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1、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表现
(1)、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初名臣、循吏。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2)、顺治年间,佟国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康熙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之恩,晋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
(3)、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_,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5)、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不久又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雍正五年雍正帝以隆科多结d营私、私藏玉牒为由,公布其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永远禁锢。
(6)、雍正五年,雍正帝以隆科多结d营私、私藏玉牒为由,公布其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永远禁锢。雍正六年,隆科多死于幽禁禁所。
(7)、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8)、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详见“人物争议”目录),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
(9)、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
(10)、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
(11)、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临终,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为顾命大臣。雍正二年,隆科多兼领理藩院的事务。
(12)、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13)、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14)、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15)、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16)、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17)、年少时在南阳郡(一说在南阳卧龙岗;一说在襄阳隆中)隐居躬耕垄亩,善计谋,通兵法,留心世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和好西南各族,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策略,即所谓“隆中对”。后为刘备主要军师。在联孙攻曹之际,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荆、益,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
(18)、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19)、西方:泰勒斯、普罗塔格拉、柏拉图、阿基米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穆罕默德、牛顿、耶稣基督、释迦牟尼、保罗、古登堡、哥伦布、爱因斯坦、巴斯德、伽利略、摩西、达尔文、奥古斯都、哥白尼、拉瓦锡、君士坦丁大帝、瓦特、迈克尔法拉第、迈克斯韦、路得、华盛顿、莱特兄弟、亚当斯密、爱德华德维尔(莎士比亚)、约翰道尔顿、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伯纳巴、托马斯爱迪生、安东尼凡列文虎克、威廉默顿、马可尼、克伦威尔、亚历山大贝尔、亚历山大弗莱明、洛克、贝多芬、海森堡、路易思达盖尔、西蒙博利瓦尔、笛卡尔、乌尔班二世、欧麦尔一世、阿育王、威廉哈维、欧娜斯特罗瑟夫、约翰加尔文、孟德尔、利斯特、奥托、皮萨罗、托马斯杰弗逊、伊莎贝拉一世、威廉一世、弗洛伊格、伦琴、巴赫、伏尔泰、开普勒、费米、卢梭、马尔萨斯、肯尼迪、平克斯、摩尼、达迦马、居鲁士大帝、彼得大帝、培根、福特、索洛亚斯德等等。
(20)、毛泽东(1893-1976),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巨大影响包括统一中国、独立自主、破除迷信、灭绝匪患、打倒孔家店、建立平等观念和共产主义信念!新中国的影响,就是毛的影响。毛的革命、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工业、民族和人口等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及毛的思想、军事和文学才能,都影响至今!
2、历史人物故事
(1)、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2)、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从古至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更是在历史书上面看到过,了解过相关知识,对于我们学习历史很有帮助。下面分享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1墨翟
(3)、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4)、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5)、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后世尊称为文宣王。
(6)、扬雄,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著有《法言》《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方面。
(7)、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8)、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9)、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
(10)、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11)、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12)、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
(13)、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14)、孟子(前372-前289),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孟子》一书是中国古代的“四书”之一。孟子的仁政学说和人类性善论,是中国不会出现宗教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加速了中华文明的成熟和强大。
(15)、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__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16)、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17)、顺治十五年,陈廷敬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时年谥号文贞。
(18)、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9)、临死不屈的文天祥面对蒙古大兵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明:力保大明王朝的史可法,最后被围扬州宁死不降
3、历史人物素材
(1)、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秦始皇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3)、初平四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4)、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
(5)、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
(6)、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
(7)、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8)、张自忠,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
(9)、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10)、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11)、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
(12)、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13)、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14)、时刘邦已先据咸阳,谋臣范增力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未能实现,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遂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15)、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6)、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
(17)、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18)、曹丕代汉,他支持刘备称帝,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决议政事。他曾率军五次北伐,两出祁山(今甘肃西河西北)以图统一全国。任丞相时,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必信,推行屯田。
(19)、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20)、汉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国汉民族和汉人王朝确立及壮大的划时代巨人!他构建文明体系,为中国独尊儒术两千年奠下基础,影响力可谓至深之极。汉武帝实质是汉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并确定以正月为岁首。
4、历史人物的定义
(1)、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不久又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雍正五年雍正帝以隆科多结d营私、私藏玉牒为由,公布其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永远禁锢。
(2)、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3)、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4)、顺治年间,佟国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康熙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之恩,晋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
(5)、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2至圣孔子
(6)、中国: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屈原、司马相如、刘安、曹操、曹植、曹丕、陶渊明、陈寿、陆机、范晔、刘义庆、刘勰、郦道元、魏征、王勃、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崔颢、杜甫、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柳永、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洵、司马光、王安石、沈括、苏轼、李清照、陆游、杨万里、朱熹、辛弃疾、姜夔、文天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张养浩、施耐庵、宋濂、罗贯中、高启、王磐、崔铣、吴承恩、归有光、汤显祖、冯梦龙、凌濛初、徐宏(弘)祖、魏学洢、张溥等等
(7)、荆轲为国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8)、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9)、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
(10)、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临终,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为顾命大臣。雍正二年,隆科多兼领理藩院的事务。
(11)、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12)、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13)、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14)、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投降,写就了著名的《复多尔衮书》,内容慷慨陈词,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史可法率领扬州4千军民,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25日城破被害,年仅44岁。
(15)、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16)、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张自忠率部在临沂阻击,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歼敌4千余人。
(17)、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18)、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19)、管仲是齐桓公手下的能臣,官拜为相,称为「仲父」,为齐桓公成就霸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最开始,管仲是齐桓公王位竞争对手公子纠的臣属,还险些杀死齐桓公。
(20)、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5、历史人物励志故事
(1)、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蔡伦(61?-121)。如果纸是他一个人发明的,他的影响力将在人类历史中排名第一!“纸”大大的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鉴于纸在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伦作为纸的主要发明者之将彪炳史册!可以说,蔡伦是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
(3)、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4)、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
(5)、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6)、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7)、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
(8)、刘虞举孝廉出身,曾为东海郡吏,累迁幽州刺史,政绩卓著,颇有名望,后坐事免官。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为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安抚百姓。中平五年,再次出任幽州牧。
(9)、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10)、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项羽(公元前232年 (101) ―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12)、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
(13)、朱熹(1130-1200),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的大师。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朱熹给中国人带来了更严格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存天理,灭人欲”等观点,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14)、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秦朝开国皇帝,实质也是中国的开国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创立皇帝制度,并完成了中国一系列的统“废分封,设郡县,修驿道”,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的时代,这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15)、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16)、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17)、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18)、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19)、康熙四十三年,因病致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一废太子后,要求群臣推选新太子时,佟国维积极推举八阿哥胤禩,受到康熙帝训斥,罢职回家。
(20)、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_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1)、史可法,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宪之,一字道邻,是左光斗的学生。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时崭露头角,拜南京兵部尚书。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自请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
(2)、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3)、陈廷敬,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
(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
(5)、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6)、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d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嘉庆四年,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
(7)、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8)、李白: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
(9)、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10)、王羲之(303—3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11)、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在位)。
(12)、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13)、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庆”音近),字次非 ,战国末期卫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
(14)、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15)、南宋:身背精忠报国四字的岳飞大败金兵,不幸死于莫须有的罪名
(16)、康熙四十三年,因病致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一废太子后,要求群臣推选新太子时,佟国维积极推举八阿哥胤禩,受到康熙帝训斥,罢职回家。
(17)、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1887年两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项羽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死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秦将章邯击赵时,奉怀王之命,以次将随上将军宋义率军救赵,因宋义行至安阳后按兵不动,遂于帐中斩之,然后亲自领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章邯,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
(19)、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
(20)、康熙十四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时年谥号文贞。
(1)、雍正二年,隆科多兼领理藩院的事务。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不久又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2)、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3)、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
(4)、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
(5)、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6)、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7)、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其被选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立武周。
(8)、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
(9)、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曾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职位。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10)、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11)、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
(12)、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临终,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为顾命大臣。
(13)、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14)、历任秘书_、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15)、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16)、隋文帝(541-604),五胡乱华使中国汉民族陷入了类似欧洲黑暗时代的年代,且长达三个半世纪。隋文帝这时统一中国,他使中国避免了蛮夷化!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首先他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再次是废除酷刑,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影响巨大的科举选士制度。“读书做官”的历史动力和影响力大得无法估量。
(17)、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18)、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19)、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20)、朱熹死时,因理学被当朝宰相韩侂胄诬为“伪学”,禁止公开传播,并且禁止出身理学的士子做官,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上千士子前往吊唁,其中最著名的是词人辛弃疾。
(1)、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