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唐诗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143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9 12:08:58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1、1~3年级端午节古诗

(1)、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2)、翻译: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4)、赏析: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5)、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出自李之仪的诗《南乡子》

(6)、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7)、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8)、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9)、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0)、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11)、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12)、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3)、赏析: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5)、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16)、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17)、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出自赵蕃的诗《端午三首》其二

(20)、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2、唐诗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1)、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亡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2)、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

(4)、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8)、赏析: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9)、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1)、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1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4)、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15)、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16)、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7)、今天,小编特意为孩子们整理了跟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赶快学起来吧~

(18)、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9)、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0)、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1)、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唐)文秀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6《端午》

(3)、译文: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

(4)、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5)、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6)、赏析:“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7)、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9)、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10)、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出自黄公绍的诗《潇湘神》

(1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3)、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6)、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7)、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8)、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19)、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20)、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4、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七言律诗

(1)、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2)、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5)、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6)、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8)、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9)、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10)、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11)、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2)、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

(13)、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2端午即事

(15)、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16)、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汩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17)、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18)、翻译: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19)、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出自刘禹锡的.诗《竞渡曲》

(2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二年级

(1)、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2)、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3)、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出自苏轼的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5)、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你品到了哪一境呢?

(6)、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7)、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9)、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12)、——宋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1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5)、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浣溪沙·端午》——苏轼

(16)、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1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8)、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竞渡曲》

(19)、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0)、赏析: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2)、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3)、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佳人相见一千年。有关端午节快乐诗句有关端午节快乐诗句

(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出自杜甫的诗《端午日赐衣》

(6)、忠言不被楚王采纳,最后投江而死,留下的文章像星斗一样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吧!

(7)、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

(8)、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9)、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0)、对着栏杆看见木槿长得茂盛,朝着浅水闻到芦苇飘的清香。祝愿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众臣共同努力让国家更繁荣。忠贞不渝始终如一报效国家,这种美德留给后代子孙传诵。

(11)、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2)、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3)、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14)、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16)、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诗歌诗句:

(17)、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出自殷尧潘的诗《端午日》

(18)、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19)、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出自许文通的诗《端阳采撷》

(4)、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5)、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6)、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出自范成大的诗《如梦令》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5端午(唐·李隆基)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8)、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

(9)、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10)、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殷尧藩《端午日》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长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见景而情生。在生活中,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1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7)、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8)、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9)、面对赛龙舟的情景而生出对屈原的怀念,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20)、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出自刘禹锡的诗《竞渡曲》

(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