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花的诗句李清照
1、描写桂花的诗词,李清照
(1)、诗词应是最美的艺术之花,以其凝炼的语言,极大的跳跃性及丰富的空白美,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力。可以写出阳春白雪,亦可以写出下里巴人,但媚俗和低俗在外。李清照的词,都选用精当的意象,带给人们丰富的艺术美感,成为婉约词宗,是当之无愧的。
(2)、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3)、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
(4)、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5)、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6)、他们共同从事学术研究,编纂《金石录》。在编纂过程中,夫妻二人常常以材料出处为题竞答,说快说准者饮茶为奖励。美中稍有不足,赵明诚几次出仕于外,免不得夫妻相思两地,李清照前期词作多写少女少妇时的美满及相思别离之情。
(7)、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分赠元素宋苏轼月缺霜浓细蕊干,些花元属玉堂仙。
(8)、“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9)、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10)、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11)、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d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1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3)、“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14)、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5)、译文: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16)、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凝露堂木犀》(木犀即桂花)杨万里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
(17)、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1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19)、花的颜色很多:金桂深黄若金,银桂洁白如玉,丹桂橙红似火,四季桂淡黄如蜡……每当金秋时节,繁花满枝,清香四溢。你看那一朵朵娇小的花朵,远远看去,好似成群的蜜蜂、蝴蝶,美丽极了。
(20)、毕竟,李清照对一生钟爱的梅花都得嫉妒,而菊花更是只能掩面叹息、自愧不如!
2、描写桂花的诗句李清照作品
(1)、联系作者的生平,我们可以想象到,这首词大概是词人中后期的作品,词人做的梦肯定也是夫妻相聚之梦,但不管如何,最终归结到情感的悲凉。
(2)、当然了,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离骚》不是花谱,屈原是否喜欢桂花,是否吟咏,那是他的事。词人故意设问指责,看似无理,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桂花的偏爱之情。
(3)、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4)、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5)、南渡不久,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病死于建康。加之辗转途中,丈夫的爱物金石等丢失几尽,李清照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后期词风陡变,多写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国破家亡的孤苦心境。当悲伤孤寂快要淹没她的时候,她也试图从感情上寻求救援,再嫁了张汝舟,而张汝舟接近她只不过是觊觎她携带的金石书画等。
(6)、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7)、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淮南小山写有一篇《招隐士》文,开篇就是“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道出了桂花的生长环境,最终确立了桂为隐士的地位。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较为严格意义上的咏桂诗,如南朝诗人范云的“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等。
(8)、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忆江南白居易唐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9)、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10)、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你若不信就听我说说它非同一般的来处。你抬头望望天上那轮皎洁的月光,嫦娥轻逸地把长袖挥舞,白玉做成的台阶映射着银色的光辉,金碧辉煌的宫殿沐浴着一层甘露。那就是月宫,桂花就在那里生长。
(11)、南渡不久,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病死于建康。加之辗转途中,丈夫的爱物金石等丢失几尽,李清照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后期词风陡变,多写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国破家亡的孤苦心境。当悲伤孤寂快要淹没她的时候,她也试图从感情上寻求救援,再嫁了张汝舟,而张汝舟接近她只不过是觊觎她携带的金石书画等。赵明诚视为重于命的收藏品,李清照岂会轻易拱手送出?当她认清了张汝舟的真面目,又岂肯苟合?她反省自己:“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终不惜一切代价状告张汝舟,在那个女子本没有主动权的社会得以离异。虽然那段婚姻只维持了一百天左右,但她也因此遭人诟病。
(12)、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夜景,将飘落的沾着露珠的桂花,比喻成从月亮中散落下来的玉珠,描绘了一个空灵幽静的“夜赏月桂图”,富有动感,梦幻迷离,宛若仙境。
(13)、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14)、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15)、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16)、《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宋)苏轼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17)、桂花多开于八月,而八月又是团圆之月,作者由桂花而想到与家人团圆,最后由实转虚,照应首联所营造的朦胧意境,结构紧密,意脉流贯,构思灵巧,层层深入,引人入境。
(18)、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白居易《东城桂》
(19)、这“第一流”的桂花到底是什么模样?李清照在上阙首句只用十四字就描摹得形神兼备:桂花之色,暗淡轻黄;桂花之形,轻柔秀美;桂花之味,暗香弥久。
(20)、(释义):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3、关于桂花的诗李清照
(1)、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2)、最后一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还涉及到一个典故。其中的骚人,指的就是屈原。
(3)、鹧鸪天:词牌名。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4)、《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5)、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6)、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7)、(释义):桂花馥郁的香气,不像是人间种的,倒像是传说中月亮上移过来的。广寒宫的桂花树落下的芳香,吹开了漫山遍野的花一样的香。
(8)、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描写桂花的诗句大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9)、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10)、《上元竹枝词》清代: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关于”桂花的香气“诗句有哪些《灵隐寺》(唐)宋之问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11)、一曲霓裳羽衣舞,桂花如露湿天风。——滕宗谅《月》
(12)、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13)、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数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会散发出迷人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14)、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也就是说,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15)、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16)、桂花既与女子相关,它定是美丽多情的。正如李清照所言,桂花的美是“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它是内外皆美的。
(17)、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1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19)、金桂品种群:常绿性小乔木,树冠圆球形;树势强健,枝条挺拔,十分紧密。树皮灰色,皮孔圆或椭圆形,春梢比较粗壮,长度平均9厘米;叶色深绿,革质,富有光泽;叶片椭圆形,叶面不平整,叶缘微波曲,反卷明显;全缘,偶先端有锯齿;花色黄,有浓香,不结实。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品种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咸宁晚桂、球桂、圆辨金桂、柳叶苏桂、金师桂、波叶金桂、等品种。
(20)、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
4、桂花的诗句 李清照
(1)、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四季桂品种群:该品种丛生灌木状,树形低矮,分枝短密,树冠圆球形。新叶深红色,老熟叶绿色或黄绿色;叶片呈椭圆状阔卵圆形,全缘或疏生锯齿,叶缘波状不明显;叶质较薄,叶面的叶肉略凸起,网脉较明显。叶柄平均长1厘米左右。重要特征是:叶片的主脉与侧脉之间的交角很大,接近垂直状态。‘四季桂’的花芽常单生或2-3枚叠生,每年9月至次3月分批开花。花色较淡,为乳黄色至柠檬黄色,花香不及银桂、金桂、丹桂浓郁,品种有大叶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4)、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5)、梅花之怨是李清照心灵驿站中才女情思得以迸发的重要阶段。
(6)、桂花以其淡雅的花朵、浓郁的花香博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诗词中,吟咏桂花的诗词数量虽不及梅、菊、牡丹,但也颇可一观。
(7)、对于李清照来说,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多情,所看到的桂花却是另一种境界。
(8)、当然,李清照到底有没有改嫁,至今还有“改嫁”和“辩诬”之说。当我们穿越到那个战火焚烧中原,江山仅存半壁的时代,感同身受一个孤弱女子的处境,我们可否不再那么苛刻?即使她真的改嫁,似乎可以忽略,似乎并不影响她才女的声誉和地位。而她那份离异的坚定与决绝,恰恰又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性情的坚毅女子。
(9)、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0)、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1)、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描写桂花飘香的诗句宋代朱熹《咏岩桂》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12)、桂多生长于山间,多远离人世,是隐士的象征;桂花暗淡轻黄,深藏在枝叶间,不以色媚人,而已香怡人;桂花与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是天宫之物,与人间众芳有本质的不同,它是高洁脱俗的象征。因此,诗人们常借桂花抒发自己的志向、胸襟与抱负。
(13)、秋风一旦花开。天香吹散亭台。却被花神见笑,先生未必能来。描写八月桂花飘香的诗句有哪些《鹧鸪天·桂花》
(14)、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每到秋天,桂花树散发出的香味,十里以外的人都能闻到。
(15)、作者言灵隐寺中的香火可以从人间飘到了天边的白云上,这种香与月中桂花的香浑融在一起,十分精妙。“天香”一词,至此以后,也成为桂花的美称。
(16)、《桂花雨》桂子花开香十里,枝摇花落乐心,魂牵梦萦桂花雨,恍如重返故里游。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裛:香气袭来。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1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8)、翻译:远远地就知道天上只有一棵桂花树,请问问嫦娥还要不要另外一棵吗?
(19)、行攀丛桂枝,坐息丛桂影。王孙胡不归,岁晏雪霜冷。
(20)、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遗孤芳老涧边。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宋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次意看。
5、描写桂花的诗句李清照写的
(1)、联系作者的爱情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诗以桂花喻伊人,以“人间仙影难寻”暗示出歌姬已逝的怅惘,表达出作者对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2)、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3)、桂树何曾不长枝,月轮却有不圆时。若教桂树只管长,拶拆月轮谁补伊。
(4)、白居易在苏州东城的樵牧场看到一棵桂花,“惜其不得地”,于是赋三绝句以唁之。第三首诗,表达了对桂花生而不得其地(即生长的不是一个好地方)的怜惜,间接道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5)、这也是一首咏物词,可是词人咏花而意不在花。全篇读下来,我们可以感觉到词人内心微妙的心理变化。她爱桂花,眼里就容不下别的花,就说梅花、丁香的不是。可是对比过之后,她突然发现,连桂花也不完美了。桂花并没有变,变的是词人的内心情感。
(6)、“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7)、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译文: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
(9)、 本韵谱包括《中华通韵》《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十三辙》等几个常用韵谱以及常见格律诗体式、常用词谱、常用曲牌等内容,对于诗词曲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广大诗词曲爱好者和创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相比于其他韵谱,本书特点是一方面新旧韵兼备,诗词曲并收,做到了全面实用;另一方面着眼常用韵字韵谱,删繁就简,简明扼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需求,也方便了读者使用。
(10)、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11)、只饶篱菊同时出,高占红梅一著先。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宋·陆游《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
(12)、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13)、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中有“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句,将桂与兰并提。陈子昂也有一首类似于张九龄的《感遇诗》:“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诗人以兰花为喻,说的是人的生命贵在有用,有人欣赏,有人任用,这才是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14)、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15)、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16)、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赞美桂花的句子大全描写桂花的优美句子桂花的颜色五彩缤纷,菊黄的叫丹桂,淡黄的叫金桂,白的叫银桂。
(17)、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18)、桂花这种幽香源自于其内在精神气质,它本是天上之物,只开在清秋时分,貌不出众却默默为人间播撒芬芳,这种精神品格是词人尤为看重的。“各自香”言词人自己也有如此高雅之趣,她的品格也是高洁的。词人托物言志,运用委婉、细腻的笔法,表达对桂花的喜爱,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19)、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20)、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分赠元素宋苏轼月缺霜浓细蕊干,些花元属玉堂仙。
(1)、我们一看到桂花,就跑过去去捡,男生捡了那金光闪闪的桂花,乐颠颠地跑了;女生捡了那银光闪闪的桂花,喜滋滋地跑了,桂花的颜色真讨人喜欢啊!走近细看,只见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衬托着金色的小花,好像几个胖娃娃躺在一个摇篮里。贴近一闻,一阵浓郁的香味扑过来,使人百闻不厌。
(2)、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岩桂》朱熹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3)、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宋代朱淑真《木犀》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4)、诗文入群:goodshiwen;商务合作:goodshiwen
(5)、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6)、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7)、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8)、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9)、鹧鸪天·桂花 (Live) - 郁可唯 词:(宋)李清照/徐梦雅 曲:子荣 编曲:谭立波 音乐总监:刘卓 ...
(10)、李清照18岁与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门当户对,两情相悦,又难得夫妻志趣相投,他们常常切磋诗文,砥砺进步,实属人间美事。但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拥戴者,与反对变法的苏轼结怨颇深,而李格非属苏门后四学士,政见相左的二人联姻,此后的矛盾不难预料。婚后第二年,李清照就被卷进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新d蔡京任右相,极力打击旧d。
(11)、李清照是一个爱花之人,在她的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多次提到了花,像《如梦令》里的“海棠依旧”;像《浣溪沙》里的“梨花欲谢”;以及《菩萨蛮》里的“梅花鬓上残”等,都有描写花的地方。
(12)、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13)、作者把色香具佳的桂花比作帐中的香艳美人,比喻合理精妙,把桂花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词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14)、暗淡轻黄体性柔⑵,情疏迹远只香留⑶。何须浅碧轻红色⑷,自是花中第一流⑸。
(15)、⑵暗淡轻黄:形容桂花的颜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体质柔弱,性格和顺。体性,本指人的体貌与性情,这里指桂花。
(16)、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17)、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8)、桂花还特别芳香,要不是因为这样,才不会有蜜蜂、蝴蝶来采花粉,为它增添色彩。桂花树亭亭玉立在我家门口。
(19)、万俟咏的《蓦山溪·桂花》写得,十分生动,富有趣味:
(20)、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1)、李清照大概有两首咏桂花的词,还有一首词,中有提及桂花。最为人称道的是《鹧鸪天·桂花》:
(2)、翻译:桂花树上,绿叶和桂花一起挤在层层的枝叶上,盛开的桂花华对娇软害怕被风吹掉。
(3)、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4)、《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唐)刘禹锡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5)、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fragrans (Thunb.)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6)、漠漠:茫茫。翛翛:潇潇,形容雨声。荔子:荔枝。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
(7)、李格非一再被降职,直至驱逐出京城。赵挺之一路升迁至尚书右丞。为救父亲,李清照向公公求援,未果。她亦因父受牵连,不可留守京城而与赵明诚暂别。对此,她无惧封建家长的威势,曾大胆指斥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后来d争愈演愈烈,公公与蔡京交恶,终被罢官后疾卒。随之赵家被蔡京诬陷,公公赠官被夺,赵明城荫封之官丢失,夫妻被迫回到青州。
(8)、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