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
1、关于孔子尊师重道的故事
(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3)、百善孝为先。有关史料介绍,为父母守孝三年的规矩,盘庚迁殷前后就有了。为何守孝三年?一种说法是人死三年内还可能复活,防止亲人复活时坟前没人救助。主流说法是:“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从生下来到3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亡故后,儿女要守孝三年报答怀抱之恩。
(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5)、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16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6)、二是救鲁国于危难之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齐国相国田成子欲作乱于齐,想先出兵伐鲁,转移国内视线。孔子听说后,对弟子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地,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公孙龙)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7)、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作用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克鲁普斯卡娅
(8)、6君子隆师而亲友。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
(9)、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0)、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爱默生
(11)、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2)、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13)、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14)、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15)、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表彰先进老师活动激励教育战线全体职工敬业爱岗,进一步弘扬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激励全校教师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热爱教育事业。通过优秀学生代表献花、献词活动倡导感恩之情,通过互动节目增进教师协作沟通。
(1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19)、孔子周游列国,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已经55岁的孔子,带着他的亲近弟子,从鲁国出发,先后走了卫、曹、宋、齐、郑、陈、蔡、楚等国。大致路线是如今的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历时14年。孔子当时还打算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
(2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2、孔子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警句
(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2)、这天,我在遥远的地方,把您给予我的昨日,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里。
(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心胸、心态决定着人生的走向和达到的高度,要想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就要时刻保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胸怀。处处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甘拜为师。通过“择其善者而从之”达到“见贤思齐”,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实现“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不仅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一条提升自我的捷径。
(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7)、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9)、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尊师的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鲁迅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华罗庚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陶行知教育工作者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俄)加里宁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圣人无常师.-----韩愈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有关勤学的诗句(名句)5句《长歌行》
(10)、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松书院和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推出了“行走德育”之万松书院篇,邀请二十名小同学参与求学入泮与祭祀孔子之礼。
(11)、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王卓《今世说》
(12)、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3)、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5)、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16)、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佚名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0)、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捷尔任斯基
3、孔子尊师重教的故事
(1)、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2)、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然而,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把道德教育的要求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中。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3)、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12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4)、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5)、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6)、 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全县各地中小学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文明风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全社会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7)、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
(8)、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德国)黑格尔
(9)、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0)、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2)、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13)、登顶大成殿,就能看到殿内供奉的孔子像,小同学们恭敬献上金帛,诵读尊师名言,表达自己对孔子的敬意。
(14)、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5疾学在于尊师。
(15)、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在很大程度上与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关。荀子曾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商代伊尹作为首位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曾教导太甲“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使其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东汉杨震出仕前曾做过多年教师,其博览群书、专注教学,被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来面对学生馈赠,慨然说出“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的千古名言,用光明磊落的言行为学生上了生动一课。由此可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古以来就是世人心目中的楷模与表率。
(16)、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1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8)、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19)、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2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4、孔子说的尊师重道名言
(1)、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2)、居仁斋曾经是书院学子自习的地方,如今的居仁斋展示的是书院上课时的陈列。
(3)、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13)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鲁定公十四年摄行相事,并以“五恶”的罪名,以言论定罪,诛杀少正卯。
(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5)、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6)、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9)、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接纳学生。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他的弟子。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1)、父母给了我性命,您给了我智慧,使我得以健康成长。
(1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