝在他的身上和心灵会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之痕。就像西方心理学家把记忆描述成痕迹线段,于是,这些线段记忆帮助四十年阅历的人参悟人生,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17)、然后,你是妻子,你是母亲,在你自己成为了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之后,你还必须承担起重建家教和门风的责任,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18)、知道自己是谁,所以宠辱不惊;知道自己能够承受什么,所以宠辱不惊;知道天地之广阔、时间之无涯,所以雅俗不争。成为一个那样安安静静地活在世间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19)、孩子,人犯错是难免的。《论语》里子贡说过,一个君子犯了错,就像太阳的日食、月亮的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后,大家照样会仰望它。所以,妈妈从来不希望你做一个完美的孩子,但妈妈希望你犯错以后,能勇敢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能说一声对不起,这就是勇气。人总是要为自己买单的,任何事,不管是做错了,还是受伤了,没人能替代你,最爱你的人也不能替代你。

(20)、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于丹经典语录

5、于丹感悟人生第五集

(1)、孩子,人要有常识,要懂得社会上最基础的东西。你刚刚上完幼儿园时坚信的那些道理,妈妈希望你长大以后也坚信如初。

(2)、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3)、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4)、 人如何达到这样一种一切为我所用的融合境界呢?

(5)、 真正的孝敬,就是一个人用对长辈的心推及到社会上。

(6)、90年代是实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沿海城市迅速崛起、大批民营企业家、个体化快速崛起;“南巡”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激发人们跳出体制,投身市场经济之海。(图为1990年代的深圳)

(7)、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8)、 今天我们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呢?

(9)、而提升人的修养,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方法,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0)、我们看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就简单的七个字,但是一生要想做到谈何容易!这个意思在《庄子》里表达得更简单,就是五个字,叫“外化内不化”。什么是“外化”?其实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随遇而安、顺应规矩。一定要做到顺应自己的职业岗位、角色要求,在社会层面上能够做到与他人和谐,做到人生有效率,这就是“外化”。但更重要的还有三个字,就是“内不化”。也就是内心永远要有一种清醒的意识,就是我之于我,那种生命可以执守的信念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外化”的层面上要做一个现实主义者,但在“内不化”的层面上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外化”的层面上要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去进行融合,在“内不化”的层面上要飞扬在精神的天空,要有一种超越。“外化”是社会人格的实践,而“内不化”是自我生命人格永恒的追求。当一个人做到“外化”的时候,他的社会角色成功了;做到“内不化”的时候,他的生命人格建立了。这种“内不化”往往是很难的,就是一生听从心灵的声音,坚持无悔。但我们现在往往有很多在这两个层面做不好的人。有些人是“外化内化”,一生融入人群,大家说什么就跟从去做,这种人是很多的;还有一种人是“内不化外也不化”,合作起来总觉得磕磕绊绊的。所以,要做到“外化内不化”,我想这需要大境界、大智慧、大超越,需要建构一种生命的觉悟。何谓生命的觉悟?我们看中国字的本义是很有意思的。“觉”字头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是竖心加一个“吾”,所谓觉悟最本初的含义就是“见我心”,就是终于看见了我的心。有很多时候,在这样一个高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有能力建造整个世界上的先进文明、世间百态,但唯独不能“见我心”。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培养一种眼光,就是向外去无比辽阔地发现世界,但忘记了还有一个维度,就是可以向内无比深刻地发现内心。所以,能够发现自己,敢于确定自己,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建构更大的和谐、取得更多成功的一个生命起点。

(11)、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12)、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14)、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这种能力,我觉得在四岁时告诉你,并不算太早。

(15)、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16)、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17)、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18)、在今天讲道德建树,就是要我们找到生命的起点。我们有的时候往往是终端的目标过大,而忽略了脚下的起跑线。老觉得我们的终极目标,说起来是一个绚烂的光环。但是从哪里出发呢?我们找不到脚下的第一个阶梯。其实第一个阶梯就是做一个身心健康、有道德感的人。

(19)、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2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1)、在学习中了解自我,建立跟世界的关联,完成定位和不断调整的平衡,这其实才是学习最好的境界。

(2)、  改革开放40年,对我来说有10年的天空、10年的大地,然后才能够发现自己,而且让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在这个大时代里。这40年,社会历史在进步,女性和时代也都在进步,我们自己的判断和眼光真的进步了吗?“她眼中”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命题。其实从择业、用人单位的标准一直到广告的导向,我们正在从一个物质繁荣的时代越来越回归到男性中心的眼光。大历史是可以给很多人可能性的,但是如果我们的观念不进步的话,历史上技术的进步便不是真正的进步。伟大的进步永远都是观念的进步,历史上一次一次的女性运动都号称要独立、要解放,这个独立并不是说有了工作、有了经济地位就是独立,现在有多少观念其实还是停留在很保守的位置上。

(3)、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5)、无论一个人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她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

(6)、其实耳顺之人是什么呢?就是不管这个云在五千米还是五百米,他总能感知到这个高度。这就是孔夫子面对那么多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因材施教的道理。

(7)、于丹的人生经历,相对来说比马未都要幸福。于丹比马未都小了10岁,机会也比马未都要好一些,接受了完整的高等教育,毕业于北京联大。于丹后又在北师大深造,毕业后留校深造。在那个时代,能够留校深造,本身就是能力的见证,可见于丹善于读书。倘若于丹不会读书,或者读书不求甚解,那么《百家讲坛》那么大的平台也不会邀请于丹主讲。对于书究竟应该怎样读,于丹的看法,可谓是真知灼见。

(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

(9)、红颜会以追求卓越的女性企业家及高管为核心,

(10)、真正的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的自信与镇定。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1)、我们的心应当像面镜子,看见了世界,也看见了自己。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他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13)、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14)、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15)、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16)、 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事情,这大概是“立”的一种见证。

(17)、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18)、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19)、我们之所以被痛苦击垮,往往是因为我们夸大了痛苦,缩小了我们自己。

(20)、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1)、这份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2)、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有被开发出来。

(3)、三十这个年纪,在今天,在这个心理断乳期大大错后的时代,尤其是在大都市里,还被称作“男孩”“女孩”,那么怎样判断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立”起来了呢?对于“立”字,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呢?

(4)、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5)、 就在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对自己,同时给他的学生,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

(6)、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7)、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8)、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9)、我们看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

(10)、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11)、这是一个好故事,它关乎生命的成长。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12)、孔子“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13)、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14)、孩子,你长大以后,可能会修正妈妈的想法。再过十年八年,也许妈妈也会修正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是我现在最想跟你说的话。妈妈就是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和快乐能力的好人。

(15)、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