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1:01:51

1、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2、江流外山色山光水色作画幅远景汉江滔滔远像直涌流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隐现若若前句写江水流邈远句苍茫山色烘托江势浩瀚空阔诗着墨极淡却给伟丽新奇其效远胜于重彩浓抹油画色调浓丽水彩其胜于画面气韵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外山色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间发联阔空白疏走马画面疏密相间错综致

3、“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 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8、诗:唐·王维图:清·高岑《千里江山图》

9、其实城固最有名的还是这里是陕西飞机制造厂的地址,运八在这里出厂,现在空军装备的加油机,预警机等很多机种都是在运八的基础上进行改装而来。

10、【汉江临泛】《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原文如下:

11、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12、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1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1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作者:刘禹锡 (唐)

1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19、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20、“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21、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径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22、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23、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24、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派:江、河的支流。

2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6、江水流长邈远,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城郭仿佛在水面上飘动,水势磅礴,天空也好像在摇动

27、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2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9、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30、(2)诗人采用飘逸流动的手法,极其巧妙地使用了“浮”、“动”两个动词。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磅礴之水势,使诗人笔下的景物全都动起来。

3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32、说到“汉江”,我们一般都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实“汉江”更是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汉族”的“汉”字源自“汉朝”,“汉朝”源自“汉中”,而“汉江”是“汉中”流出的江;这只是其更神奇的是,在汉江流域的“青龙山”一带发现了大规模恐龙化石群,这似乎印证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而这一带出土了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堪称亚洲乃至世界人类的老祖宗了。另外,“炎帝”的故乡和“女娲补天”都在汉江流域,据说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河流是相通的,这条地上的河流就是“汉江”。

3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4、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指江西九江。

35、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36、《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古诗原文《汉江临泛》作者:王维(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白话译文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37、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经国家长江水利*员会考证,《辞海》载明,汉江正源为玉带河,发源于宁强县汉源镇马家河村箭竹岭水池垭。

38、投票丨“皖美好味道·宁国招牌菜”美食评选活动开始啦!快来为您喜爱的美食打call!

39、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40、汉江流域是中华的大粮仓,沿途有不少郡县。有些赏析把“波澜”解释成“大浪翻滚”,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前面说了,汉江中游河道宽阔,她的确是一条性情温顺的母亲河。宽阔的江面是不存在什么惊涛骇浪的,这很类似“洞庭湖”,不禁又让人想起孟浩然那著名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平湖缓江的水波是比较平比较宽的,看起来就像是天地在摇,倒影在晃,于是有了王维的“动远空”,孟浩然的“撼岳阳”。

4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4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3、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44、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45、“山翁”,即晋代山简,竹林七贤中山涛之子。据《晋书·山简传》,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有一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去那里饮酒游乐,大醉方归。

46、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47、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48、鹿柴(zhài)

4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0、《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51、③接着颈联中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动起来。

52、①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思接万里,实因出眺江水远去展开的联想,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5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4、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55、【汉江临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7、汉江临泛中临是面对的意思。《汉江临泛》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58、“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59、王维《汉江临泛》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60、赏析王维说,楚国的关塞,一直连接到三湘之滨;荆门山的江水,连通到了九派的水流。

6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2、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63、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64、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65、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66、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7、《汉江临泛》作者: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68、此时的诗人,或许早已进入了神与物游的境界吧。果然,他沉浸其中,乐不思归了。

69、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70、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71、汉江临泛这四个字的拼音汉江临泛:hànjiānglínfàn汉:hàn江:jiāng临:lín泛:fàn

72、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7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4、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诗人用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7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

76、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77、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78、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79、第18期职工阅读线上分享会有奖互动获奖名单出炉!你们的留言很精彩!

80、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81、赏析王维说,当船行至襄阳时,正是好风好日的天气,就让我留在这里,与“山翁”一同醉酒吧。

82、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83、(1)首联两句,写出了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雄浑壮阔及其浩淼水势。颔联“江流天地外”句,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山色有中无”句,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两句,写出了汉水的波澜壮阔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84、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85、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86、“汉江”通过支流“丹江”可以连接到“长安”,通过支流“唐白河”可以连接到“洛阳”。后来杜甫著名的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的设想是走水路还乡,计划的最后部分就是从“汉江”这里的“襄阳”,走“唐白河”最后到达“洛阳”。可惜他的船根本就没能走到汉江来,而是飘到南方去了。那么此时的王维,是从长安坐船往南,还是由南往北,准备回长安呢?好,我们来感受原诗:

87、《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8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89、《汉江临泛》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90、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9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92、“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9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94、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9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6、古诗原文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97、《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原文如下:

98、“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此句虽未点明汉江,但足以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9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00、赏析王维说,沿途经过的郡县,就像是浮在了前头的水面上;江面泛起的波澜,摇动着远方的天空。

10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