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诗句
1、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上一句
(1)、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2)、指挥蛟龙在渡口上架桥,命令西皇将我渡到对岸。
(3)、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4)、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5)、它们既然这么热心钻营,又有什么香草重吐芳馨。
(6)、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 抽思》 释义:表面意思是在说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别人的心和自己的不一样。深层意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在表示自己孤独却执着的信念。
(7)、 琼佩众蹇; 何琼佩之偃蹇兮,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 众薆然而蔽之。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惟此d人之不谅兮,想到这帮庸人不讲信义, 恐嫉妒而折之。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时缤纷其变易兮,时世纷乱而变化无常啊 又何可以淹留?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8)、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9)、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10)、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11)、只要我的是端方正直的,即使身处僻远又有什么妨害呢?
(12)、凤凰展翅承托着旌旗啊,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
(13)、以上是廖平对《楚辞》的怀疑,他认为《楚辞》产生于秦始皇时代,这显然就否定了屈原为《楚辞》一书的作者之一。而后廖平又对《离骚》进行了长文分析,其结论也同样如上,但他的这种判定显然没有受到后世学者的肯定。怀疑精神固然可贵,但将上古的各种问题都统统予以否定,我不知道这会不会陷入另一种历史虚无。
(14)、想到草木不断飘零凋落,担心美人会到迟暮之年。
(15)、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16)、由于某种原因被重新启用数年后,又因为屡次进谏怀王被闲置,遂通过别人继续劝谏怀王“合齐”(与齐国联合),周赧王十一年,屈原又被流浪汉北。
(17)、《湘君》、《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是中国古代最具艺术意味也最为感人的爱情诗。
(18)、“天人合一”究竟怎么合的?(隐藏实修秘籍)
(19)、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周游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20)、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2、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作者
(1)、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2)、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3)、想到这邦小人不讲信义,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4)、而且听来会令人感觉到有一股“但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冰冷邪气暗暗袭来。
(5)、 这三首小诗都是这两天诗人发到水泥公社群里的。也许她的诗和她的性格有关,是不受格律限制的,但读来却诗韵十足,非常让人享受。《周末》描述的是诗人享受周末生活的一种心境,“惺忪睡眼慢离床/轻启帘纱露晨妆”,表面上,诗人是在描述自己起床时的慵懒,实际上是表达诗人享受周末难得休闲的心境。而《梧桐赞》则是对梧桐不惧严寒,挺立暮秋的崇敬。“谁言暮秋梧桐老/肥枝阔叶待来年”,尽管现在的梧桐已叶落枝枯,但来年我照样枝肥叶阔。这是一种不怕寂寞,不惧无人赏识而独傲秋风的精神,由此,不由想到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物如此,人何尝不是如此?《@西北话评》则是对老朋友的调侃,说明诗人还是幽默而富有情调的。
(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释义:坠露”与“落英”都是高洁芬芳之物,诗人说以之为食,是就精神素养而言,与字面意义无涉.此句意象玲珑,境界虚空,读之如醍醐灌顶,使人心地一片澄明。
(7)、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8)、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9)、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10)、给我驾车啊用飞龙为马,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
(11)、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山鬼》 释义:我将依着正道而不犹豫,哪怕困于黑暗终身不见光明。
(12)、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13)、世界的真相真谛:宇宙万物不过是一层层的场(华山之梦破解道之奥秘,珍藏版必读)(下篇)
(14)、只要我的是端方正直的,即使身处僻远又有什么妨害呢?“心远地自偏”,身的距离并不是心的距离。身处虽远,但品德端正、心系国家,始终未变。
(15)、屈原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他坚信自己的品德和治国理想是正道,内心坚守而忍不住赞美它。
(16)、长长地叹息而掩面拭泪,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17)、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18)、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19)、可以这样说,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长江流域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学。其中,屈原和楚辞功不可没,所以,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史.序》)。楚辞是“一代之文学”、骈体文是“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当时的“一代之文学”。
(20)、 以上是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
3、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首诗
(1)、世界的真相真谛——宇宙万物不过是一层层的场(华山之梦破解道之奥秘,珍藏级)(上篇)
(2)、这首诗写得极有气势,是中学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章,诗中所表现出的气势给人以极其的振奋,尤其诗中的最后一句,可谓是英雄的赞歌,每当我背诵这首诗时,都会让我中心潜在的英雄主义得以尽情地抒发。
(3)、“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4)、 犹豫狐疑; 心犹豫而狐疑兮,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 欲自适而不可。想自已去吧又觉得不妙。
(5)、早上喝木兰上坠落下来的露水,晚上吃落下里的秋菊。以两物来比喻自己志向高洁。
(6)、意思是: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7)、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离骚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饮露是表示自己不与世同污,化用了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的典故.菊本高洁,秋菊落英也是本此.
(8)、驾车的八龙蜿蜒地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9)、 以上是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10)、我不能改变自己志向去顺从世俗,当然会愁苦终身而不得志。
(11)、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变,我的心难道是会因受创而改变的吗!
(12)、《国殇》为悼念楚国沙场阵亡士卒之诗,此句表达了对他们的赞颂之情。
(13)、《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
(14)、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礼魂》 释义:虽然春秋代序,年复一年,但祭祀之礼不废,礼乐终古而相传。
(15)、屈原受怀王重托,起草改革宪令。而代表旧贵族集团利益的上官大夫想探知宪令的内容,屈原不告诉他,上官大夫试图抢夺,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后来上官大夫到怀王那里进谗言,挑拨怀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怀王轻信上官大夫的话,疏远了屈原。
(16)、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17)、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18)、“心远地自偏”,身的距离并不是心的距离。屈原身处虽远,但品德端正、心系国家,始终未变。
(19)、兰草抛弃美质追随世俗,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
(20)、世道浑浊不清,把蝉翼当成重物,千钧当作轻的。黄钟被砸烂并被弃置一边,却把泥做的锅敲得很响。有才德的人名声不显,谄媚阿谀的小人却居高位。
4、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上半句
(1)、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2)、随缘见性,见性随缘。注重和倡导真修实干,不仅通过禅坐来悟道证道,调理身心,还扎扎实实地把修行生活化,生活修行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一切生活助缘化为修行机会和化掉自我的机会。返璞归真而世事圆融,福慧双修而德才兼备!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愿景!
(3)、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4)、心里抱怨公子(还不来赴约),我因此而忘了要回去,可能是您思念我却没有空闲。
(5)、 第一次为美女诗人写诗评,有点诚惶诚恐,或是战战兢兢。生怕一言不慎,惹红颜一怒,砸了这个平台。好在这两天在水泥公社相谈甚欢,觉得这美女诗人颇有男子的风度,不致于怒发冲冠,何况她也不带冠。
(6)、这首长诗中还有很多句子成为了后世常常引用者,比如“恐美人之迟暮”等等,屈原在《离骚》中把君王比喻成美人,把自己比喻为香草。《离骚》受到了后世高度的夸赞,比如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其文宏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专有一篇《辨骚》,其认为《离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7)、灵氛已告诉我占得吉卦,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
(8)、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9)、远离世俗而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不仅仅是心志高洁,明辨是非正恶,更要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10)、《楚辞》所收除了屈原的作品,也有其他人的诗作,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同样有着崇高的地位,袁行霈说:“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看来《楚辞》有着《诗经》同样的地位,但宇文所安却认为这两书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诗经》不同,《楚辞》从未得到过帝国的官方承认,但它对后来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意义重大的。”(《剑桥中国文学史》)
(11)、若把本句放回到原诗中,与前后文一起贯通理解,不作断章取义、语录式的随意发挥,便可接触到屈原要向后人表达的完美的艺术内涵,见到一个丰满生动、合情合理的艺术形象。
(12)、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狐狸死时那个头总是朝着它出生的地方。
(13)、其实我对屈原作品更为熟悉者,则是他的《国殇》:
(14)、时光无情,美好事物的逝去更令人感伤。屈原担心随着时光的流逝,功业未成,时不我待。
(15)、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16)、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7)、全诗洋溢着政治热情,充满了丰富的想象,采用了奇特的象征,运用了巨大的夸张,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同时以香草美人作比喻,代指君臣政治上的协调,从而构成庞大的比兴体系。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20)、诗中还大量运用当时的楚地方言,“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有着鲜明的楚民族特色,是楚文化的优秀代表。
5、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诗句蚂蚁庄园
(1)、屈原总计被流放了两次,这件事在《史记》里没有记载,汉刘向《新序·节士》中有这样一段话:“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d。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谮屈原。屈原遂放于外。”
(2)、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3)、白话文释义: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4)、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5)、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6)、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7)、只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芳香。”
(8)、《离骚》是一曲“遇而不知、佩兰自芳”的悲歌。这首乐曲表达的情感里有忠义、有正直,还有对真理的“九死犹未悔”的坚贞。而古琴音乐里所蕴含的哲思和情感,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情趣,都在这抹挑勾剔之间,在减字谱所标注的指法和乐音里。
(9)、好文化——传统文化 历史故事 文艺精品 健康养生 环境保护
(10)、趁少康还未结婚的时节,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11)、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12)、世道黑暗使人眼光迷乱,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13)、除了官方的是否认可之外,《楚辞》和《诗经》还有怎样的区别呢?宇文所安说:“《楚辞》与之前的《诗经》相比,在主题、意象、语言、韵律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二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或许是音乐风格上的不同。……就音乐的节拍与多样性而言,它明显不同于《诗经》中‘雅颂’诗歌庄重、舒缓的旋律。”而后宇文所安以《九歌》为例,从节奏上对《楚辞》进行了分析:
(14)、赞人之语。山中的那人像杜若一样芳洁,喝山泉、住在松柏林中。
(15)、古琴作为士人形影不离的伙伴,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士心在,才有“琴寻知音”。士风存,才有光风霁月的”琴心相映“。士风消亡,古琴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又在何处彰显?
(16)、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17)、大雅不作,正声衰陈。世风日颓,靡音四起。投机取巧,习为故常。奸黠之辈,以功名利禄趋之。正道难行,邪路猖獗,岂独屈子?肉身行走在厚重的大地,而心灵终须飞越艰山涩水,惟有浩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18)、意思是: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19)、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靠,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20)、《离骚》,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篇光辉千古的杰作,诗中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1)、其得益将远远大于仅把它当做一句标语口号来叫喊,也可除去先前解释上的暴戾、固执之气。
(2)、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3)、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狐狸死时那个头总是朝着它出生的地方。人对故乡故国的眷恋和牵挂,几乎是一种本能。
(4)、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易,形消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5)、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6)、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释义: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7)、此身虽然死亡,但精神则永远不灭,你刚强的魂魄在死后是鬼中的英雄。
(8)、成言后悔; 初既与余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 后悔遁而有他。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 伤灵修之数化。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10)、 巫咸诀疑; 巫咸将夕降兮,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 怀椒糈而要之。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百神翳其备降兮,天上诸神遮天蔽日齐降, 九疑缤其并迎。九嶷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皇剡剡其扬灵兮,他们灵光闪闪显示神灵, 告余以吉故。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他说:“应该努力上天下地, 求矩矱之所同。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汤禹严而求合兮,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 挚咎繇而能调。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 又何必用夫行媒?又何必一定用媒人介绍?
(11)、对于这一点,游国恩也有同样的判断,他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称:“盖《九歌》句法短促,每句皆用兮字,且悉位于句中,兮字下恒承以二字或三字短句。(《国殇》《山鬼》二篇全为七言,其构造为四三句法。)此与《离骚》等篇之形式俱以六七字为句,每间句用一兮字于句末者,根本不同。”
(12)、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13)、道之不传,所传非道。这是屈夫子之忧,亦是心怀天下的儒士之忧。写文章,在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看来是千古事,而诗言志,乐抒情,只是余兴所寄,他没有吟风弄月的闲情,心中满是家国之忧。
(14)、刚洗了头的人一定会弹弹帽子,刚洗了澡的人一定会抖一抖衣服上的灰尘。
(15)、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16)、 我的童年在辽西。辽西即辽宁省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在交通不便的冷兵器时代因地势平坦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那里丘陵绵延壮美,松柏长青如画,春来桃红柳绿,夏季杨柳葱笼,秋天五谷飘香,冬日银装素裹。正是这四季轮回的变幻,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让我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业余时间喜欢写散文诗歌,尽管诗文拙劣,但志趣无穷。 村头老树的肃穆,路边花草的清新,门前小溪的流水,后山谷底的清幽,都会让我想到好多大自然的神秘。我喜欢大自然,性情开朗随和。愿意把我的喜乐寄托于山水之间,表达在文字之里。即便生活如滚针毡,针针见血,也愿意用心体会到淋漓尽致,更愿意用笔表达至入木三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一场梦,彻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真理与终极三观)
(18)、编委会:梅兰、往事如烟(柏占山)、上海斗笠翁、清泉石上流、达人、还我年华、苍穹之上、李永利、高歌、文静、哥是传奇、雾梦、程国梁、浮草、木兮、一江清流、丹灵(冯冬玲)、天喵喵、张宏刚、仲夏、璞玉、悠悠芳草心、叶子、刘玉兰、静修、湖心亭看雪客、陈行昭。
(19)、句意: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20)、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1)、游国恩推断,屈原所任的左徒,应当是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这么说来,他应当是副总理的职位。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那时秦国有着侵略性的扩张,屈原建议楚怀王应当联合他国,共同地抗击秦国。怀王最初对屈原十分信任,对他的主张多有采纳,但这种信任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称:“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好卦,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3)、屈子的选择,即是儒士的“得其所哉”。他们身上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而儒家的这种“忧患担当”在千年之后无疑遭遇着尴尬和冷落。儒者和士人们“为道不为己”的宏阔甚至不若他们的诗酒风流的传说。
(4)、想到天下多么辽阔广大,难道只在这里才有娇女?”
(5)、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6)、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啊,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7)、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8)、远离世俗而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
(9)、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10)、然而,正是因为流放,使得屈原广泛地接触了底层的人民群众,也接触了丰富生动的楚国民间文化,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光辉的诗篇。诗人的不幸,正是文学史的万幸,人生的悲剧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11)、屈原依据这一传说,在《湘君》、《湘夫人》中塑造了对爱情无限忠贞的一对青年男女的美丽形象;同时,作者将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思想情感揉进人物了形象中,将两首诗变为失恋的主题,显得格外凄婉、沉郁。同时,又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香草美人比喻君臣遇合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