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诗如品酒,好诗芳香四溢,回味无穷。欣赏诗作的时候,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诗作的字里行间中,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体会别人发现不了的内涵和意境。
2、分辨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3、(常用繁体字异体字用法表)
4、欣赏一首诗,首先看诗是什么类型的诗。如送别、怀古、边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爱情、闲适等。再看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诗里用了什么典故和借句。
5、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6、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7、【唐诗鉴赏】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8、上海辞书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出版了系列辞典,有:《先秦诗鉴赏辞典》、《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等等。
9、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
10、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
11、唐诗鉴赏第15讲长恨歌(下)
12、:具备基本的格律常识,熟悉工具运用;
13、《唐诗鉴赏》第07讲杜甫(上)
14、(温馨家园读诗词)之十五
15、:有较为丰富的诗词储备量,熟其词,会其旨;
16、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
17、而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18、在诗歌鉴赏中,抓住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探求诗人运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的真实意图,把握诗歌的内涵及诗人内心感情。
19、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
20、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21、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2、唐诗鉴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3、《唐诗鉴赏》第17讲晚唐诗(上)
24、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25、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刘学锴)
26、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27、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28、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29、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30、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31、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32、鉴赏扇子,一是扇面的用料和彩饰书画,再就是扇骨,每一骨叫一方,有九方、十一方、十三方、十六方、十八方、二十方、三十六方等。用各种材料制成,如金、银、玉、象牙、白骨、犀角、敢瑁、雕漆、罗甸、红木、乌木、沉香、檀香木、柴竹、方竹、梅鹿竹、湘妃竹、老棕竹、樱花红竹等,镂空雕纹,刻凤琢龙,扇面除水墨丹青渲染外,还有“槌金、洒金、泥金、冶金、发笺、白纸三矾、糊香涂面”等。洒金箔银,敷香着彩,扇面画以明清为最盛。如明沈周的《秋林独步图》;明周之冕的《竹雀图》;明唐寅的《枯木寒鸦图》;明白汉、陈洪绶合作的《松下提诗图》;清王武的《梧禽紫薇图》,以及清恽寿平的《秋菊图》都是古之杰作,今之珍宝。
3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34、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35、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36、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dao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37、先点“赞”后“在看”↓↓↓
38、唐诗鉴赏第14讲长恨歌(上)
39、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40、唐诗鉴赏‖王维:归嵩山作
41、【唐诗鉴赏】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
42、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43、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44、体裁明确了,是古诗、词牌、对联,然后才是重点:意境。毫无疑问,意境不佳,即便符合某一个体裁也不是好作品。
45、:准确分析诗词的题材。如登临.征行.赠别.赞美.庚合……,根据题材来赏析作品;
46、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47、与音乐胎教、胎谈胎教和童话胎比,视觉胎教可能显得较为无趣和困难。然而事实上,视觉胎教也是一种可以轻松掌握的方法。提起对美术的认识,也许大部分人只记得米勒的《拾穗者》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这没有关系,孕妈妈一定具有人类的基本色感。只要对画作不反感,任何人都可以从零开始对它们进行鉴赏。其实,对于鉴赏名画,最重要的并不是了解多少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而是排除一切拒绝感和心理负担。因为,无论采用多么好的胎教方法,如果孕妈妈在进行胎教的过程中感到有压力,就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48、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49、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
50、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51、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52、《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53、(收藏)王蟄堪|半夢廬詞話完整版
54、唐诗鉴赏‖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55、《唐诗鉴赏》第05讲李白(上)
56、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57、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58、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59、唐诗鉴赏第05讲李白(上)
60、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61、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62、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6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64、(收藏)叶嘉莹先生讲座合集
65、“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66、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6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68、听讲丨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69、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70、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71、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7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4、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75、唐诗鉴赏第10讲中唐诗
7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7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
78、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比、借代等。
7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0、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81、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
82、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83、(收藏)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这么美!
84、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85、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86、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7、《唐诗鉴赏》第14讲长恨歌(上)
88、查尔斯·布考斯基诗7首
89、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90、唐诗鉴赏‖王维:桃源行
91、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92、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93、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94、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95、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96、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97、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98、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99、唐诗鉴赏第03讲盛唐诗
100、”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10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