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勤俭节约的好故事78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14 09:18:36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言

1、关于勤俭节约的真实故事

(1)、不要过分埋怨别人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你能与狼共舞,适应社会,才能实现你的理想。一些事业有成之人士忍受事事非非、评头论足、指指点点,真是忍辱负重。没有代价,确实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千万不要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2)、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4)、如何“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朱德主张:“衣、食、住、行以及日用等方面,无论是现金和物资,凡是可以不花的,就尽量不花;凡是可以少用的,就尽量少用,节省下来的现金和物资,都应当储蓄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同时,每一个人都要做到节约,因为“一人浪费一点不得了,一人节约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家庭临时开支的需要,也能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5)、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6)、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7)、隋唐再造一统后,吸取西晋斗富奢纵的灭国教训,勤俭成为上至皇室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价值追求,尤以隋文帝、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为甚。

(8)、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9)、朱德不仅自己做到勤俭节约,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子女独立生活以后,朱德经常教导他们要学会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过日子,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女儿朱敏刚参加工作时,生活没经验,花销无计划,经常成为“月光族”。朱德便教女儿勤俭持家的方法,要求她每个月有计划地把一些钱存到银行,“这对国家有好处,对自己也方便,有急需的时候可以取出来用,也可以支援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志”。有时,朱德还会突然询问子女油盐酱醋和各种米面的价格,借此考察他们是否会过日子。

(10)、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11)、1963年,朱德在广西桂林视察工作期间,每餐剩下的豆腐乳,他都告诉服务员不要丢掉。在他看来,做豆腐乳的黄豆是农民洒汗水种出来的,要制成腐乳又要经过工人多道工序的劳动。因此,如果吃不完就倒掉,那就对不起农民和工人了。朱德在饮食上的节俭,不仅体现了一种习惯,更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1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传》

(1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选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4)、厚葬无益于死者。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

(15)、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16)、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6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17)、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18)、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9)、朱德说旧了、破了的衣服“补补能穿”,绝非板起面孔教训人的虚话,在给破旧衣服缝补丁上,他是很有心得的。抗战时期,有一次朱德看到警卫员往衣服的旧补丁上缝新补丁,便传授起技巧来:“补衣服也是有讲究的,要先把旧补丁拆下来,再缝新补丁,这样补上,才板正牢靠。拆下来的旧补丁,还可以打袼褙、纳鞋底。”一个在补衣服上都有“讲究”的革命领袖,生活中的俭朴可窥一斑。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勤俭节约的好故事

(1)、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2)、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3)、在节俭方面,文帝对诸子也是严格要求。他曾告诫太子杨勇,“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因奢华而得长久者”。杨勇与秦王杨俊、蜀王杨秀等诸王之所以被废,固然有政治斗争的原因,也和他们生活上的奢纵有莫大关系。而文帝没能识破杨广简约朴素假面具背后的穷奢极欲真面目,更是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

(4)、在朝廷大臣的竞相炫富和武帝的推波助澜下,新生的西晋王朝不但没有一点新朝气象,反而很快气息奄奄。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八王之乱兵连祸结,西晋统一全国仅37年就被乱华的五胡所灭,导致中国古代历史进入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时期。

(5)、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7)、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8)、1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使你的家庭财产再多,也要记住这句话。

(10)、1当花的,十个钱要花,不当花的,一个钱要省。谚语

(11)、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2)、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13)、宋代的开国明君赵匡胤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不菲的成绩,还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好皇帝,建国后一切从简,就连宫室里的窗帘都是用很廉价的青布做成,素日里的衣服都和一般的小吏一样,并没有因为身份的高贵而日渐奢靡。他的节俭还体现在内宫里,宫女太监也只有仅仅的300余名就这样赵匡胤也觉得浪费便又遣散出宫50余人。

(14)、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5)、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16)、7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7)、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小故事。勤俭节约可以是,节约吃穿用度。

(18)、赵匡胤的节俭不仅仅是对待他人,对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又一次半夜起来他非常想吃羊肉,但是又忍住没有下达命令。侍奉在侧的人对他说,皇上有什么事情就吩咐吧,赵匡胤竟忍住没吃,并感叹道,如果我说了,他们必定每天要杀一只羊了。

(1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20)、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3、关勤俭节约的故事

(1)、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2)、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3)、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4)、由于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以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

(5)、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6)、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8)、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0)、例如,晋代的何曾,当了太傅,喜欢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11)、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12)、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1/1/10和1/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13)、1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

(14)、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16)、邓小平一生简朴,从不奢侈浪费,也不讲排场。每到一地参观视察他都要求不妨碍群众,不搞迎送,不请客,不断绝交通。

(17)、1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9)、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20)、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4、关于勤俭节约的经典故事

(1)、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我国的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一些人认为,再提勤俭节约似已不合时宜。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勤俭节约决不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一定意义上讲,勤俭节约之风盛行,还是奢侈浪费之风泛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3)、1963年,朱德在广西桂林视察工作期间,每餐剩下的豆腐乳,他都告诉服务员不要丢掉。在他看来,做豆腐乳的黄豆是农民洒汗水种出来的,要制成腐乳又要经过工人多道工序的劳动。因此,如果吃不完就倒掉,那就对不起农民和工人了。朱德在饮食上的节俭,不仅体现了一种习惯,更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4)、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朱德终其一生都在坚守和倡导的优良作风。1960年10月30日,朱德作诗一首,把勤俭节约上升到真理的高度。诗中写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这种感慨,是他长久躬身实践的总结。

(5)、异想天开的事情是没有的,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6)、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有一种品质叫光盘。

(7)、18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8)、节用裕民、俭以养德。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9)、只要有机会,孔子就会赞美节俭的人。在卫国时他曾经高度赞美卫国公子荆,说:“这个人很善于处理家务,刚刚有点财产,就说:‘差不多够用了。’稍微再有一点,就说:‘差不多齐全完备了。’再丰富一点,就说:‘差不多完美了。’”

(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形容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篇推动节约能源,落实优质环境。

(11)、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

(1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13)、提倡节俭是孔子一贯的思想,阅读全部《论语》便会产生很强烈的这种感受。《论语·子罕》第三章是这样记载的:

(14)、春秋末期,昏庸的晋灵公派人刺杀大夫赵盾。刺客钻进赵家后,见赵盾正在吃晚饭,餐桌上只有一条鱼。按照春秋时期的饮食等级制度,赵盾身为卿大夫,按级别可以享受一餐吃掉一头猪的生活待遇。而一餐只吃一条鱼,是普通士人的用餐标准。

(15)、Dontsave,goldenbotheside.

(16)、—— 诸葛亮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8)、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