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五言诗句
1、关于母爱的五言诗句
(1)、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2)、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3)、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王安石《十五》
(4)、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诗意却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5)、在白鹤幼儿园里有着关于古诗启蒙的实践与研究,我们通过念古诗和唱古诗来品味诗韵与诗意,让幼儿浸润在语言之美中;幼儿通过画古诗和演古诗来理解、体验和表现古诗中传达的积极情感,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感知和产生兴趣,并内化为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6)、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7)、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荷马·辛普森(风靡美国的卡通系列片《辛普森一家》中的爸爸)
(8)、《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9)、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0)、冈察尔的名言: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这说明母爱是非常伟大的,是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11)、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1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13)、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一》
(1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15)、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达核心,迅即出现后继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度,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使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16)、《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游子吟》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成为中华民族一首母爱的颂歌。
(17)、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18)、霜陨芦花泪湿衣——舆恭《思母》关于母爱的诗句古诗关于母爱的诗句古诗如下:
(19)、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20)、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2、关于母爱的五言诗句有哪些
(1)、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陆游的抗战思想此时受到当权派的排挤,生活潦倒不堪,但他坚定自身的信念,不与朝廷权贵同流合污.他通过本诗对比控诉了那种贫富悬殊、苦乐迥异的不合理现象,大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遗风。
(3)、——韩愈《琴操十首·履霜操》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白居易《和《大嘴乌》》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4)、 《思母》是宋末元初一位名叫“舆恭”的僧人创作的,是一首七言绝句,中心思想是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此诗诗风淳朴清雅,叙述往事的时候,虽没有华美的词藻,但是普通的词语却将诗中的一片赤子之心和真挚感人的母子之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读起来令人感动到感叹不已!
(5)、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6)、历代文人常以萱草花为咏吟母爱的题材。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偶书》中写有五言萱草诗:“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为萱草花作颂,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为萱草花作诗,西晋著名文学家夏侯湛为萱草花作赋。古代赞美萱草花的诗词多不胜数。
(7)、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8)、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
(9)、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10)、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11)、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2)、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4)、《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15)、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最后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16)、人人都说生男生女是一件好事,却不知道男孩女孩更加催人老去。
(17)、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18)、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19)、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关于母爱的五言诗句古诗
(1)、中国是诗的国度,众多伟大诗人的诗词佳句绵延千百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吟。诗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提升着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的心灵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单纯走向成熟。利用诗词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启迪心智,砥砺品质,丰富心灵。21天古诗打卡活动结束了,但是相信古诗诵读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希望古典文学的精华能够渗融于孩子的血液,芬芳孩子们的生命。
(2)、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4)、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5)、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6)、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关于母爱的诗句大全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7)、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8)、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11)、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12)、人人都说生男生女是一件好事,却不知道男孩女孩更加催人老去。
(13)、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1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5)、 《西上辞母坟》是唐代诗人陈去疾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主要表达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此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用词也很朴实无华,但是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的真情实感。其中让读者感触最深的一句是“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意思是说再也没有机会听到母亲叮嘱自己早早回家的声音了,现在只能在母亲的坟前祭拜和落泪了。
(16)、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1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18)、诗人经常出差远行,他用了最普通的一幕描写了母亲的伟大,能够和绝大多数读者引起共鸣,有一种内心震撼效果。
(19)、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20)、 “搴帷拜母河梁去”中以“河梁去",点明了别母的主题,并融含了远游异乡、身世飘零的悲哀之感。“白发愁看泪眼桔”紧承首句而来,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写别母时的伤痛之情,但“搴帷拜母”的具体细节和特征鲜明的母亲的形象已经能够感受到母与子各自内心的情感运动及相互间情感的交流:两两相对,默然无语,母亲的凄楚和耽念,诗人的悲愁和愧疚,尽在不言中。
4、关于母爱的五字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