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法66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16 09:38:05

苏格拉底法

1、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1)、(4)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2)、二人在教育观念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目的与对著述的态度上,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这种治国人才是有德有才、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的专家。

(3)、美国最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正如人需要空气、阳光,人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自信正是挖掘内在潜力的最佳法宝。如果一个人能顽强地相信自己,那么才敢于奋力追求实现自身价值,才敢于去干事,也才会激发自己的潜能。苏格拉底经典语录苏格拉底经典名言大全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苏格拉底经典语录,欢迎大家欣赏。

(4)、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善的知识,那么他就会自觉行善,而不会作恶。反之,如果明知善而不去行善,则说明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真正懂得关于这件事的知识。

(5)、苏格拉底与人讨论问题的一贯策略是,先用反讽术使自以为知者发现自己的无知,再用产婆术使这个自认无知的人发现自己的知识。后世的哲学家们感兴趣的是苏氏反讽术,视之为哲学探究的一种范式,甚至于说“恰如哲学起始于疑问,一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的生活起始于反讽”也有个别哲学家把它当作苏氏独有的一套教育程序加以研究,推荐给了教育界(5)7~教育界对苏氏反讽术似乎并不感冒,仅对苏氏产婆术稍有兴趣。譬如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及其追随者就曾经用这种方法忽悠小朋友去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他们正义取向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或许因为如此,如今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倾向于认为苏氏产婆术仅适用于促进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其实不然。苏格拉底不仅用反讽术和产婆术与人探讨“正义”、“神圣”之类的伦理问题,他还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用此术忽悠别人。

(6)、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

(7)、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8)、(2)德育论: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

(9)、(1)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10)、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他在讲学或辩论时总喜欢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法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他并不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者争论,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11)、没有理性探究爱好的人,或者说,不喜欢思考和讲理的人,对苏格拉底法是不会有好感的。苏格拉底跟美诺及其童仆扯淡时,美诺的朋友阿尼图斯(Anytus)也在场。美诺跟苏格拉底聊得津津有味,阿尼图斯却如坐针毡。他和苏格拉底也有一段交锋,但他招架不住石匠咄咄逼人的发问,话不投机,中途愤然离场。阿尼图斯耿耿于怀,一直到苏石匠古稀之年,也没有不放过这个讨厌的话痨。他跟两个伙计联手,利用一部有关苏格拉底的喜剧,指控苏格拉底蛊惑青年,把他告上了典雅法庭。(12)虽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他那部夸张搞笑的喜剧中有丑化甚至污蔑他老师的嫌疑但是法庭以苏格拉底蛊惑雅典青年判他有罪并不冤枉。这个该死的老石匠不解风情,不识时务,经常用反讽术和产婆术,刺激年轻人主动运用理性进行思考,怀疑一切,检验一切,不但为独裁者所不容,也让民主专政的拥趸们暗中不爽,心惊肉跳。苏格拉底最后被判死罪,毒杀在狱中。这个说了一辈子废话的大师居然就这么死在了他引以自豪的反讽术和产婆术上,不能不说是教育史上的一大悲剧。但我个人隐隐觉得这更像是一出喜剧——苏格拉底以自己的死,最后一次践行了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反讽艺术。这个空前绝后的行为艺术创意十足,惊天动地,令人感佩!

(12)、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优秀青年,总是不符合苏格拉底的需要,有的甚至连面都没见就被直接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打算再次出去寻找合适的人选时,苏格拉底从病床上坐起来叫住了他,他抚着年轻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就算找遍整个希腊,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13)、苏格拉底算不上什么才子,也不是什么达人,他不过是古代雅典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年轻时参军服役,却乏善可陈。苏格拉底既无军功,亦无石雕传世,前半生默默无闻。幸亏有太太长期给予磨练,年届不惑时他那平凡的人生终于出现转机。夫人赞西佩(Xanthippe)个性强悍,脾气暴躁。火气上来了,她敢端来一大盆水当众把老公泼得全身湿透,敢在大街上撕扯下老公的外套,让他丢尽颜面。这个史上最强的悍妇弄得她那邋遢老公心烦意乱,百无聊赖。苏格拉底实在忍受不了河东狮吼,经常天一亮就跑出家门,整日在雅典广场和街道上闲逛,逮着年轻人就跟人家聊天扯淡。

(14)、①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15)、苏格拉底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简单问题往复杂方向整,简直是折腾!他先是提出一些貌似非常弱智的浅显问题,引诱学生上钩。等到学生开始自以为是地滔滔不绝了,他就顺着学生的预设、观点、思路或答案,逮住其中的逻辑问题,提出越来越刁钻的问题为难人家,直到那些自以知的菜鸟招架不住,发现自己的思路或答案漏洞百出,自相矛盾,经不住推敲。人家好不容易承认自己无知了,他仍旧不依不饶,继续不断地追问,使一个个自以为无知的学生最终发现自己的知识。

(16)、治国: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17)、我们将教育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的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合理存在的人。

(18)、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或: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19)、③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0)、▼在体育方面:苏格拉底认为体育是人从事一切事情的基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锻炼身体,使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以适应各种环境。柏拉图在普通教育阶段提出要重视体育教育,使得受教育者的身心都得到和谐发展。

2、苏格拉底法

(1)、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2)、闲暇:亚里士多德曾说:“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闲暇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与沉思活动相联系的一种状态。

(3)、苏格拉底提问法中,问对方,当然也可以走右手互搏自问自答,我们可以一眼看出其中的谬误,洞穿事物的本质。

(4)、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5)、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6)、你看看——苏老师浪费时间,折腾学生,不反省,不检讨,反而振振有词。世上竟然有这等极品老师!

(7)、④儿童教育的内容是读书、习礼和歌诗:这些内容的选择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让他们日渐礼义而不觉其苦,进入中和而不知其故,在品德、知识、身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8)、还是老师们比较内行。有人告诉我:现在的教材里其实有许多跟产婆术相似的探究过程。用产婆术去启发学生,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还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可是,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组织和发动学生们进行一项又一项的探究。我们必须尽可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练习做习题。从实战的效果上看,还是不绕圈子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规则、公式、诀窍,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运用之,熟练之,乃是对付考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业成绩的不二法门。言下之意,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少慢差费”的教学与辅导方法,在教育现代化之中国已经落伍。在极力倡导有效教学之现时代,重提这种陈旧的教法很不合时宜。这,似乎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界大多数人士的共识。更有甚者,上海学生在近两回的PISA测试中笑骄傲全球的佳绩,让英美等西方国家羡慕嫉妒恨,屁颠屁颠东游到神州来取经。那套“多快好省”的现代化训练体系终于可以惠及全世界的孩子了。值此喜大普奔之际,更需要对苏格拉底法进行反省和清算。让我们一起来批判格苏拉底法,一起来唾弃类似的教育方法吧!

(9)、苏格拉底哈哈大笑:小兄弟真聪明,知道边长2呎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呎。现在,有一个面积是8平方呎的正方形,你能说出它的边长有多少呎吗?

(10)、简述苏格拉底“知识即道德”思想及其教育意义(简答题)

(11)、如果人的灵魂是一种单纯的营养灵魂,那么这种灵魂就是属于植物的灵魂,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生长等生理方面;当营养灵魂与感觉灵魂并存时,这就属于动物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而理性灵魂则是一种高级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与认识方面,当三种灵魂同时存在时,就是人的灵魂。

(12)、苏石匠说:你可以把这两点连起来的线段叫“对角线”。那么,请告诉我,比4平方呎大的正方形大一倍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

(13)、通过连续地提出问题,让被提问者通过理性思考,发现谬误、拓宽思路、获得启发、找到真相的过程,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是苏格拉底提问法。

(14)、谈教学方法前,学姐不得不跟你们提一提苏格拉底的母亲。(看看身为一代“话唠”的母亲,又有着何等异于常人的本事)

(15)、局限: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16)、既然美德不是天生的,是由知识决定的,那么美德就是可教的,苏格拉底进而提出了“智德统一”与“德行可教”的主张。他强调知识教育是德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提倡人们要通过识记知识、发展智慧来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美好德行的人。

(17)、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18)、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19)、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20)、苏格拉底扯淡的方法可以细分为“反讽术”和“产婆术”两个部分。有人称苏格拉底法为“产婆术”,其实并不恰当。这种误解首先是由苏格拉底本人造成的。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为孕妇接生孩子的助产婆。耳濡目染,苏格拉底自幼就明白一个道理:妈妈接生下来的宝宝,并不是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妈妈的本事并不在于生了许多小宝宝,而在于她为别人接生了许多小宝宝。到他晚年成名之后,许多哈苏青年盛赞他是整个希腊最有智慧的老师。苏格拉底却格外谦逊地说:我并没有知识。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苏格拉底还煞有介事地对苏粉们说:你们的知识并不是我教给你们的。你们本来就有知识。我只不过是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使你们回忆起灵魂早已拥有的知识。我跟我妈差不多,不过是知识的助产婆。(3)661~664

3、苏格拉底法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法作为一种探求知识、思考伦理问题的经典方法,在现代西方哲学和教育领域中尚有一席之地(14)10-在中国教育理论界却名声不佳。深谙此法的学者早就指出,苏格拉底的谈话令人生厌,远不如孔子启发术显得可爱,来得可靠。苏格拉底喋喋不休地发问,别人在他连珠炮式的问题压迫之下只一迭连声地称“是”,并没有多少主动思考的余地。(7)有人甚至认为,苏格拉底法实际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的提问牵着鼻子走。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入。(15)还是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目光犀利呀!大家看准了苏格拉底法的短板,认定它与现代教育的追求格格不入。

(2)、含义:“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3)、①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结论;

(4)、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5)、苏格拉底边说边比划,在沙地上将原来那个1呎见方的正方形的边长延长到2呎。小朋友一看这个大正方形包括4个1平方呎的小正方形(如图1),脱口而出:这个正方形有4平方呎大。

(6)、这个知识点是四大部分中的哪一部分,哪一章,哪一节?(即定位);

(7)、(2)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8)、youwillmakeabigdifference)

(9)、童仆起初还自信满满,现在却面露难色。他沮丧地告诉苏格拉底:先生,我不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呎。苏格拉底非常满意,他用反讽术迫使这个自信满满的小屁孩承认自己并不知识问题的答案。但是,使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仅仅是苏格拉底法的第一步,而不是苏格拉底的目的。他并未罢休。

(10)、苏格拉底曾经应邀到公子哥美诺(Meno)的家里侃大山。为了证明知识为灵魂所固有而非自外部灌输进去,他跟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几何的小孩谈论起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问题(8)208~2苏格拉底太过啰嗦,篇幅所限,这里只能删繁就简说个大概了。

(11)、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12)、④优点: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13)、苏格拉底又在大图中标出一个边长为3呎的正方形(见图2),让童仆观察其中有几个1平方呎的小正方形。童仆数了一数,发现它有9个小正方形,因此面积是9平方呎,而不是8平方呎。他不得不否认“8平方呎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3呎”的猜测。

(14)、     今日出三道题给大家:(参观表格)

(15)、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16)、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17)、那么不走寻常路的“叛逆王”亚里士多德又有什么不寻常的观点呢?

(18)、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接生婆,要到处给人接生,苏格拉底从小就天天围着母亲看她助产,因此他虽然是个男的,但也十分懂“产婆术”。长大后,他就开始思考了,能不能让学生像生孩子一样将知识给“生出来”,故而就创造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教育“产婆术”,也称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既然不能成为现实中的接生者,那我就要做思想上的接生者!)

(19)、它强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育,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将学生的内在智慧不断引出来加以发展的过程,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注入式的传授过程。因此,苏格拉底提倡教师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通过讨论问答的方式来揭露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逐渐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20)、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4、苏格拉底法步骤

(1)、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的,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育新的生命。所以他把这种教学法称为“精神助产术”,后人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2)、▼反对极端,包容求和。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立场,在思想上更多地展示出论战性的特点,往往站在极端的立场上,关注一与多、善与恶、理性与感性的区别,对自然哲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吸收的不多。但是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吸收了各个领域学科的知识,其思想则更多地展现出包容、综合的一面。

(3)、苏格拉底表面上看来是个哲学家、教育家,但你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个“小话唠”,而他的日常任务就是不断的找人聊天。只因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人形礼物”。

(4)、▼在教育内容方面:苏格拉图以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为主,柏拉图则以知识教育与哲学、政治教育为主。在知识教育上,二者都将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列为教学科目。

(5)、①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结论;

(6)、其时,雅典人正在装点海船,准备次日前往提洛岛祭祀阿波罗神。 传说当初雅典王子提修斯自愿作为七对被迫献给米诺牛的雅典童男童女之前往克里特岛,决心解脱强加在雅典人身上的诅咒。在临行之前,雅典人许愿说,如若他们安全返还,将每年前往提洛岛祭祀阿波罗神。对此种神圣的宗教祭祀活动,城邦依例认真对待。为确保城市洁净,一律暂缓处决死囚。苏格拉底乃被投入监狱,等待祭祀结束后处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