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和。
2、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3、《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
4、陈寔赠给小偷两匹白娟。(P94《梁上君子》)
5、《不宜动土》中,有一个很迷信的人,无论做什么,都看是怎么说。
6、(之前的小勋章之后都会兑换成小红花哟)
7、《滥竽充数》中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8、《学手艺》中郑人第一次的工作是。
9、《猫头鹰搬家》中猫头鹰一路向飞行。
10、我们为什么读经典?布鲁姆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不是为了轻松愉悦,也不是为了消除社会的罪恶,而是为了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让我们在自省时知道如何对自己说话和怎样承受自己”。据说刘小枫搞施特劳斯还只是“表面意图”,深层的意图乃是,回到尼采的权力意志,以便为中国现代中国思想的现代性命运寻找根据。如果中国思想遭遇尼采真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宿命,那就还是让我们从尼采这段话开始吧——
11、B.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12、《眉眼嘴鼻》中,互不服气。
13、【楚人养狙】《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非常。
14、(14)柙:关兽的木笼。
15、《牝牡骊黄》故事中,九方皋是经验丰富的相马人。(P92)
16、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17、《卖油翁》中一个射箭高手叫陈尧咨。(P127《卖油翁》)
18、80年秋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入学后,他定下做职业作家的目标,并为此艰苦准备长达14年。所谓准备,就是日以继夜地阅读,“我读书用最笨的办法,就是先读各种通史和入门书,搭起一个巨大的脚手架,随后老老实实砌砖———系统地、按时间顺序一本接一本读原著,设中外文化经典为ABC……XYZ,我的计划是从A读到Z,再辞职自由著述。”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日读18小时而“历史”推进极慢。上了半年课,他发现大学课程纯属浪费时间,于是开始全程旷课,为此受处分两次,并以开除相威胁,然不为所动。女友也里应外合,刺刺不休劝他妥协,遂至分手。
19、1《鱼目混珠》中,满愿捡到了一颗大珍珠。(P95《鱼目混珠》)
20、《染丝》是出游,路过一个染行,看见有人在染丝。
21、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狙公每天都收取“10%”的“个人所得税”,而几乎什么也不做,尤其令猴子不能忍受的是,它们中间或有猴头痛脑热,跑肚拉稀,或遇天阴下雨,收成不济时,狙公不是治病救猴,赈灾济贫,反而棍棒齐下,实行铁腕统治。这就等于把猴子和狙公推到了战争状态里。
22、叶子老师会把用心回复同学的答案移入精选
23、D:否也,皆得而取也表修饰
24、1《曾子杀猪》中,曾参的尊称是。
25、简单地讲,就是以小猴演讲为界,这群猴子的一生被分为两半:前一半是在黑暗中的盲目行进与等待,它们的灵魂沉睡在死荫之地,看不到阳光和希望;只有在听了小猴演讲之后,它们内心沉睡的力量才被唤醒。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它们不再恐惧,因为真理之光已楔入它们的内心,成为引领它们走向自由的力量。因而,这一天,是猴子的“独立日”和“复活节”。
26、C:或不给,则加鞭棰焉或异二者之为
27、肖丁允:《猫头鹰和斑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知道了人们常常抱怨环境或者别人对自己不利,所以就想借换环境或结交新朋友来改变自己的境遇,但却很少反省自己,如果错在自己,就算不断转换工作或环境也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28、(9)与:同“欤”,吗。
29、就可以获得叶子老师寄的礼物哟
30、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31、《两蛇搬家》的作者是韩非子。(P106)
32、客官打赏:列位客官,文章读完,可留言批评,也可打赏鼓励!
33、《塞翁失马》《牛缺遇盗》选自。
34、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35、10人们不称那些书是烂书,却叫你是蛀书虫。(P19《蛀虫》)
36、(32)远山道场庄学日课3|学道与武侠,四境与五绝
37、卷《郁离子》卷上,是明代刘基的文学作品,讲述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迟早要遭到反抗并绝迹。
38、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39、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0、D.否也,皆得/而取也
41、狼钻到行李袋里,捆好口袋。
42、《愚公移山》中,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
43、【楚人养狙】3《讳疾忌医》讲的是扁鹊给蔡恒公看病。(P14)
44、甩狙啊?按一下G键就可以啦啊(开个玩笑)!我想就是指你站着不动,只移准心,移到别人身上时开枪吧..结合切枪甩不错,就是套手枪或刀子的准心来甩AWP,时下最流行的就是这了..当然不好练的啊,慢慢来~
45、以这群猴子为例,只要狙公不是全天候跟踪它们的行动,二十四小时窥探它们的思想,它们就有可能利用外出作业、中场休息、吃饭饮水、拉屎交配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展开独立思想。
46、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47、《望梅止渴》叙述的是曹操打仗途中发生的故事。(《望梅止渴》)
48、邹忌与徐公比美。(P30《邹忌比美》)
49、相信只要是读过中学的人都记得《庄子·逍遥游》里的这段文字:“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矣”。
50、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我们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以及感想——
51、一个楚国人说姜是从树上长出来的。(P26《姜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52、比如,狙公虽然取得了“10%”的“个人所得税”,但狙公经常利用人类特有的智慧,为猴子驱赶天敌,还定期给身染虱子的猴子喷药洗漱,甚至给怀孕的母猴定期体检,后来临盆时的住院费和外科医生的红包也是由狙公垫付的,那么,猴子就不会因为缴纳了“10%”的“个人所得税”而感到委屈。
53、(4)求:寻找。此指采摘。
54、“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
55、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56、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迟早要遭到反抗并绝迹。
57、1《老马识途》中,老马有的本领。
58、(12)寤:同“悟”,领悟到。
59、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60、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1、35《螳螂捕蝉》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
62、农夫是用拔的方法来让麦子生长的。(P78《揠苗助长》)
63、猴子自以为自己有本事,最后有什么结局呢?被箭射死了。(P13《猴子和国王》)
64、10鲁候看见受伤的海鸟很伤心。(P66《鲁候养鸟》)
65、杞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P4《杞人忧天》)
66、“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猴子。(《朝三暮四》)
67、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
68、对此,张远山首先一针见血的指出,““隐微的尼采”其实是刘小枫版的“扎拉图斯特拉”,尼采成了刘小枫自说自话的替身。经过如此这般闪烁其辞的繁琐“论证”,实际上刘小枫想说任何话,都可以借尼采之口说出来”。
69、解释虚词楚人谓之狙公(之)他必部分众狙于庭(必)一定或不给(或)有的狙公卒馁而死(卒)终于解释实词使老狙率以之山中(使)派遣求草木之实(实)果实有小狙谓众狙曰(谓)问弗敢违也(违)违背翻译句子曰:“否也,天生也。”众多猕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本文写猕猴们最终反抗狙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③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70、《卖油翁》中一个射箭高手叫。
71、换成我们熟悉的话,就是,它以自己的理论实践为猴子的自由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武装了干部。就像美国人有华盛顿和杰弗逊,法国人有伏尔泰和卢梭,中国人有胡适和鲁迅,这群猴子应当为小猴在独立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而打造一座纪念碑。
72、庄子说:“你知道吗?非常爱清洁。”
73、古时候有个叫叶公,非常喜欢龙。(P3《叶公好龙》)
74、(39)张远山著作《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评论小辑
75、乌鸦让喜鹊教小乌鸦学叫。(P23《乌鸦学叫》)
76、(6)箠:用鞭打,名作动。
77、刘小枫在〈尼采的微言大义〉中的第一核心观点是,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也许像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一样,只是哲人笔下的一个角色。哲人之所以喜欢这种借别人之口表达自己意见的寓言手法,因为大部分哲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了惟一的绝对的最高真理。然而处处以真理在握的姿态出现,哲人担心触犯众怒,被众人用石头砸死。
78、10在良弓和利箭里,后羿听了两个人的话后让他们把良弓和利箭和起来。(P53《良弓利箭》)
79、代长安有个驼背人很擅长种树,他叫。
80、《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山是太行山、王屋山。(《愚公移山》)
81、(26)张远山长篇小说《通天塔》+评论
82、点击蓝色的“留言”回答叶子老师的问题哦~
83、楚厉王曾经通令百姓,国家如果遇到危急的事,就打鼓报警。(P70《楚厉王打鼓》)
84、《黔驴技穷》中小驴子最后被老虎吃了。(P31《黔驴技穷》)
85、A.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86、猴子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87、(26)道揆:道德准则。
88、成年后又有机会接触了多遍,才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造反故事,这个寓言最有价值的也不是众猴破栅毁笼、啸聚山林的豪迈,而是“造反”之前的那个觉醒过程。
89、齐宣王喜欢听独奏。(P14《滥竽充数》)
90、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狙公存放的粮食,舍弃狙公,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91、孩子们,打开寓言魔袋,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慢慢探寻其中的奥妙吧……
92、作者让小狙最先觉悟起来,用意在于说明老狙习惯于被驱遣,因循守旧,胆小怕事;小狙血气方刚,接受新事物快,敢于挺身而出。
93、《南辕北辙》中,楚国在南边,可那个人却往北走。(P84《南辕北辙》)
94、《张良拾鞋》中老人给张良一本。
95、孩子们,中华文化瑰宝中,寓言以其独特的形式,流传千古。短小的故事,深刻的道理,或许初读未知其意,再读已深有同感。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既发人深省又好玩。
96、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97、纪昌的老师是飞卫。(P86《纪昌学射》)
98、工之侨得到了一根质地特别优良的桐木。(P45《献琴》)
99、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不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100、▷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101、《老婆婆和青蛙》老婆婆一天吃饭的时候吃了一条小蝌蚪。(P38《老婆婆和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