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刀试人(介词,用)──《荆轲刺秦王》
3、(10)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就)
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7、(1)陛下: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8、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荆轲刺秦王》
9、荆轲顾笑武阳(动词,回头)
10、(7)卿:古代君对臣的一种尊称。
1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庖丁解牛》
1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表被动)
13、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即,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
14、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回头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为变徵之声:发出
1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荆轲刺秦王》
17、3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18、反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
19、更愿足下更虑之(改变)
20、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词,居所)
21、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22、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一作:秦舞阳)
23、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荆轲刺秦王》
24、①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走上前)
25、兵的三个意思解释:(bīng)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加油
26、给给贡职如郡县(供)
27、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
28、(故)1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29、股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大腿)
30、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连词,表并列)
31、第荆轲怎么可以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秦王,按当时的常规操作,不应该是先对侍卫指出那里有瑕疵,然后侍卫再按照荆轲的指示给秦王指出的吗,,最后的是,秦王怎么会如此大意,他面对的可是割地赔款方,怎么可能会如此放心让对方接近自己。
3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马上)
33、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jiè)
34、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荆轲刺秦王》
35、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36、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动词,谒见,拜见)
37、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
38、忤人不敢与忤视(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39、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40、2、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
41、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来达到目的。)
4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意味着荆轲此去凶多吉少,可谓是生人做死别。形成一种凄惊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其中音乐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渲染悲壮气氛。
43、群臣怪之(怪:认为……怪,以……为怪)
44、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45、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荆轲刺秦王》
46、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
47、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48、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
49、(5)不才、不佞: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50、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51、2、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5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曹刿论战》
53、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54、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槌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55、资、币持千金之资币物(财物)(礼品)
56、【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57、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事)
58、(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9、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
60、(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61、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62、⑤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之群臣”)
63、(8)公:古代对长辈或同辈的敬称。
64、(6)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65、毕使毕使于前(结束,完成)
66、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
67、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五人墓碑记》
68、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名词,信使)
69、③以次进(介词,按照)
70、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荆轲刺秦王》
71、(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72、(13)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
7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荆轲刺秦王》
74、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
75、“秦武阳年十二就杀人,见秦王竟“色变振恐”,引起了众人的猜疑,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形势危急。
76、(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77、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介词,让;第二个“使”名词,使命)
7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荆轲刺秦王》
79、(4)复为慷慨羽声古义:声调激愤今义:不吝惜
80、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
8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
82、秦始皇与阿房女(1995)2秦始皇的情人主演:赵雅芝刘德凯王思懿...爱江山更爱美人。战国枭雄秦王嬴政(秦始皇——刘德凯饰)幼时在赵国邯郸沦为人质,常遭人欺负殴打。美丽善良的采药女阿房(赵雅芝饰)不顾父亲的反对,悉心照顾常被打得遍体鳞伤的阿政为其熬药疗伤,两小无猜互生情愫结为初恋。长大后的阿政返回秦国即位为秦...他演秦王就这部。
83、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赤壁怀古》
84、而右手揕其胸(刺)
85、(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86、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荆轲刺秦王》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荆轲刺秦王》
87、可里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荆轲刺秦王》
88、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
89、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90、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代词,指荆轲自己动身这件事)
91、(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92、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
93、今者出,未辞也(告辞,动词)──《鸿门宴》
94、1、乃请荆卿曰(动词,请求)
95、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
96、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97、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赠汪伦》
9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廉颇蔺相如列传》
99、①图穷而匕首见(动词,穷尽)
100、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
101、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