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7 10:26:06

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通过阅读应该知道诗词的主体思想,这样的题通常是两个,有一个通常是问你,下面四项哪一个是错误的,这个题可以通过排除法做。

4、至于内容意境的高下,各人有各人的判断,有欣赏水平的不同,但是也有大数据下的分析。比如说这首诗作的背景、诗人的性格、当时遇到了什么事情,这都是我们赏析一首作品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其实无外乎就是搞清楚诗人的情感逻辑,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写?让他这么想的景色、事情,如果放到我们身上,我们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或者如何处理?

5、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

7、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8、注:①彀(gòu):张满弓弩。②十石(dàn):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③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9、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1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1、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12、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3、赏析:这是一首成功的凯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成王者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几年兼并战争的胜利,造就了刘邦的王者气魄,但很难彻底清洗他原本市井流氓的无赖习气,处处表现了他志满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征。

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5、D.对家人思念;E.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7、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18、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19、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20、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21、古诗常用借代、互文和互体修辞。

22、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23、【古诗鉴赏】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4、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25、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26、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27、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

28、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29、咏物: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30、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31、这个题目有点大,非区区之言可以尽述,只能列出些小标题了。

32、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4、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35、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6、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3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8、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39、(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40、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4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2、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3、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

44、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45、【古诗鉴赏】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46、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47、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8、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4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0、:初步读懂字面含意是理解其深层含意的基础;

51、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52、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53、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54、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55、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56、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57、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58、(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9、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60、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61、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6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63、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64、试题答案:小题1:绕舍、遍绕、日渐斜(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2个即可)(2分)小题2:寄托了诗人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或: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意思对即可)(2分)

6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66、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7、赏析: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68、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69、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70、(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7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72、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73、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7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75、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76、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从题干的提问来看,应是借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故考生要考虑景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77、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7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79、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8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8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82、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83、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①十石②弩。

8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5、品味炼字类: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某”字能否改为“某”字?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86、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87、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88、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89、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90、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91、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92、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93、(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仿真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94、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95、要积累熟记古诗中常出现的双音词,如“端居(闲居)、取次(随便)、若为(怎能)、阑干(纵横)、无那(无奈)”等。

96、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97、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98、这首诗的第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99、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100、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101、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