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价读后感11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03 11:12:43

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价

1、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价我们的看法

(1)、圆明园共经历了哪几位皇帝?哪位皇帝出生在这里?圆明园中皇帝办公区域在哪里?帝后就寝在哪里?皇子在哪里读书?清朝皇帝一年中有多少时间在圆明园?为什么说“镂月开云”的牡丹改写了历史?

(2)、你能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怎么回事,那是火,是烧熔的铅,是一千把插在我心上的刀子啊!——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3)、拿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说事的,多喜欢套用雨果评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文章里的两句话。这类狭隘民族主义言论者似乎根本就不清楚法国作家雨果本人的塑像就静静伫立在圆明园中。

(4)、博识卡2月份可预约啦!丰富起你的寒假生活~~

(5)、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于1861年11月25日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有这样的评价:“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6)、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䜣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7)、当年汶川地震,著名女星莎朗·斯通称中国地震死难者是报应(因为西藏问题)。此言论一出,莎朗·斯通被各界痛批,她本人也出来再三澄清自己没有恶意以及对自己不当措辞道歉。由此可见,“报应论”一直是被有良知的人们所鄙视的狭隘思维逻辑。

(8)、正如圆明园代表中华文化,巴黎圣母院代表法兰西文化。

(9)、它曾经占地面积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历经150余年,是清朝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万园之园”

(10)、印证作者特别爱书的心理描写的一句是“     ”动作描写一句是“  ”(2分)

(11)、● 原创投稿请至:historymook@sina.com

(12)、据美国《世界日报》2009年4月27日报道,居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山区小镇FrontRoyal的华人郑安迪称自己购得一个狗首铜像,他认为极可能是12兽首铜像中的狗首铜像。

(13)、巴黎圣母院发言人说,大火最初于当地时间15日18时50分(北京时间16日0时50分)左右被发现。新华社记者在前往巴黎圣母院的路上看到,大量消防车、警车赶往火灾现场,空中有救援直升机盘旋。火势很大,数公里外就能看到滚滚浓烟。

(14)、After the British and French invaders had burnt the Winter Palace in November, 1861, he wrote a reply to a lieutenant named Bartlette(?), denouncing indignantly the Allied atrocities. An extract of the letter follows.   

(15)、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夏宫。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夏宫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16)、法国著名文豪维克多·雨果评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

(17)、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圆明园矗立法国人雨果的塑像,正是感谢这位伟人的正直。可如今巴黎圣母院蒙难,某些人以圆明园遭劫难为由头,幸灾乐祸于维克多·雨果灵魂之所在的巴黎圣母院的毁灭,是多么令人痛心和失望的行为。

(19)、France has gained a large portion of the spoils. Now, quite naively, she thinks herself the rightful owner of the property, and she is displaying the riches of the Winter Palace! I can only hope that there will come one day when France will disburden herself of the heavy load on her conscience and cleanse herself of the crime by returning to China all the spoils taken from the Winter Palace.

(20)、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雨果还极度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2、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价读后感

(1)、我的新华博客获湖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回顾

(2)、B、贼人偷吃了主人的鸡蛋和酒,还调侃地留下便笺,很有些文人的雅趣。

(3)、目的:使学生对作者雨果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总体的认识。

(4)、如此珍贵的圆明园兽首铜像究竟珍贵在何处呢?

(5)、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6)、本文在痛斥和揭露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时运用了大量的反语。如“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等等。

(7)、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他在给巴特雷的回信中,认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它“绝无仅有、举世无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有着“仙境般的建筑”。他着力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梦幻奇景--它的质地、构建、色彩、园林。并强调了它是“为世界人民”而建,是历史的结晶,“属于全人类”。令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赞美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8)、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三山五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9)、“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10)、她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古迹,更是一段吉卜赛舞女和敲钟人爱情传奇的见证,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以及对丑恶嘴脸的揭露。巴黎圣母院是一段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范围扩及哥特式建筑艺术、天主教、中世纪美术以及文学巨匠的灵感所在。

(11)、在这篇文章中,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12)、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它和东方的圆明园相同之处恐怕只因为它们都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它们的消失同样是全人类的损失。中国网友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巴黎圣母院的花窗图片,怀念这一消逝的伟大奇迹,还有人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

(1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也指的是文化意义。器物,还是归属于具体的民族国家。

(14)、毛主席让新中国发出“联合国的最强音”{图}

(15)、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16)、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17)、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18)、http://www.eduzhai.net/yingyu/617/785/yingyu_2522html

(19)、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20)、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画家、政治家与人权斗士,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而在他众多诗歌作品中,评价最高的是《静观集》与多卷的《历代传奇》,被认为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3、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价一封信

(1)、据法国媒体报道,大火从巴黎圣母院的楼顶开始燃烧,火势很快蔓延,熊熊火焰从教堂两座钟楼间窜出,塔尖随后轰然倒塌。据参与救援的消防员说,火灾可能与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工程有关。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3)、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4)、信中以欲擒先纵之法摆出了巴特雷上尉来信的目的和观点。然后为我们展现出了圆明园的美丽图景。作者先不直接回答巴特雷提出的问题,而是将笔锋一转,在对比中,在描写中,在夹叙夹议中,赞美了圆明园的壮观和美丽,蕴含着诗一样的韵味。接着以辛辣的笔墨痛斥了英法强盗的罪恶行径。以形象的描述和辛辣的嘲讽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暴露无余;同时又寓情于理,直抒胸臆,痛斥强盗对于文明的摧残、掠夺和毁灭。

(5)、法国大作家雨果是如何评价英法联军劫掠、烧毁圆明园的?

(6)、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7)、1802——1885, was a celebrated French literary giant. 

(8)、Sir,suchismyeulogyoftheexpeditiontoChina.

(9)、马克思:必须为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们寻找一个新的集合点

(10)、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11)、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12)、 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可贵?

(13)、它被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一个超人的民族想象力所能创作的最伟大成就”

(14)、它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15)、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16)、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17)、C、尽管是贼人,但对书有特别的研究和爱好。

(18)、雨果的这句话,已经成为我们谈起圆明园,经常提及的名言。

(1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20)、凡是人民——几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在夏宫身上得到体现。帕特农神殿是世上极为罕有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物,然而夏宫却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据想象才能拓制出这样的模型。

4、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价回信

(1)、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2)、WeChinesehavethespirittofighttheenemytothelastdropofourblood,thedeterminationtorecoverourlostterritorybyourownefforts,andtheabilitytostandonourownfeetinthefamilyofnations. 

(3)、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4)、本文题目“雅贼”,从全文看对“雅”理解不正确的三项是(      )(3分)

(5)、经济拮据,大洋自然未留。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写字台上凭空多出一摞书,顿时头如斗大。贼人果然来过,照例修书一封,全文如下:

(6)、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7)、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8)、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有大幅度增加。

(9)、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10)、诗人如缺少对现实和人类的感情,便无从和大地建立联系。——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11)、StandingbeforethetribunalofhistoryisonebrigandnamedFranceandtheothernamedGreatBritain.AgainstbothIprotest.Incidentally,Imustthankyouforgivingmetheopportunitytomakethisaccusation.Therulerscommitcrimesbuttheruleddonot.Thegovernmentbecomesarobber,butthepeoplewillnever.

(1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13)、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夺,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法国),一个英吉利(英国)。

(14)、(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5)、(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16)、Now, the miracle is no more! One day, two pirates broke into it. One of them went plundering; the other set every building and everything in it all abaze! Judging by what they did, we know that the victors could degenerate into robbers. The two of them fell to dividing between themselves the spoils. What meritorious feats they had done! What a heaven-sent bonanza! One stuffed his pockets full to overflowing; the other filled in his trunck chockfull. Then, hand in hand they made off, guffawing gloatingly. This episode reflects the history of the two brigands. 

(17)、面对断壁残垣,你想到了什么呢?拿起笔来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让我们与文学大师雨果先生交流。

(18)、20世纪80年代,中国保利集团以85万港元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在保利艺术博物馆。

(19)、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后流落海外,未曾现身,目前下落不明。

(20)、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也就是从这时候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5、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价原文

(1)、巴黎圣母院之所以比其他类似的天主教堂更加闻名于世,主要归功于维克多·雨果这位伟大的作家。在我看来,他是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实本来不想加之鉴于我读书少、见识短,所以加上了)。对于维克多·雨果遍及全世界的读者与粉丝来说,巴黎圣母院绝对是朝圣之地!

(2)、1860年巴特雷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认为干得“体面而漂亮”。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3)、      然而,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洗劫无数财富。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4)、"小史客"(ID:historymook)

(5)、火烧圆明园,这是一个普遍的民众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不只是火烧了圆明园,而是火烧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这三山五园是,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

(6)、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代表全日不同时分,每到一个时辰(每个时辰为2个小时),属于该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时分时,十二像会同时涌射。如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时至3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

(7)、雨果超越了狭隘爱国主义,已经带有国际主义性质了。

(8)、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9)、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10)、(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1)、毛主席晚年领唱《国际歌》的深意:这是最后的斗争(组图)

(12)、还有很多景名,来自《老子》、《庄子》、《尚书》、《易经》等典籍名句,等着你去发现。

(13)、圆明园有不少景观模拟了传统诗画的意趣,你知道“上下天光”的景名取自哪里吗?而苏轼的“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付闲人”诗句又为哪个楼阁命的名?

(14)、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5)、从审美角度上讲,十二兽首铜像是中西方审美情趣大融合。由中国宫廷匠师制造,由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艺术家设计,既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16)、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按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

(17)、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文豪。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我国圆明园以后,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18)、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19)、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20)、(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废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透过那些断壁残垣去想象圆明园曾经的美好,去感受那段悲壮的历史吧!

(2)、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3)、“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4)、(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5)、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6)、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7)、注:本公号所推送的图文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2434476002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请和谐留言。

(8)、王和声的器乐作品,让我们能够感受圆明园残缺的局部背后,有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那是我们民族气节民族神韵的表达。尽管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

(9)、荡然无存:  形容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不留下

(10)、这封信首次以世界的眼光,指出圆明园在人类艺术中的崇高地位,把作为以想象为美学风范的东方艺术的精华,而与以理想为美学风范的西方艺术的瑰宝——巴特农神庙相提并论。

(11)、结合本文,谈谈“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含义。(2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