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郑愁予现场朗诵《错误》
2、啊,来了/有命运垂在颈间的骆驼/有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是谁挂起的这盏灯啊/旷野上,一个朦胧的家/微笑着/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啊/有人交换着流浪的方向…
3、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在北平长大,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避难。郑愁予在1949年与家人迁往台湾,初到时正赶上现代派诗社和诗刊开始创办,成为了现代派诗人中的重要一员。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4、在这里读诗歌就像倚着梧桐听广播希冀与回忆都是我们的N天一首,寻找诗意的世界
5、“不是归人”“是过客”,
6、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7、最后一个问题或者说,这是孩子们的请求——“郑老,您的很多诗都被谱上了曲,能请您唱一唱您的诗吗?”
8、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
9、挥沉了半个夜的星星,挥出一程风雨来,
10、啊那晚他们交颈而很慢很慢才钉在十字上
11、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12、以我的一生为你点盏灯。
13、“诗歌应该是纯粹的。”
14、他着一身西装,佩戴花格领带,满头银发。
15、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16、多一些天真的赤子初心。
17、看得出,十九世纪的草原啊
18、你也许是来自沙原的孤客
19、所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20、1966年获救国团青年文艺奖,1967年获中山文艺奖,1968年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95年获国家文艺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海外华人文学贡献奖,中华民国国家文艺奖新诗奖,国际艺术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21、郑老先生谈论自己与杭州的情缘,
22、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23、燕来,知春临。雁访,晓秋离。枝头红杏,未褪色。可知,闺内红颜,已损。念千里,望千里,惧千里。君在何方?倚窗,突闻蹄声,远望,惊!惊喜!吃惊!疑是故人,却是陌人!
24、【郑愁予】安闲地搁在,那两宅心舍的,
25、结伴而去的幽散为随缘的禅
26、1948年底,郑愁予和母亲坐船到武汉,后来在这里读书,就读于当时位于武汉的“中华中学”。
27、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28、一个小小的潮正拍看我们港的千条护木
29、反正大荒年以後还要谈战争
30、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
31、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过”,六个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十五个字,长短句交错。在诗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长句,写“我”多为短句,读起来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长短句交错,带给读者的还不仅于此。
32、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33、如果有人问你:读诗有什么用?
34、《错误》这首诗一经发表便打动了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诗人笔下那达达的马蹄已经依旧响彻在每位读者的心里。
35、而门掩着兽环有指音错落
36、郑愁予的诗,总让人联想起“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中,沦落在天涯海角的伤心浪子。那种踽踽独行的孤寂寥落,不被了解的感伤,以及生命的无常,恐怕只有在古代的《古诗十九首》的组诗中才寻得着。在现代的诗歌中,郑愁予的诗歌最能让人真切地体验到古典诗歌中的情怀,并巧妙地结合了现代人存在的无家性和虚无感。
37、郑愁予微笑着说,《错误》这首诗的灵感源自逃难的经历,原型便是他的母亲。诗中最有名的那句“达达的马蹄”则来自于逃难途中铭刻于心的“马拉炮车”的声音,至今闭上眼睛都可以听到那样的声音。
38、灯光在水面拉成金的塔楼
39、外祖父(李耀先,晚晴宁河最后的秀才)祖居宅第的第一间厅房与院落改建为车马大店,是我义务为旅人喂马,刷马,而神思遥远的地方。我那时候是个小孩子。我看见那个车马大店,马从车上卸下来在那,它们要吃,当然还比较容易。它们要加料,加料要人去加,加料就是谷子,不止是草。我义务来端来给它们加,我还把它们分配。还有的时候,太累的时候要洗刷,我就帮忙用那个刷子,站在个凳子上,那个马挺高。我经常去做那个义工,常常去做,所以我对马非常的喜欢,而且马引导了我的想象力。
40、他诗中独特的音韵美也吸引了许多音乐人为之谱曲成歌。
41、今天,武汉卓尔书店人山人海,连地板上都坐满了。
42、啊!何其悠然地如云之拭镜
43、他必定会懂得“这次我离开你,
44、总结郑愁予的《错误》是美丽而又哀伤的,是悠远而又沉重的,它有现实的体验,更有历史的觉悟,情韵优美,是一首有着厚重历史的现代版的闺怨诗。
45、回复关键字“卿云歌”、“野店”、“错误”、“客来小城”,即可听取郑愁予现场诗朗诵。
46、(谐音郑老原名郑文韬)
47、“您刚才说天真永在,那么随着年岁的增长,您又如何保持纯真呢?”
48、然而,你有轻轻的哨音啊
49、《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50、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51、两脚系的书是观音捎给丈夫的
52、题主的问题到此应该解答清楚了,但诗歌还没有完,为何以错误为题?为何我的马蹄声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53、记者:傅颖聪张晓雨李瑶梁晶晶
54、无声地汇流着,在一二月的雨天
55、【郑愁予】我不欲离去,我怎舍得,
56、这是必将长久传承的句子。这些简单却又诗意的画面,似乎格外意味深长。此时此刻,在孩子们心间埋下的种子,未来的某一刻,会不会花开?
57、每朝手写一百零八个痴字
58、轻贴上船舷,那样地腻,与软
59、“诗多是在异乡写就的,是赠人的,是与人共享的。我在身体上是一个游子,但在精神上我是一个归人。其实,对世界来说,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过客。”
60、旷野上,一个朦胧的家,
61、民国26年的南京,家父当时在南京陆军大学受教育,我们家住在一个叫做"黄泥岗"的街。在我的记忆中,813沪战已爆发,日军的战机经常飞临南京上空,非常嚣张地低飞。记得我曾抬头看到掠过院子的飞机上飞行员戴着航空帽挂着太阳墨镜,觉得很稀奇,母亲用心把我拉到屋内。那时我刚从鼓楼幼稚园升到汉口路小学一年级,不记得上过什么课,只记得一个大操场,可以跑来跑去,我最爱快跑了。
62、你必爱静静地走过,就像我这样静静地
63、郑愁予的第一首诗作《爬上汉口》就是在武汉写下的,投到《武汉时报》“新诗园地”专刊,很快便发表。
64、1974年,杨牧为《郑愁予诗选集》所做长序《郑愁予传奇》,对其诗歌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滴现代的。”“中国的中国诗人”,正是对郑愁予的诗歌最为精当的评论。
65、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爱情是徐徐的,
66、郑愁予的诗歌作品,处处可以见出富于古典韵味的语词和场景,然而对于语言的绝佳把握与运用,让人读来并无陈词滥调的感觉,诗歌语言洗练,句型运用灵活,具有很强的现代性。但从作品所彰显的精神气质来看,则张扬的是一种深厚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从他的作品中,你既可以隐约感到温庭筠的*婉,又可见出辛弃疾式的悲凉慷慨,这些均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世界。
67、到了那一天,这个孩子就会发现,之前不懂那些诗,是因为没有过诗人那样的经历和感受。而那时,他会想起多年以前的这一天傍晚时分——以后的复杂与精致,无法替代当年的纯粹与情深。
68、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69、郑愁予的“予”读音是 yǔ 。
70、却是事间最智慧的词令者
71、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72、啊!何其幽静的倒影与深沉的潭心
73、这也许是教科书永远都不会说出来的话语。它温柔敦厚,穿透了光阴。
74、随后,85岁的他为杭高写下了这个秋天的金句——致杭高:我回归杭州的高处。
75、我原是爱听罄声与铎声的
76、小舟的影,像鹰一样,像风一样穿过……
77、在贡院校区三四进之间留影
78、飘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79、每一盏都像一个往事,一次爱情
80、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81、他们都在迎接曾带给自己无限感动的诗人——郑愁予。
82、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员,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的《联合文学》总编辑。出版诗集包括《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等。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1994年开始与孙康宜教授合教中国现代诗通论。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代表作品:《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错误》等。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又被称为“浪子诗人”。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83、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相遇,这是送给你们的祝福。
84、“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年轻时写下的诗歌名篇《错误》,6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诵读不已。
85、恐怕情孽如九牛而修持如一毛
86、便不再想见你”的理由,
87、诗人和他的女朋友的分手是不是真的像“释迦捻花,迦叶微笑”式地无言的“顿悟”,可是,他们两人的分手,真能让他们“顿悟”到了什么吗?还是“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这个顺序根本不过就是“颠倒”的,一下子竟由“顿悟”走向完全相反的反面而变成了彻底的“迷执”?“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真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寂寞是没有脚的,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路上伸展,但是,分手而失恋的人却会
88、苇帘卷着空堂约好燕燕的佳期
89、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过”,六个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十五个字,长短句交错。在诗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长句,写“我”多为短句,读起来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长短句交错,带给读者的还不仅于此。短句暗示的是“我”作为一个过客来得匆匆,我们仿佛随着急促的马蹄声在目送过客匆匆而过;长句暗示的是江南女子等待之悠悠,思念之绵绵。这样,心随字动,怎不为江南女子执著的爱情而感怀。
90、杭高学子朗诵、演绎郑愁予的诗
91、而总比萧萧的下游多总比
92、唱啊!这里不怕曲高和寡
93、舟上的快意只是呀地一声
94、且相逢於这小小的水巷如两条鱼
95、我总是先过黄昏後渡黎明
96、1967年获中山文艺奖
97、郑愁予以庄重而深情的姿态,朗诵着那首“我打江南走过”,手把手地指导停顿,剖析着自己写诗时的感情。那一刻,全场悄然,温润的话语间,莲花悄然绽放。
98、仅图这样走过的,西风——
99、风是清的,月是冷的,流水淡得清明
100、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候鸟的来临,
101、这是故居的园林,石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