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孝
1、孔子孝道名言二十句
(1)、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孔子名言
(2)、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3)、《围炉夜话》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孝,乃善之根、善之本。
(4)、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10)、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11)、(译文)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2)、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3)、心情好,自得福寿。所以人品不仅是最好的风水,还是真正的风水。
(1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卷致思第八》。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16)、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17)、(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0)、一个人对待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和睦交好,谁能相信他会对朋友真诚友好呢?这样的人又如何交下真心的、有益的朋友呢?
2、孔子名言中关于孝的句子
(1)、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莎士比亚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4)、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清)李毓秀《弟子规》。
(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译文)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2)、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13)、感恩是爱。爱有许多种爱,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我们对穷苦人的爱,那是真诚的……所以,感恩是是爱。
(14)、(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7)、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8)、(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9)、所以孔子教导弟子的:“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对治的,正是这种病。
(20)、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3、孔子孝名言警句
(1)、拓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个人修养的十则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3)、《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4)、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孔子《大学》
(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论语警句论语警句
(8)、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9)、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0)、《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15)、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6)、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1)”
(1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8)、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9)、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是乐观。感谢对手,感谢敌人,是乐观。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好处,从而去感谢它,是乐观。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20)、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4、关于孔子孝的名言警句
(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3)、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7)、“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先贤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了:
(1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3)、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4)、翻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7)、(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18)、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20)、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孝道”,中国古代把孝看作百善之首,在汉代,一个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荐去当官的,这叫“举孝廉”,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汉代皇帝的谥号中就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我们熟悉的汉武帝,就是“汉孝武帝”。
5、孔子孝道名言
(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3)、(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古今贤文》所谓“万恶淫为首”,是有大道理在的。
(5)、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6)、(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8)、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2)、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13)、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14)、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16)、(译文)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 ;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1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19)、《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20)、(译文)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却又不会超出规矩。
(1)、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4)、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6)、(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8)、(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0)、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
(1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13)、(译文)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4)、(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15)、(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17)、(译文)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8)、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与利益无涉,而是出于道义。如果牵涉到利益,往往就产生很多纠葛。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0)、所以林则徐《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扑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释义)孔孔子说:“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3)、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7)、(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9)、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0)、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11)、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由名人名言网特别编辑
(1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14)、(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5)、感恩是感谢。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所以,感恩是懂得感谢。
(16)、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劝报亲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