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字寿联大全93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6 09:57:50

寿联大全

1、寿联对联七言

(1)、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把某些特定的字词按一定的位置嵌入对联之中,以取得形式上的别致和内容上的别有情趣。由于镶嵌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鹤顶格、燕颔格、鸢肩格、鹤膝格、魁斗格等。

(3)、下联合「木门」爲闲,「两山」爲出,「大小」爲尖。

(4)、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出巡江南,见一户人家门口贴一寿联:

(5)、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6)、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 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7)、注解:第一字析爲第七字,第三字合爲第四字。

(8)、厅堂内,停灵柩,因为你不会布置灵堂,就简单的在灵柩前,遗像左右用白纸写:

(9)、我只害怕你,不幸福,不快乐,活得不够福寿绵长。

(10)、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

(11)、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12)、注解:上联(唐伯虎出):「荷和」同音,「上尚」同音。

(13)、蟠桃献寿星辉宝婺金萱焕彩璇阁大喜婺宿腾辉萱庭日丽

(14)、一要注意针对性。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情操、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切合事物与场合。如写喜联、寿联、挽联时,对所写对象的情况及与自己的关系必须写对,否则就会出笑话。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正是从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对联来。

(15)、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  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16)、注解:唐伯虎与友人对联。扫柴、箍桶,农家琐事,造为联语,又嵌入同音字(请以普通话念),别具情趣。

(17)、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8)、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是运用“对比法”。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即此道理,。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例如郭老少年时戏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这个“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

(19)、中堂多指用四尺或六尺等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高和宽的比例一般为二比可用以书写较多的文字内容,气势较为开阔。它既可单独悬挂,也可与对联相配,是书家常用的形制。书画同有中堂的的形制,最初由南“帧画”演化而来,其雏形在唐代前就出现了,但直到明代才有了“中堂”的名称,并广泛使用。中堂的书写内容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是文章;字体则各体皆可。

(20)、有些谜联的谜底限制不十分严格,甚至可能出现多底,底面扣合有时也不十分严密。当猜射出的谜底字填入迷联后,对联文字必须文从字顺,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2、七字寿联大全

(1)、注解:上联:Do,Re,Me,Fa,So,La,Ti。

(2)、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伴娇啼,问阿母重归何日

(3)、------------------------------------------

(4)、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短的仅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5)、一句深情的祝福送给已为人母的你!愿您福寿安康!

(6)、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7)、所谓拟声,就是通过模拟声音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如:

(8)、注解:明代洛阳才子文必正和名门闺秀霍千金相遇,二人一见锺情,文公子口吟上联试探,霍千金随口应答下联,终於有情人成眷属。

(9)、"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10)、但是,到时了宋朝,“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朝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11)、有些集句联,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带有借意性质的。有人撰江西省九江瑟瑟亭联:“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夜雨;获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上联是采自唐代元稹诗句中词意,概括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谪时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诗句中的词癔,描述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得瑟瑟声那时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后人为追记此古迹而建,自然显得贴切。

(12)、下联(李调元对):「临林」同音,「汉瀚」同音。

(13)、所谓针顶,就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分句首尾相连。如:

(14)、▷在书法创作中,不同形制为书家提供了多种表现方式:长卷可满足人们展阅把玩的需求,有延绵接续之感;中堂和条幅用于悬挂,庄重而沉稳;对联富有文学色彩和视觉的对称性;手札可玩味于指掌,富含书卷气;横披的延展给人以宽阔庄重的气象,适合书写名言警句。

(15)、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16)、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 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

(17)、9货架上下朵朵红梅争艳柜台内外张张笑脸迎春

(18)、谜面联语初不成文,语义亦不够完整。只有将猜射出来的谜底填入空圈处。联语方通顺完整,意义也清晰完整。

(19)、屏条每条的尺寸必须完全相同。装裱时,条屏的每条可以像条幅那样单独成为个体,也可以每条相接的地方不加边框,悬挂时拼接起来以保持整个作品浑然—体,这种形式叫做通景屏。

(20)、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3、最新寿联大全

(1)、福寿双全(fúshòushuāngquán)

(2)、红颜未虚度冰河铁马伏虎降龙除旧岁;白发带笑看烟柳画桥铺金叠翠换新天。

(3)、也叫“阙如格”,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4)、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5)、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6)、册页,一作册叶,是书画作品分页装裱成册的一种形制,主要用来收藏而非张挂。唐前多兴手卷,因观赏不便,于是有人将手卷切割后装成单页;继而因单页久翻易乱,不易保存,遂将它装裱成册,这便产生了册页。

(7)、注解:上/下联:「猫毛」近音,「鹰影」近音。

(8)、盘献双桃岁熟三千甲子;箕衍五福庚同八十春秋。

(9)、上联:十年风雨同舟济,下联:百岁贺宴满堂欢。横批:福禄寿喜。

(10)、10文明经商门庭若市春满店礼貌待客宾至如家暖人心

(11)、斯世尚浮夸祈年多拾冈陵句;吾翁欣双铄介寿宜陈封祝词。

(12)、谜联的谜底最后须在联文中出现,成为联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可以一联多底。

(13)、清末,有一个童生应试。因没有带礼物赠送主考大人,结果屡试不中。有一年,这童生又去应试,主考大人见他又是两手空空,便将他的考卷扔在一旁,并出联奚落他:

(14)、后又将这副对联作为上联,然而他想不出下联,让纪晓岚对,纪晓岚道:

(15)、15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

(16)、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17)、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18)、永定一桥是指横跨永定河的芦沟桥,有著名的“芦沟晓月”

(19)、盘献双桃岁熟三千甲子;箕衍五福庚同八十春秋。

(20)、春节是美好的,也是有着许多的对联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恭喜发财春节的对联,欢迎大家的阅读。

4、80岁经典寿联大全

(1)、注解:从前,杭州有位科场失意多年的举子,这一年又名落孙山而归,特地到钱塘江畔六和塔,登塔凝望,在悲观失望中于塔壁书一上联。

(2)、乾隆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3)、乾隆讲书、侍读,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4)、上联:日月两轮天地眼        下联:诗书万卷圣贤书(南京朱熹世家中堂)

(5)、上联:千年迎新春  下联: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6)、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

(7)、所谓混异,就是把音同或音近的字用在同一联中,以达成某种意思。如:

(8)、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9)、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  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10)、注解: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11)、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12)、寿联是汉族民间祝寿的对联。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的内容以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为上乘。所以撰拟寿联,必须认清对象,立定主旨,选用恰当的词句,注意流畅的气势。对人则恰如其分,对事对物则描譬生动,不务虚华,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13)、字数少的对联,每联一般只写一行字,字数多的可以写两行或多行。多行对联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上下联都从右到左,呈“羽”字形;另一种是上联从右到左,下联从左到右,呈“门”字形。因视觉上更加对称,多字对联以采用“门”字形写法居多,这种对联通常称为“龙门对”。对联悬挂时一般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14)、横幅,又叫横披。尺幅上横长于高,非常适合现代居室悬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横幅的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由于横幅每行较短,换行频率高,前后距离长,所以小字多行的章法要注意行气的贯通。大字榜书虽然单行单字,字字独立,同样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横幅的落款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只有数字的榜书横批,有在正文后落款的,也有在正文下落款的。有只落穷款的;也有用数行小字落款,和正文形成大小疏密的变化。

(15)、耄耋齐眉春深爰日 天上双星; 孙曾绕膝瑞启颐年 家中全福。 

(16)、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17)、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如:

(18)、阮元是清代中叶的大学士,江苏仪征人,道光六年(1826)曾任云贵总督。一年他进京赶考,到了京城,考期已过。考官见他名字,便以他名字为上联求对,阮元当即对出“伊尹(商代的贤宰相)”。考官就录他为进士。

(19)、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20)、上联:多劳多得人人乐  下联: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5、七十寿联大全 对联

(1)、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2)、注解: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3)、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 长春不老添润当称百岁人

(4)、9常备不懈苦练过硬本领紧握钢枪守卫大好河山

(5)、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叶接着和对道:

(6)、对联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技巧,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技巧。

(7)、望三五夜月对影而双天上人间齐焕彩  占八千春秋百分之一椿庭萱舍共遐龄

(8)、密云、三河、玉田、丰润、怀柔、遵化、顺义、良乡,都是北京河北一带地名

(9)、海屋仙筹添鹤算 华堂春酒宴蟠桃生日祝寿的对联瑶草奇葩不谢;青松翠柏常青

(10)、注解:第二句皆有「月」字,但意思不同,全句共有六个「月」字。

(11)、喜享遐龄寿比南山松不老 欣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

(12)、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13)、象这样的“集句法”,它的特点是:用现成的句语,按照对联的形式格调凑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意境,有时十分浑成,比自己创作的还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