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
1、三国演义经典名句好词佳句
(1)、箭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后世对孙权的评价
(2)、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3)、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5)、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
(6)、关羽退到麦城,处境十分危险。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听罢严肃地说:“铖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关羽的话表现了他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关羽最终被东吴所擒并杀害,他的死堪称英雄壮举。
(7)、关羽: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8)、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9)、诸葛亮: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10)、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11)、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2)、(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3)、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d,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14)、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关羽借吕蒙口骂孙权
(15)、佟太太确实爱管闲事。德禄镇内一切婚丧喜庆都有她的份,就连拍卖房屋的时候,你都会在人群中看到她那矮胖的身影、胡桃形的脸和四处张望的类似黑色纽扣的眼睛。当然,少不了的是她一定会牵上一只狗。过去,我从未主动在街上寻找过佟太太的影子,因为你到哪儿都会看到她。可是现在我日复一日地望着空荡的街景,却看不到她的踪影。当高先生喝醉从脚踏车上掉进排水沟,而快乐的围观者之中并没有佟太太时,我感到很不是滋味;当消防车呼啸着驶往冒着熊熊烈火的渔市场,而佟太太并没有跟在后面追赶时,我开始为她担心了。
(16)、骄兵,是指缺乏“知己知彼”的军事常识,故骄兵必败。军队一旦滋生骄傲情绪,就会轻敌,对敌我双方判断不明,高估自己,低估对方,这实质上是判断上的错误,更是一种麻痹思想,势必引起心理准备不足,降低了应变能力和防范能力,因而会导致失败。
(17)、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18)、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9)、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20)、那只母羊之所以奇迹般活了过来并不是由于医疗之效,而是麻醉剂暂时停止了它的痛楚,使得生命力中抗拒疾病的自然力量发挥到了极限。这个道理我永远不会忘记:疾病之所以会带给动物(甚或人类)死亡,往往是因为其痛苦与恐惧已经先吞蚀了患者的生存意志。因此,只要你能除却它的痛苦或恐惧,奇迹时常会发生。也许这种说法是不合乎理性的,然而我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2、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记录
(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第四十七回)
(2)、Howcanswallowsandsparrowsunderstandtheflightofthecraneandthewildgoose?
(3)、下面是四大名著里值得背下来弄懂的金句,本子准备好了吗?
(4)、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5)、诸葛亮平生经历大小战役数不胜数,胜多败少,未出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占其一。蜀汉能有如此辉煌,跟诸葛亮密不可分,也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理念,所有才被称为天下奇才,后人无出其右。
(6)、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7)、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8)、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0)、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11)、《万物有灵且美》“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12)、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3)、Thoseunworthyonescannotdiscussworthything.
(14)、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15)、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罗贯中《三国演义》
(16)、知道三国的人大概率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这是将曹操打成反派的起始点。但是却依旧得到无数人的欣赏,因为曹操起码敢于坦坦荡荡的说出这句话,这似乎与罗贯中的初衷不符。
(17)、孔明大赏三军已毕,回至成都,入见后主,奏曰:“老陈除了岐山,欲取长安,忽承陛下召回,有何大事?”后主曰:“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诏回还,余无他事。”孔明曰:“此非陛下本心,必有乱臣言臣有篡逆之意也。”后主无言以对。孔明曰:“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后主曰:“皆宦官所言,取丞相回还。今日朕茅塞方开,悔之不及已!”孔明遂唤众宦官问之,方知是苟安也,急令人捕之,已投魏国去了。孔明将妄奏的宦官杀之,余皆废出宫外;又深责蒋琬、费祎曰:“奸臣于天子前害吾,汝等何不谏之?”二人告越:“此言实不知之。”孔明遂拜辞后主,复到汉中……
(18)、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19)、(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20)、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赏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
(1)、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3)、顺:顺从。逆:违背。顺从我的意志,就可以活下来;与我的意志相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后人将这句话变革了一下,成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4)、(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6)、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7)、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8)、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9)、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0)、昔日丞相新亡之时,我若将全师投魏,不致如此受寂寞也!近臣闻知,奏与后主,后主急召蒋琬等商议。费祎出班奏曰:“向者,杨仪于丞相前累谮魏延,因此逼反,人皆知之。”后主大怒,即将杨仪下狱勘问,招成,欲斩之。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曾立功劳,未可斩之,当废为庶民。”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中嘉郡为民。仪羞惭至甚,自刎而死。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12)、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13)、谭引败军奔平原,尚收兵还。袁谭与郭图再议进兵,令岑璧为将,领兵前来。
(14)、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5)、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
(1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17)、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
(1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19)、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20)、《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以其史诗般的叙事、扣人心弦的阴谋权术和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历经数百年依旧散发着巨大魅力。
4、三国演义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2)、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对表语
(3)、将军身为上将,持钺仗节,子孙宗族,皆居显位,国恩不可谓不厚。
(4)、三国演义有关的名句,《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好书,一部好书里面一定有很多好词好句和好段值得我们进行摘抄和积累。关于三国演义的句子很多,以下分享三国演义有关的.名句。三国演义有关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6)、次日,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馀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
(7)、吕布: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8)、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9)、第七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0)、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横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罗贯中《三国演义》
(11)、(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12)、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3)、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谭兵又败,再奔平原。审配劝尚进兵,追至平原。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坚守不出。尚三面围城攻打。谭与郭图计议。
(14)、(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5)、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6)、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后世对刘禅的评价
(17)、每当夹克率领着孩子们追车子的时候,你可以看得出它几乎笑了出来,因为那些小毛球跑不了几步就在地上滚成一团。
(18)、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19)、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20)、(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5、三国演义的经典名句摘抄
(1)、不过我惟一记得的是当我钻进被窝拥抱海伦时,她毫不退缩地把腿跨在我那冻得像冰棒的躯干上。那种温馨实在是令人无法置信的,就为了这一点,出100趟夜诊也值得。
(2)、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布心如碎。卓朦胧双目,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见貂蝉立于床后。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戏吾爱姬耶!"
(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4)、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5)、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6)、关羽: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7)、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乐不思蜀、火烧连营
(8)、(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9)、(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10)、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11)、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1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13)、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罗贯中《三国演义》
(14)、这是曹操让儿子曹彰率兵讨伐叛军,临行时对儿子说的话。告诫儿子:在家是父子关系,在朝为君臣关系,今天我如此训诫你,你我就不可以父子亲情处理事端,一切当以律法为标准,必须注意自律;遵循规章法制。话语中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对儿子严格要求以承父业的深切愿望。威武中的柔情跃然纸上。
(15)、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6)、Thereislifeforthosewhoarewithme,deathforthoseagainst.
(17)、《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18)、既生瑜,何生亮。OGod,sincethoumadeZhouYu,whydidthoualsocreateZhugeLiang?
(19)、有个相关的笑话,说曹操听了之后想起了长子曹昂,于是把贾诩杀了。
(20)、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罗贯中《三国演义》
(1)、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六十回)
(3)、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4)、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对玄德、云长语
(5)、Brothersareashandsandfeet;wivesandchildrenareasclothing.
(6)、意思是说,天下大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长久了就要走向统统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罗贯中用这句话拓展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巨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天下的事物包括国家在内都会由分裂走向统然后再由统一走向分裂。他虽然承认历史是在运动的形态之中,可是他只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分合及政权的更替,这似乎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只是以一些历史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归纳历史进程。当然,他的这种局限,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光芒。
(7)、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8)、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语
(9)、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对陈宫的赞颂
(10)、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第四十三回)
(11)、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2)、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3)、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14)、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1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16)、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17)、●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18)、关羽: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19)、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20)、意思是,放下架子礼貌待人,吸引、招来德才兼备的人才。此话很有道理,人才的争夺是政治势力中最重要的斗争,谁有凝聚力,能够吸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不断发展事业的同时,还要任人唯贤,善于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召集到集团中来,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同时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两方面的问题,即你在选择别人时,别人也在选择你。尊重自己的部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到你的身边努力地为你做事。
(1)、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曹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水来土掩,将至兵迎。——《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3)、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第三十回)
(4)、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5)、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6)、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7)、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8)、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9)、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0)、汉献帝: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
(11)、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大器晚成、才占八斗、出言不逊
(12)、(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3)、(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4)、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15)、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第四十三回)
(16)、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17)、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
(18)、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大将司马昭赐宴与刘禅,席间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刘禅身边的人尽皆悲伤,以为耻辱。惟独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行为连司马昭都感叹道:人只顾享乐,却如此无情的,没有比刘禅更严重的了。“乐不思蜀”此后成为成语,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常用来讥讽那些忘本的人。
(19)、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20)、“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
(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2)、(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3)、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4)、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呐喊。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张辽大败。于是太史慈与部下戈定商量了一个主意,戈定趁乱混入曹军中,与张辽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杀张辽,成功后举火为暗号,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张辽抓到戈定后并未杀掉,遂将计就计,骗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见火起,以为内变成功,便杀入城中,却中了数箭。被陆逊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临终前他遗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个男子汉出生在乱世,应该建功立业,怎能就这样死了呢?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遗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深感沉重。
(5)、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隆中对
(6)、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7)、疾病之所以会带给动物(甚至人类)死亡,往往是因为其痛苦或恐惧,奇迹时常会发生,也许这种说法是不合乎理性的,然而我的却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8)、我摸摸他的背。我可以原谅任何一位抢银行的大盗,但我不能容忍它主人的作为。
(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