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淡泊名利的意思和近义词105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7 08:52:43

淡泊名利的意思

1、淡泊名利的意思15字

(1)、于是他们总爱标榜自己淡泊名利,越标榜名气反而越大。

(2)、窦文涛曾在访谈中表达过,一个人对名利能够不屑一顾,也许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的境界,或者是名利多么的不好。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他发现了更好的东西,比名利更高更有保证的享受。

(3)、出自《诫子书》。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哲理。

(4)、欢迎投稿。邮箱:pdszxtg@1com,

(5)、在美国生活的时候,木心除了与自己的学生见面,大多时间避人避世,只与文学作伴。

(6)、他淡泊名利,将所谓的荣华富贵看作过眼烟云,可对朋友间的情谊却非常珍惜。

(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8)、木心一生未娶妻,无子嗣。他说,我爱兵法,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人生,我家破人亡,断子绝孙。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

(9)、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某一天揣着100块钱,抛妻弃女,离家出走,孤身一人跑到巴黎,开始学画,仅仅是因为想画画。

(10)、为了自己的心能安定下来,为了能正得、正用名利,让自己成长、社会安定,古人总结、提炼出了淡泊名利的思想,来释去心头的重累。淡,稀薄义,软化一点,越来越薄;泊,停舟义,名利之心止而不行了。它代表的是修身的两个境界和工夫。

(11)、提到“淡泊名利”一词,我们便会联想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言。实际上,早在西汉初年,这句话就记载在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中,原句为:“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无法培养高尚的品德;不能做到内心安宁平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通过双重否定,强调了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为了日后的“明德”“致远”。

(12)、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在为官从政的那天起就应该终生铭记:干事创业,既要淡泊个人的功名利禄,更要担起人民的福祉重任;既需放下一己的进退去留,更需负起肩上的公权职责。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正确对待名利,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

(13)、淡泊名利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然而我们往往扭曲了它的真正内涵。

(14)、泊:古代停船叫泊,就是把追名逐利的追和逐放在一起。

(15)、“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16)、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17)、淡泊名利的前提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定范围内拥有了令别人艳羡的地位、财富和荣誉,这才具备了淡泊的资格。

(18)、就是那种感觉,“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根本无法离开它”。

(19)、所谓的不计较名利得失,也并非是让人放弃对志向的追求,而是要自重、自知,看轻自己想要的,沉下心来修炼自己。

(20)、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2、淡泊名利的意思和近义词

(1)、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并乐于奉献的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不重名利,不计得失。

(2)、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也。”

(3)、许多人慕名从远地而来,只为一睹钱钟书的风采。

(4)、任正非,华为创始人。40多岁才创业,最后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商业帝国。在中美贸易战前,很少有人能够在社交场合看到这位老人。与其他商业巨子出门时前呼后拥不同,自己亲手提着行李,像普通人一样排队打车……

(5)、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

(6)、纵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可以说是从开篇美到结尾,无论是情味深永的语言,还是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的境界,亦或是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

(7)、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8)、本周我们要深度阅读的书是《我们仨》,这本书讲的是杨绛,钱钟书,钱瑗一家三口人的故事,本周我们将分别从七个方面来深度解读这本书。

(9)、声名是别人给的,是虚的,那不是真正的自己。地位与权力是一时的,古今将相今何在,终是一场现实虚无。财富也不是永久的,若没有智慧加持,也有金银散尽的一天。

(10)、淡泊名利是一种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为官从政所必备的素质,众多家族的家规家训中,都有劝诫后世子孙应当淡泊名利的箴言。北宋开国功臣赵普三度入相,显赫至极,却告诫子弟应以身报国、淡泊名利,他说:“吾本书生,偶遇昌运,受宠逾分,固当以身许国,私家之事,吾无预焉。”明朝清官刘大夏一生光明磊落,廉俭为官,他教育子孙“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认为为官从政不单要警惕金钱的侵蚀,还应当远离功名的诱惑,做到清心寡欲,不慕名利。

(11)、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2)、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13)、其实哪有一个活得不累的人呢,心中无挂碍也挺难做到的,想要逃离世俗,隐居深山,都不如怀揣一颗敏感的心踏踏实实在红尘里修度。

(14)、所以,毛姆借着《月亮与六便士》其实想说,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乡。人性复杂艰深,人又生而不同,每个人内心的快乐、成功的意义和生活方式,是旁人无法评判和理解的。

(15)、想赚钱的,陷入一个个金钱骗局,等着把泡沫吹破,竹篮打水之后,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被“下岗”支配的恐惧,也许再过个十年二十年,这一代梦想一夜暴富的淘金狂热也会成为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成为命门,成为死穴。

(16)、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7)、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18)、而他却大公无私,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

(19)、居里夫人曾经把获得的诺贝尔奖牌拿给女儿当玩具。在她看来,这些荣誉就像孩子的玩具一样,绝不能奉之为向别人炫耀的瑰宝,更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自以为是、故步自封。居里夫人看重的是对于科学进步的奉献,而不是一块小小的奖牌。奖牌只是她前进的动力。

(20)、蔡澜更好玩儿,不为名利所控,认为享受生活才是最好的成就。他说,穷开心也比有钱了不开心的好,除了自己那份工作之外,一定要培养一些兴趣,有了兴趣,热心起来,深入研究,发现生命除了担忧生活外,还有很多意义。

3、淡泊名利的意思褒义词和贬义词

(1)、追名逐利  利欲熏心  欲壑难填  争权夺利

(2)、而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在孤独寂寞的夜晚静静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3)、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4)、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5)、多年来,田先生为善积德,却从不以德自居,亦不以功自傲。他做公益,也坚持不图回报,不求虚名。然而,他却从不拒绝将其捐助的学校、桥梁等以“田家炳”命名,这岂非自相矛盾?

(6)、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7)、示例: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8)、淡泊之后,才终于明白,古人为何高唱淡泊名利之歌了:终日萦绕于心的是是非非,你长我短,渐渐离去,走在市井中,重新嗅到了儿时熟悉的蓝天、细雨的滋味,身体也日日康复了。

(9)、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10)、造句:他淡泊名利,将所谓的荣华富贵看作过眼烟云,可对朋友间的情谊却非常珍惜。

(11)、遗憾的是,真正能淡泊名利的人很少,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人如过江之鲫。这类人也分两个层级:第一层是标榜者。嘴里天天喊淡泊名利,但是自己并不能奉行,什么都干;或者平时能有所戒,一遇到重大诱惑,遇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就不行了。很多有点文化的多这样。所以古人常说,负心多是读书人。因为这类人平常不停地说这个,说得天花乱坠,不仅很多人都相信他了,甚至连他自己都信了,结果一扭头,变了——负心。这里边又分两种,一种是心里很希望能淡泊,但是定力不够,左右不了自己,这就是文殊菩萨说的:其力未充也;还一种是知道这个口号有号召力,想通过标榜来欺世盗名,骗来更多的信任、粉丝、地位和声誉;明朝李贽所著《焚书》里记载了不少这样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这类人欺骗性很强,连孔子都上过当,所以孔子感慨道:过去我孔某人是听其言信其行,现在我要变了,改成听其言观其行。这类人我也见过很多。每每见这种人滔滔不绝说了半天,结果,自鸣得意后,宴会一散,揭批者或零星而来,或蜂拥而至。这类人没有现形前,粉丝很多,一旦被人看破,一钱不值,粉丝大呼上当,纷纷粉转黑了。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奇祸的原因。

(12)、钱杨二人都不愿卷入名利场,钱钟书还曾力辞清华文学所顾问,社科院副院长等职。

(13)、释义:一指淡泊;二指轻淡,微弱;三指稀薄,清淡;四指妆饰雅淡朴素;五指印象浅淡而模糊;六指冷淡;七指冷落,萧条;八指寒素。

(14)、蔡澜小时候也过过穷日子,但是他写写字,种种花。从池塘捡回来的小荷叶,放在茶杯里,看它长大。

(15)、 (解释):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16)、或者,摸着松垮的肚皮暗自思忖:要不,再生个孩子?

(17)、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

(18)、 (出自):《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19)、(彼弃我取):别人不要的我拿来.形容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20)、在充满诱惑的社会里,能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

4、淡泊名利的意思和拼音

(1)、释义:一般指人的性格恬静;恬静淡泊。有时候也用于指生活。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此生才真正的快乐洒脱。

(4)、“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5)、喝个酒,追个剧,生个孩子,买点儿东西,成了憋闷生活里看得到的熹微,平复那些自己也说不清的焦虑与夜深人静时无处安放的恐慌。

(6)、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7)、一位诗人,他写了不少的诗,也有一定的名气,可是,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没能发表,也无人欣赏。

(8)、劝人淡泊不如让他多培养一些生活爱好。找到了更好的,自然会视名利为浮云。

(9)、“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0)、一个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而应该为自己活着,要做一个有意义的自己。”

(11)、那么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能拥有的东西?

(12)、然而,这个名,是欺世盗名得来的,还是真刀实枪干出来的?是正用,还是反用?这才是衡量好坏的分野。带欺骗性质的欺世盗名,往往欲心炽然,不择手段,轻则,引得自己内心如煮,忽然如圣贤,忽然如野兽,不仅自己分不清自己到底该属何类,周围也争执不休,重则,引得社会动荡不安,自己最终身败名裂,如历史上扮作周公的王莽。而真刀实枪的干出来的良好影响力,是造福社会的利器。如孔老释的论著,如袁了凡的《了凡四训》,以不俗的影响力,成为茫茫苦海中的灯塔,启迪、解脱了多少疲惫求索的人!

(13)、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14)、正因为众生有名利的需求,所以即使已经泊住名利心的菩萨,也是勤学五明,锻炼多种手段,随时帮助众生,来与众生结缘,好教化他们。《大方便佛报恩经》里,有佛陀行菩萨道时,舍生忘死到大海里求珍宝救贫民的故事,深夜读来,令人心潮澎湃。这种菩萨道行者是可爱的,我体会过。

(15)、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16)、这一二年,我身边的人大都渐渐显露出倦怠之心。

(17)、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8)、于是便有了诗最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可以在这里领悟到人生真谛,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把它说出来。

(19)、在单位,“笔杆子”是一个很苦很累的岗位。很多人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久了都会心生厌烦,廖家全也不例外。无休止地挑灯夜战、加班加点,让他早早地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他也偶尔会生出逃离这个岗位的想法,但静下心来,他又常常自我反思:自己的阅历、性格更适合做文字工作,虽然这样苦点累点,但毕竟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果让鲁迅去打篮球、让穆铁柱去写杂文,恐怕他们都干不好。既然从事机关文字工作是自己的特长,而组织和领导又需要,何必再去东想西想呢?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让他萌生了“人岗相适是我的选择和追求”的朴素想法。在这种朴素想法的潜移默化下,廖家全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他甚至主动向领导提出在单位提拔任用干部时,组织上不需要考虑到他,他说自己在文字岗位上工作虽然辛苦,但更能找到“人岗相适”的充实和自信,组织和领导要把重要职务和岗位留给更适合的同志。

(20)、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5、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意思

(1)、但最后的时光,他坐在自己的小屋里,身体正在溃烂消亡,安静地听着涛声,四面墙上密密麻麻是他的画,那种神态,却令人产生深深的敬畏。

(2)、真正的淡泊名利是一个人在一定领域取得了成就后,对待名利的正确态度。名利只是过眼的云烟,转瞬即逝。当你获得一定的财富和地位后,仍然能够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不把名利当作炫耀的资本,不躺在昔日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能够一直前行,积极进取,这便是淡泊名利的真正含义。

(3)、不管怎么挡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心钱钟书夫妇的人越来越多,仰慕他们的来访者络绎不绝,特别是“钱迷”们,严重搅扰了他们的生活,杨绛只好一次次出面挡驾。

(4)、我有时想,什么才是一个人能真正拥有的东西?

(5)、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

(6)、《饮酒·结庐在人境》就是一首这样的“醉语”,它借酒为题,写出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流露出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7)、何为利?利,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获得安身立命的谷物的意思。它同样有如何得到,正用反用的问题。

(8)、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送给他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9)、讲读古诗词,分析诗人形象,大概率会碰到诸如淡泊名利,放旷豁达一词。其实那些所谓淡泊名利大多是文人墨客在仕途中不得志的自我安慰。试想,陶渊明如果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那么还会选择一条隐居的道路吗?实在是不得已罢了。

(10)、20世纪80年代,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被导演黄蜀芹编成电视剧,其中的金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家喻户晓,引起了一股“围城热”。

(11)、《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12)、凡人说自己淡泊名利,让人笑掉大牙,好像自己拥有过名利似的。所以别总把淡泊名利挂在嘴上,压根就没有名利可淡泊。老是说自己淡泊名利,也许是掩饰自己的不思进取,给懒惰与颓废找个理由。

(13)、“淡”和“泊”都是形声字,《说文解字》说:“淡,薄味也,从水,炎声。”“淡”的本义指味道不浓,如《管子·水地》中有“淡也者,五味之中也”,《世说新语·言语》中有“其水淡而清”等说法。后引申为“淡泊、恬淡”之义,“淡”也成为中国哲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泊”:“洦,浅水也,从水,百声。”“洦”是“泊”的古字,今字写作“泊”。“泊”本义即为浅水之貌,引申为停泊、停船靠岸之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浅水易停,故泊又为停泊。”“泊”另一个较为常见的含义是“淡泊、恬静”,《康熙字典》说:“又澹泊,恬静无为貌”,《道德经》中“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的“泊”就是用的这一含义。先秦道家尤为推崇“淡泊”,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在告诫世人不要过分追求身外之物,要保持纯朴的天性,保持内心的安静恬淡。庄子推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淡泊境界,反对“人为物役”,主张过自然恬淡的生活。

(14)、一颗万物美好,我在其中敏感的心;一种抵御庸常生活,放置小小乐趣的爱好;一份念及温暖莫名动容的感情;关心你的人,你爱的人,好朋友……

(15)、而一旦有了意志的枷锁、外在的追求,也就破坏了自然的本性,那时的山气和飞鸟也就截然不同了。由此可见,陶渊明遵循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6)、          读世界,思人生,传递智慧之光

(17)、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18)、在今天,有人多少人为一己私利斤斤计较,千方百计把“公家”的变为“私有”的。

(19)、杨善洲工作繁忙,一心为公,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

(20)、杨绛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种与世无争的淡泊。

(1)、钱钟书经常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诚恳的奉劝他们别研究什么《围城》;

(2)、    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也是一名默默耕耘的文字工作者。回望过去,艰辛伴随收获;展望未来,奋斗未有穷期。今后的工作中,他仍将用勤奋书写每一天的工作履历,用行动时刻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用淡泊不断为自己的人生涂抹底色。

(3)、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妻子专程跑去找他,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

(4)、中年男人们上有老下有小,头发渐疏肚腩凸出,油腻气闻风三里,却在一晚接一晚的应酬酒局里自我麻痹。吹吹牛皮,说说女人,晃晃骰子,好像自己还身处那个喝烈酒,恋美人的旧江湖;

(5)、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