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摘抄及感悟合集15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13 10:13:14

论语摘抄及感悟

1、论语摘抄及感悟文章初中

(1)、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想。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信誉,否则没人会信任你,你什么都做不了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列子。我爸爸的朋友陈一则一点都不守信,如果你叫他帮你做什么事,他很快就会答应,可是过了三天,他肯定什么事都不会帮你做。所以长大后,没有人信任他,他什么工作都做不了。

(2)、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论语读后感范文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级的事。虽然我学的时间不长,但我坚持每天弹奏练习,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从不放弃。考级前的一个月,我把乐理知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复习,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考场上我轻松应对,最终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级。

(4)、1)在每一章面备注此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对整部《论语》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5)、                         初一20班 刘博宇

(6)、所以选择相同频率的人,因为他们给你触动的点会更多,你提取起来会更加便捷,也会更指导你成为生活的智者。

(7)、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8)、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的认识。所以治学问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

(9)、(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1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1)、      看了之后,都无法面对锡兰红茶了。

(12)、孔子说:“学习了之后,时刻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正是君子所为吗?”

(13)、投稿邮箱|1059466451@qq.com

(14)、跳着读。有时候不按顺序的读。想读哪章就读哪章。重要的是尽快读完全本。

(15)、对颜渊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仁”,是孔子提倡的人生哲学,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关于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他一贯坚持的,也指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其次是人格的塑造,或者说是自我修养。在孔子看来,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儒家还非常具有反省精神。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也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我有一次在背散文《背影》时,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背不出来,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并认真地去思考,理解了其中的含意,最后,终于熟练地背出来了。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这是我在论语里面学到的知识那你呢!论语读后感12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和终身学习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20)、好啦,我就先介绍这些,剩下的下次再介绍。论语读后感11《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2、论语摘抄及感悟合集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新论语》把孔子评价弟子的所有言论都集中在一起,便于初学者阅读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对颜渊、子路、子贡三位弟子的评价。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

(5)、吾等凡俗小辈,更需要有一颗诚敬清澈的心,才能在变幻莫测社会里,戒骄戒躁,保持谦逊平和,保持心灵的从容和淡定。此之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6)、“一以贯之”是为学之道的第二法器。也就是围绕自己的专长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只有建立体系才能看到全景,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知识”≠“认知”,“认知”停留在“知道和理解”的层面,而“知识”则上升至“判断与选择”的层面。真正的知识就像哪吒的乾坤圈和混天绫,能够增长你的本事,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

(7)、也是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朱熹云:“弘,廓而大之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而不是用道来光大人。所谓以人为本,人正是在弘道的过程中,强化修养,提升自身,认识世界。“道”绝非是装点门面、哗众取宠的工具,否则与道便是渐行渐远,陷入疲累而迷茫的状态,苦苦挣扎。

(8)、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9)、诚信是镜,照出灵魂的善恶美丑,值得我们精心擦拭保养,在污泥浊流前自警自励,不为所诱,守护灵魂,让她始终明亮光洁;

(10)、         这是一个故事集,看了之后非常难受,一段印象最深刻的摘抄如下:

(1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一种是,洁身自好,不肯媚俗于权贵,追求自己的内心理想,远离喧嚣。譬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优雅高洁,魏晋七贤之类的放浪形骸。

(13)、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才能委以重任,所委托之事才能顺利发展。

(14)、(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15)、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16)、我读完《论语》中的《学而》篇,明白了孔子在学习中,他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习到的东西要巩固起来。他说:“学习会了的东西,时常温习一下,不也很有乐趣吗?”温习就能熟练,熟练就会有创造,所以他又说:“温习旧的,能产生新的心得。”

(17)、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一个不讲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

(18)、(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19)、孔子说:“有三件事,以此为乐是有益的;也有三件事,以此为乐是有害的。乐于以礼乐约束自己的行为,乐于称赞别人的优点,乐于多结交德才兼备的朋友,都对身心有益;乐于骄纵自己的欲望,乐于闲散游荡、无所事事,乐于经常宴饮寻乐,都对身心有害。”

(20)、自从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别是读到雍也第六第八章:

3、论语摘抄及感悟手写图片

(1)、因此,我们更应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这样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追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同时,我们也看到,因失去诚信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来:商纣失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吴三桂失信,留下千古骂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用毕生的精力着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传遍全世界。民间也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

(2)、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获得快乐: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不要有畏惧的心理,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难题。就像解答奥数题,总是从最简单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当你解开难题的时候,快乐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这时学习不也变得快乐了吗?

(4)、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伤痕闯过来的。全世界都惊叹于我们,因为我们的一种信念,孔夫子就是一个很叫信念的人。论语读后感7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每天都要读书,不仅仅是课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我喜欢看的课外读物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儒家学派的语录集——《论语》。虽然我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十分深奥的道理,但我依然想用我浅薄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5)、    人类社会流行病传播?群居。高流动性。生化武器,成本低,效果好。在某个无法预测时间,会给人类一个灾难。

(6)、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有限的情感、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8)、      表演:Play(玩),培养孩子的信念感。表演的好处:讲话清楚&释放表达。好的表演:真听、真看、真感觉。

(9)、“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精通。“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好的***家,不但要是一个演员,还得是一个十分敬业的演员,演什么像什么,真实生动,惟妙唯肖,能文能武。

(10)、    经过幽默氛围很多种。但是任何情况下,几乎任何事情都能让我们笑,因此幽默应该被看做一种过程。笑源自大脑中情感与思想的交战,帮我们解决困难的感情。大脑梳理细节、处理矛盾的副产品。大脑为了让自身正常工作,总是在自我奖励。

(11)、言内之意: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欢谋乱的人,则从未有过。君子做到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原则树立后万事万物也就能顺利发展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基础!

(12)、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3)、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14)、孔子还是一个有情的人,这也是我亲自读《论语》最大的收获,这使我认识到:孔子不仅讲理,也讲情。读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即父亲做了坏事,儿子应该要为父亲隐瞒,反之亦然),感动得流涕,孔子在这里就没有讲人应该做什么,而说人必须做什么,讲情分了。孔子讲孝悌之道,不是抽象的,而是切实的,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为了对父母尽孝,我们应该“危邦不入,乱友不交”,这些都表明,孔子对人性的洞见是深刻而实际的。同时,孔子认为人不应该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孔子反对“乡愿”(反对那些总是和事的老好人)……这些都表明孔子是一个具有人的正常情感的人,是一个鲜活而具体的人,是一个有情有份的人,这当然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在两千年来的做事态度,至今犹然。论语的读后感5今年暑假里,我在农家书屋里发现了一本经典之作《论语》,后来一个月我和她交上了朋友。渐渐地,我知道了《论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15)、还有一句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识是这样的:父母年龄,不能不知道。一因长寿而喜,一因年高而惧。

(16)、(论语原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7)、(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18)、(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取长补短。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处处留心,处处都有老师。

(20)、(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4、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1)、生活是残酷而美好的。人生之所以短暂,是因为它从不给你彩排的时间,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4)、庄子里有一这样段:惠施说有个大树很大,但是什么用也没有,说庄子的学说就是这样,不被世人所容纳。庄子说,你有这样的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5)、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学习和思考,以至于连吃饭都经常忘了;总是处于快乐之中,以至于把一切忧虑都忘了,甚至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罢了。”

(6)、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表面的花言巧语的人,缺乏真诚的内心,的确,大道真理是以相反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面看起来荣华,内心可能无比空虚,看起来沉默,但内可以心充实自在丰富,而日常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人,就是典型的巧言令色,善于做表面文章,我们要抛弃巧言令色。

(7)、这句话的意思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8)、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9)、然而,起初我却对孔子有着极大的成见,认为他是一个腐朽的老头子,只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对这一句话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还时常想着孔子的母亲不也是女人么,当读到孔子的文章时,便和同学用恶毒的话来数落孔子,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孔子,孔子所说的: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而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和现在的语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真应该要学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现同样的笑话来,我也明白了不能够只因为个人的片面观点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而是要根据长久的观察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优劣。论语读后感8我从三年级开始读论语,到现在会背好多了。里面的每一章都使我有新的感悟,但是让我最受益非浅的还是那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的好句子摘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1)、综合以上三句话,这貌似教导,实质应该是献策。用人之道,在于人品,其次才到能力。如想国家顺利发展,应重用“仁”者。

(12)、    什么动物对我们最重要?是鸡,经济命脉。鸡的驯化至今是一个迷。但是推测,家鸡的驯化是多地多次的,而且祖先很可能不止一个。家鸡的养殖效率高得惊人。而且还可以产蛋。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论语原文)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5)、(赏析)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16)、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7)、(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8)、       看了之这本书之后,都没有办法面对美味的东星斑了。

(19)、这不就是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而吃了大亏吗?我还读过宋朝的大学者苏轼读书能“过目成诵”的故事,也是和他勤学苦练,坚持“温故而知新”分不开的。

(20)、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要经常去温习功课,每次都要用心去学。每天提醒自己为他人办事是否尽心,同人相守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字而是如何在学习中领悟文章深处的真谛,所以孔子提倡实践,将所学到的东西反复揣摩真正掌握才能体会到喜悦。

5、论语摘抄及感悟300字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lìyì)(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2)、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告诉我们:“李密自幼好学,勤奋,在地方负有名望,多次下诏要他现任要职。这时他的祖母已96岁了,李密珍惜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美好日子,不忍心远离祖母。文章读来催人泪下,感动了皇上,同意他暂缓征诏,还让当地官员提供赡养他祖母的生活费用,待他祖母去世,又特准他在家服丧后,再出来做官。”

(3)、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基本学懂《易经》(即《周易》),按照其中的道理待人处事,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4)、(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5)、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确立了安身立命之本;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能够做到‘知天命’;六十岁能够做到‘耳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同时不逾越规矩。”

(6)、       冥想,其中之一是100岁时想和自己说的话。

(7)、举例:关于“学“,”勇”,“仁”,“德”,“道”等的阐释,分别归类总结出来。

(8)、点评:与朋友相交,要言而有信,言而不信,那就算不上朋友了

(9)、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每天要复习,回家写完作业后要复习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巩固知识点,不会的问题及时要问老师,以前学过的知识也要复习,难的题要多做几遍。

(10)、言内之意: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於改过。

(11)、我也很喜欢这本书里面的孔融,他少年时为了帮助被坏人诬陷的一位好官张俭,他们一家人被朝廷抓了起来,他们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希望自己的家人能被释放,不要受到处罚,最后是哥哥顶罪,母亲和弟弟被释放了,通过母子三人争死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孔融一家人浓浓的亲情浓浓的爱。论语读后感14我们从一年级就读过《三字经》、《弟子规》,现在我们四年级了,开始读《论语》这本书,其中”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让我很有体会。

(12)、生活里我们面对负能量人群,面对社会黑暗,用适当的恶行惩罚恶,用善行回报善。

(13)、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14)、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15)、自从我学习了《论语》以后,我有了许多生活上的进步;每天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孝顺父母……虽然孔子所说的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是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论语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我自己是怎样做的,孔子是怎样要求的,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16)、《论语》的句子并不长,但每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大家都可以去看看这部著作,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论语的读后感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来自《论语》这本书。但是你真的理解了吗?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再来温习,不是很欢乐吗?有远方的朋友赶来相聚,不是很欢乐吗?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道理也在论语中体现了,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讲,父母在时,不能远游,出去时要告知父母方向……

(17)、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9)、    这本书也没有读完。非常难读,一方面专业;另一方面有发散,更像是探险家的心路历程。

(20)、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1)、在提升自己文化底蕴的同时,她反思课堂教学如何避免形式上的华丽,追求内容上的质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她细细地分析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大胆地删除不重要的知识,提炼精华出每一节的重难点,适度地拓展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围,她的这些观点用红笔满满地整理在自己的教学用书上,年年更新补充,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向课堂的每一分钟要质量。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生物课了。学生陈奕霖在给宫老师的一封信中写道:“您的授课水平真的很高,就生物学来说,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

(2)、(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这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盲目的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的。只有在学习中思考,使知识深化和升华,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4)、    这是陈钢老师的推荐书,是星巴克创始人的自述。道理和《爱溜冰的凯蒂猫》很像。当然,现在还有更传奇的《钢铁侠——马克思》。

(5)、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6)、愿车,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

(1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11)、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约束自己,也不能获得长久的快乐。仁者因为做到了“仁”,所以任何情境下都能安然自得;智者(有大智慧的人)因为做到了“仁”,所以可以给身心带来益处,任何情境下都能怡然自乐。

(1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13)、人生遇到不如意或困惑,我特别喜欢在书中找答案,而每次寻找,都能找到。我总是将其看做神启,觉得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读到我想找的答案后,我会兴奋的很久都将微笑挂在脸上,遇见我的人一定以为我遇到了什么好事,其实只是找到了困惑已久的人生答案而已。

(14)、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5)、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20xx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16)、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必须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就撒谎骗人,而自己在后面吃更大的亏。论语读后感6论语是我国的一部文学瑰宝。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有多么重要。那里面的话令人受用终生。

(17)、(赏析)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论语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20)、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下属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1)、2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在《百家讲坛》、甚至各大视频网站热播,宫老师打印了有关《论语心得》所有的文字资料并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渐渐地,宫老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教育理论在无形中增长,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区各级论文评奖活动中获奖。2000年至2001年间,分别获得临淄区教学能手、临淄区优秀任课教师、临淄区优秀教师的称号;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中,先后六次获得山东省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壹等奖、贰等奖、叁等奖的荣誉。

(2)、(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孔子说:“有了智慧,快乐就会像流水一样持续不断,有了仁心,快乐就会像大山一样醇厚悠远。有了智慧,就可以做到在纷扰中怡然自得,有了仁心,就可以做到在宁静中恬淡享受。有了智慧,就能做到快乐恒久,有了仁心,就能做到寿命悠长。”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论语 》中有一句令我感触颇深的话,是《为政》篇里的这一段:“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非勇也。”明明不是你的祖先。你去祭拜,就是谄媚。应当站出来担当的事情却畏缩不前,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夫。这样的金刚怒目,正气凛然的表达思想的句子,在孔子的章句里并不多见。用现在的话说,一向温文尔雅的夫子已经出离愤怒,直接开骂了!你们这些认错了祖宗的东西,明摆着不是你家的坟头,里面埋着的也不是你的祖宗,你却非拜不可,非要趴在人家的坟头上哭嚎不可。这样不知羞耻去巴结讨好强势力量的勾当,不是世风堕落到了极点,是没有人能做得出来的。“谄也”二字,就等于骂人是一个“大马屁精”,以孔子那样深厚的修养、儒雅的风度,不是悲愤难抑达到极致,是不会这样说的。

(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开始读《论语》,这是个行动力的问题。道理很简单,胖子瘦身,旱鸭子学游泳,一样的道理,空有理论知识没用,不做行动派都是枉然。不读《论语》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  也只是个名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知道读书好,也好读书,往往读了很多杂书,翻开经典就半途而废。

(8)、感恩经典,致敬先贤,提高中华民族教育自信,从你我做起!

(9)、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真正乐在其中的人。

(10)、《论语》中还提到:做了好事不一定要别人知道和理解。不管别人理不理解,知不知道,都应该多做好事。还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道德的人。虽然,孔子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孔子思想却代代相传。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正直,谦逊,与人为善的人,即使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也要做好一颗螺丝钉。论语的读后感3妈妈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一本很精美的书,上面有大大的两个字《论语》。

(11)、《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一部语录著作。本书涉及政治、文学、哲学、道德和教育的道理,是儒家经典作品之一。朱熹把《论语》连同《大学》、《中庸》、《孟子》称为“四书”。

(12)、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13)、(赏析)这是曾子的话。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14)、(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15)、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第十六》

(16)、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17)、《论语》是一本“老古董”。年轻人很少由喜欢它的。他们多半认为,都21世纪了,谁还去看古文啊!尽管这样,还是有人喜欢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爱屋及乌才喜欢《论语》的,就决定读读它。读后觉得,他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们为人处世。我最欣赏的是他“以仁为本”的思想,他的胸怀和他的学问一样大。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19)、记得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到了30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20)、孔子说:“《关睢》这首诗,(情感表达适度,有节制),既不过分快乐,也不过于忧伤。”

(1)、(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2)、        *不因地域束缚——“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如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呢?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在舒适区边缘。就是要关联各家的“触动碎片”,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没错,建立个人知识体系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他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掌握那些最能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近的知识。

(5)、程子就是程颐,程门立雪就是北宋杨时“立”在他的家门口。程子是以《论语》为例,谈读书方法,就是“知行合一”。

(6)、其中,我最喜欢一节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7)、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吗!

(8)、读了《论语》这本经典著作,让我对孔子有了更多的崇敬,我深深地感到,孔子和《论语》,不仅对封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中学生,乃至对我们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和指导力。

(9)、诚信是火种,需要我们悉心守护,不但把它散播开来,成就燎原之势,而且把它薪火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光明和温暖。

(10)、(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