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端午日赐衣》(唐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端午节的诗】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3、迁莺(宋•黄裳)
4、在广大诗友的积极参与下
5、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6、为了让辖区居民深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传承文化习俗,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增进邻里和谐亲情。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新征程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谱写蓉城时代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庆党的二十大,簇桥街道锦城社区于2022年5月28日(周六)下午14:00在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举行“雅言传承千年文化·经典谱写时代篇章”端午诗会活动。
7、阿表妹,你穿上节日的盛装
8、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9、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10、书友们诵读诗歌,纪念先贤的同时,还能重温古典文化中的诗词之美。
1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译文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得身体更加美丽。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辈孩子的身影。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宋代〕
1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南歌子·游赏苏轼〔宋代〕
13、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14、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5、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
1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7、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19、《乙卯重五诗》陆游·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0、阿表妹,你的歌留在今天唱
21、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22、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2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24、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25、——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26、是因为你是彝山上的一朵云
27、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2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29、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30、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31、王维没有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他只有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2、【端午节的诗】您的容颜如莲的心事,在梦中
33、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34、往事——飘飘落叶短诗五首
35、——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36、竞渡诗(唐•卢肇)
37、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38、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3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唐代殷尧藩《同州端午》
40、赤支桃花源负责人李永朋也介绍了桃花源的基本情况,未来规划,并表示通过自身努力,各界朋友支持,努力把桃花源打造成新乐的一张具有浓郁风情的特殊名片。
4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唐代·李隆基《端午》
42、《已酉端午》(明•贝琼)
43、流淌在我脸上,在我心中的长江黄河
44、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45、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46、——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7、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48、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49、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50、千百年来,汨罗江水日夜拍打着岸
51、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52、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53、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54、即是节日,就是要快乐的
5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宋代·文天祥《端午即事》
56、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57、翻译: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58、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59、蒿枝作为一味苦药,不乏狂欢因素
60、三言二拍中有段传奇叫“陈可常端阳仙化”,说的是南宋落第士子陈可常在端午节升仙的故事,他做了一首(菩萨蛮),内中就说:包中角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61、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6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63、故事水落石出,屈子的忠魂
64、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65、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66、《乙卯重五诗》(宋代:陆游)
67、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68、赏析: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69、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70、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7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午日观竞渡边贡〔明代〕
72、香粽沾糖入口,甜蜜润滑
73、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74、端午情怀诗歌朗诵稿篇1艾草,已挂在门前佩带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站在岁月的岸边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剥开粽子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剥开千年的情缘而我,独想一杆青竹撑起一江余韵撑起永恒的纪念拨开五月的涟漪溯源而上,屈原以水鸟的姿势将你的名字从汨罗,衔起五月的天空,风轻云淡楚国的往事,随风铺展那个壮志满怀,长衣飘飘剑不离手的爱国诗人以一个千古凌空纵身千年的叹息任琴瑟的悲音在山谷,声声呼啸
75、释义: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76、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77、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8、那就给屈子朗诵一首告慰的诗吧
79、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80、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81、把自己丢在五月的汨罗江畔
8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83、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84、水中的人,就让他吃粽子
8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86、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87、赏析: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88、发出的以记录和展示生活在公园城市
89、心志变成千姿百态的粽子
90、《渔家傲》 宋·欧阳修
91、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9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93、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94、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95、《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96、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97、《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98、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99、那么端午古诗是什么呢?
100、穿破黑暗无形的思念,连接天涯海角
101、《菩萨蛮》(宋·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