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孟子的名言
1、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 解释成现代白话文就是: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7)、(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8)、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1)、(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12)、(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3)、父母的命令,媒人的话语。指婚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14)、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去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进而去爱护全天下的孩童。如果能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就是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也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15)、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而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最终只会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这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7)、译文: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18)、(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1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出自《孟子·告子上》。如果不能够同时得到,那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这句话用来比喻当想要的东西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会选择重要的那一个。
2、十句孟子的名言警句
(1)、贫穷的时候,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修养自身的品德。得志的时候,就会兼济天下。
(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简评:谦虚恭敬的人,觉得不会去侮辱别人;一个生活俭朴的人,绝对不会去掠夺别人的东西。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6)、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孟子·尽心上》
(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子·滕文公下》
(8)、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9)、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出自《孟子·媵文公下》。
(11)、(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1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3)、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5)、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16)、简评: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长久;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一定会招致灭亡。
(17)、简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人的成就,和他所吃过的苦,往往是成正比的,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练,很难变成真正的强者。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9)、出自《孟子·尽心上》。自己不如别人,还不惭愧,怎么能够比得上人家呢?
(20)、出自《孟子·尽心下》。不信任贤德的人,国家就会空虚。不讲礼义,上下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政事,国家的钱财就会不足。
3、关于孟子的名言
(1)、(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2)、原典大意: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5)、(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6)、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果想要使得天下天平,当今天下,除了我还有谁呢?
(7)、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10)、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
(11)、治理国家不去违背耕种的时节,这样便会有吃不完的粮食。不使用细密的渔网去捕鱼,这样鱼类便吃不完。
(12)、简评:心才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所以修心的人,才可以治理天下;不知道修心,只知道修身的人,只能被别人来治理。
(13)、(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5)、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17)、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1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9)、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 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20)、反思: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物质优裕的时代。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精神世界充斥着浅薄的搞笑娱乐。他们稍遇挫折或不如意的事,便使性子,甚至做出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培养其自立节俭的好习惯。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磨难意识的教育,适时组织开展野外生存体验等活动,提高其磨难承受力。
4、孟子名言50句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3)、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出自《孟子·尽心下》。不实行仁义,而获得一个国家的人,这样的事情是有的。但是不施行仁义,而获得天下的,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出现。
(6)、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孟子语录
(10)、我对于《孟子》真的感情很深很特别,特别之处在于,《论语》、《传习录》我是通过看书的方式进入的,而《孟子》我是朗诵着进入的。
(11)、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14)、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5)、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16)、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反思:今天,许多年轻教师初涉教坛,却表现出对儿童的厌恶,所以,体罚、责骂甚至侮辱学生的事件屡屡出现。
(19)、(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0)、 解释成现代白话文就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