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什么错误73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15 09:07:49

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

1、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

(1)、历史学家未曾忽视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只是将其置于次要的位置。《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独到之处在于,贾雷德·戴蒙德重新将地理环境置于影响人类演进的决定性地位,较孟德斯鸠等“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其贡献在于:利用生物学等多种科学学科所提供的新知识,为地理决定论的观点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与例证支撑,拓展了地理决定论的理论深度。以下将聚焦于此书,就此作简要阐述。

(2)、(28)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3)、虽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命运的影响的思想在科学上远不是新东西。希腊和罗马的著作家早就不止一次谈到过”但就它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而言,则与法国的孟德斯鸠和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有关。(5)毫无疑问,孟德斯鸠(1689~1755)被后人公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4)、人同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生理、心理,人口分布,种族优劣,文化高低,国家强弱,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等,无不听命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支配。这种理论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产生,当时对否定封建社会关于神的意旨决定社会发展的观念,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5)、三张地图,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却隐隐展现出一条80年前画下的线---“胡焕庸线”,也叫“黑河-腾冲线”,沧海桑田,唯独这条线没变。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经过数月的测算,将黑龙江瑷珲(黑河)与云南腾冲相连,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一连,将古籍中的文学记载量化,也预言了中国未来近百年的区域发展

(6)、中国主德重德,中国儒家政治文化讲求礼,也讲求法,把礼法关系定位为“德主刑辅”,儒家礼法合一的人治政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注重贤良.其注重礼法德刑的关系.强调礼为本、为体、为主,法为末、为用、为辅.

(7)、自列斐伏尔提出空间的三元辩证法,即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象以及表象的空间分别对应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和生活的空间,并将空间社会学推上舞台以来,福柯、吉登斯、布迪厄等后现代社会学家纷纷对空间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8)、麦金德地缘政治学说对世界的划分。图片来源:Arnopeters/wikipedia

(9)、(9)尹以明:《评辛普尔〈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科学》,1986年第1期。

(10)、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11)、●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第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成都“红庙子”繁荣起来

(12)、地理环境决定论把人类文明分为大河文明、海洋文明等,这两种文明之间的差别是很显著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地理环境决定了这种差异并不过分。也难怪人们总是试图根据一个人来自哪里而去揣测其性格特点。这带来了诸如“地域歧视”等社会问题,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老话不得不说是值得参考的。  在图书馆学习比在寝室更容易投入;在学校学习比在家里更容易专注;在安静的环境下效率比较高……至少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吧?有几个人能逆环境而上呢?曾经听说润之为锻炼自己的意志,故意到嘈杂的大街上看书,我也想学他,就在寝室做作业,但是效率低得比蜗牛还爬得慢。虽然说还是有人战胜了环境,但这种人相对少,而且看样子不得了。

(13)、社会网络空间因为人的互动将空间变为“场所”。社会学意义上的“场”是主体间的。有的人“气场”很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吉登斯认为“共同在场的社会特征以身体的空间性为基础”“共同在场是以身体在感知和沟通方面的各种模态为基础的”。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是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25)社会网络空间本质上是个体与其发生互动的其他个体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可视作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社会网络空间内流动着各种规制、权力和资源,个体根据自身惯习在社会网络空间场域内行动。可以说,社会网络空间不仅承载着个体的日常交往活动,还决定了个体的社会资本存量。我们的许多“关系”就存在于社会网络空间,包括强关系和弱关系。一般而言,“关系”多的人,其社会资本存量高,可以支配的社会资源多。

(14)、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Ratzel)集前人工作之大成,于1882年发表了《人类地理学》(Anthropogeography)第一卷,在此论著中,他探索了各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891年他在第二卷中重点分析论述了人类的迁徙与分布的共变因子。受当时达尔文进化论的启发,拉采尔意识到由于存在人的能动性,地理环境的控制作用是有限的。(8)拉采尔的主要贡献在于把人的因素纳入地理学,拓展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中人的精神以及社会的作用。除此之外,他还首次提出“生存空间”概念,即活的有机物在其范围内发展的地理区域。

(15)、(21)牛俊伟、刘怀玉:《论吉登斯、哈维、卡斯特对现代社会的时空诊断》,《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16)、简单来说,他把马汉的《海权论》和自己对于地理全局的理解结合起来,认为地理情势会决定政治走向。他的分析因素,就是世界地图上大陆和海洋的轮廓。他把相连的四大洋看做一体,整个亚欧大陆则是一个“世界岛”,而围绕亚欧的枢纽的“心脏地带”之外,又有两个“新月地带”,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够联合大陆和海洋的资源,又能占据心脏地带纵横捭阖,那么就会有一个世界强权出现。

(17)、第三部分对从粮食生产这一终极原因到病菌、文字、技术、政治组织等近似原因的联系进行了考察。第四部分则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应用于每个大陆和一些重要岛屿,分别以具体的例证,阐释了地理环境在人类演进历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18)、支持者们认为人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此论的代表人物有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的黑格尔和拉采尔。

(19)、(7)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51~52页。

(20)、古希腊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年~前377年)在《论空气、水和地方》论著中,提出了气候决定论而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可以看作古希腊人地思想的一个时代。他通过居住在不同地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论述提出了气候决定论。

2、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什么错误

(1)、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地区,是成都和扬州。唐代成都印刷品已有“西川印子”的专称,当时就流传于日本。

(2)、PS:汕头三模41作为一道再普通不过的41题,最为简便的方法便是表达与梁启超的“地理环境论”类似的观点,并在每一部分进行简略的具体比较。

(3)、    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之中,遵从“自然法”而生活,它根源于我们的生命的本质即自然本能。自然法有四条:和平;寻求食物的意图;相互之间经常存在着自然的爱慕;过社会生活的愿望。由于人类在其本性中存在这过社会生活的愿望,于是便逐渐从自然状态过渡到了社会状态,也就产生了政府。政府制定了处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法律,这些法律就是“人为法”。人为法以自然法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 

(4)、全国人口从此向东南一侧聚集,并随着农业发展稳定增长,胡焕庸线逐渐成型,直至如今。这条线在如今意味着什么?再看一组图片

(5)、同时,梁启超也意识到近代科技的普及正在将原有的地理环境逐步打破,看到了人为活动的巨大作用,这是与孟德斯鸠等西方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者有所区别的地方。

(6)、概略:中国南北地理划分是以长江为界限,春秋以前都是蛮夷蛮荒之地。水道未改造,不太适合农作物,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黄河流域是北方最大的天然牧场,古代交通不方便,为了粮食补给方便大都选择北方城市。例如:咸阳 长安 洛阳 开封 商丘 北京。

(7)、生物学出身的戴蒙德对动物驯化相当有研究,能够被驯化的动物,要足够温和,爱群居,愿在人工的环境中繁殖等。能够驯化的物种很少很少,所以,游戏开档要有马,是需要运气的。

(8)、    伏尔泰像牛顿一样,无法避免机械自然观所遇到的困难,最终不得不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即上帝来充当宇宙的第一推动者。 

(9)、当然,最主要的批评还是来自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历史进程是多个因素推动的,自然因素并不能解释一切,人类也不是一直被动地适应自然、被自然选择。社会的结构和文化是独立的,且一直不断地被人类的创造力所型塑。这一点,其实后来戴蒙德自己也承认了,比如在接受果壳网专访中,他说道:

(10)、很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自己每学期末下的一些决心,然后到了假期都付诸东流了,幸运的是面临这种状况的不只我一个人。我为自己的这种侥幸感到惭愧,也同时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人之本能还是我们这些少数人才有的异质?因为也有一些人总能“随心所欲”——凡事都遵从自己的意志(不是欲望)。这两类人都大量存在。而自己似乎早期是后者,而近来几年却是前者。意志越来越薄弱,环境占了上风。

(11)、治国基本方略问题上中西方政治思想存在差异.

(12)、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主要体现为可以被人类驯化的动植物群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粮食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情况的差异;地理环境同时也导致了其传播的速度差异。而粮食生产正是导致人类发展速度差异的终极因素。由动植物的驯化而产生的农业生产方式能生产更多的粮食,在粮食剩余的基础上形成了规模大的、人口稠密的、定居的等级森严的社会。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中,才能产生出最终造成欧洲对非欧洲地区的征服的诸多直接因素,如此书书名所明示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13)、这些地理特征和人类社会各种特征的联系,受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学理论“启发”之后,更被拓展成了人类适应自然的因果论,甚至进一步为各国的殖民运动和种族主义进行合理化解释——比如,炎热地区的人(特别是非洲黑人)天生就缺乏理智,那么将寒冷地区的智慧带过去、统治他们,就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14)、他自己在官网上也指出,比地理本身更重要的,其实是“知识”——穷国因为地理条件不好就只有坐以待毙吗?并不,而是获取知识,知道自己的弱势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15)、卡梅隆·缪尔在其《农业进步的破碎之梦:一部环境史》中揭示了伴随着欧洲的殖民,欧洲人的优越感和与此联系的对生态的忽视所造成的澳大利亚生态快速恶化,甚至最终导致了畜牧工业的崩溃和大量人口的外迁。笛卡尔将人与自然环境全然割裂的二元论显然是谬误的,杰森·摩尔在《地球的转型——在现代世界形成和解体中自然的作用》中提出一种超越笛卡尔的二元论: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其余部分之间的关系。

(16)、斯大林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以及他关于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在我国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并流行一时的“人定胜天”论完全忽视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7)、伏尔泰继承了法国怀疑论的传统,批判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以洛克的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为基础,阐发了他的启蒙思想。 

(18)、(24)江立华、王寓凡:《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

(19)、梁启超在各方面对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做了分析的尝试。

(20)、错误:用地理环境这种外因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用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不仅不能正确解释社会现象,而且必然陷入唯心主义。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美国的布克尔和森帕尔、德国的拉采尔等。

3、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什么

(1)、这一时期相当多的学者都开始深入考察地理环境的诸多层面,包括地形(巴尔克:自然形态较小而变化较多时,比如希腊,人类能够发展早期理智),气候(康德:热带地区的人没法用理性思考,在温暖地区生活的白人才会有理性和智慧),海陆关系(里特尔: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等等。

(2)、在西方,最为古老的人地关系思想来自于古希腊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30/前420年),基于其在埃及的实地考察,他在《历史》论著中详细描述和分析了人类社会早期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指出人类社会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2)这可以看作人地关系探究的萌芽。

(3)、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认为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观点,即以自然条件的作用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终决定政治架构。这一观点最初起源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人类性格源于气候”一说。其后继者则将其发展,认为地理环境对国家特征与民族性格具有决定性影响。

(4)、②(英)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23页。

(5)、JamesBlaut,EnvironmentalismandEurocentrism.GeographicalReview,1999,89:391–408

(6)、所以,欧亚社会能够得以发展,是抓住了宏大的地域给予的优势机会,而不是欧洲或者亚洲人天生比美洲或者非洲土著要强。文明就像这样滚雪球,一个优势接着另一个优势,层层放大,最终炼出了钢铁,驾驭了枪炮,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7)、麦金德地缘政治学说对世界的划分。图片来源:Arnopeters/wikipedia

(8)、(19)陈薇:《城市社区权利秩序: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8~19页。

(9)、(12)皮家胜、罗雪贞:《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辩诬与正名》,《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2期。

(10)、地理环境决定论逻辑的非严密之处之一是它并没有明确它所指的“地理环境”的界限。

(11)、    伏尔泰继承洛克的经验论,他的经验论思想是在批判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批判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核心“天赋观念论”。他认为根本不存在天赋观念,我们最初的观念乃是我们的感觉,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伏尔泰也不同意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或灵魂不朽的思想,认为灵魂和肉体是统一的。

(12)、AndrewSluyter,Neo-EnvironmentalDeterminism,IntellectualDamage     Control,andNature/SocietyScience,Antipode,2003,35:4,813-817

(13)、从文明系列诞生起,地图上的地形和资源——或者说,地理——就一直在游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是不是要重开一局,小到分城和发展方向的决策,无一不是紧紧围绕地理展开。而在刚刚发售的系列新作《文明6》中,地理的成分更是提升到了史无前例:城市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格子了,而必须延伸出许多分区,每一个分区的效率都几乎完全被它周围的地理条件决定。宗教区周围有无高山可以封圣?学院区是否毗邻大片丛林利于研究?鲁尔工业奇迹要靠哪条河流提供运力?郊区风景是否足以设立国家公园?前线军营有没有渡河屏障可供防守依托?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发展自己的文明时如不好好考虑地理,在本作就已经先输了一半。

(1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在人地互动的场域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地理环境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关系乃至社会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肯定了人地关系中(生态)环境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5)、布迪厄则将空间概念与场域统一起来,并使之与资本、惯习紧密结合,形成了空间化的场域理论。(22)一方面,他认为场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也就是说场域是现代社会世界高度分化后产生出来的“社会小世界”,一个“社会小世界”就是一个场域,如经济场域(或商圈)、文学场域(或文艺界)、学术场域(或学术圈)、权力场域(或官场)等。另一方面,他认为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是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争夺各种权力或资本中所处地位决定的。”(23)

(16)、(26)Lefebvre,H.,TheProductionofSpace,Malden,Oxford,Carlton:BlackwellPublishingLtd,19

(17)、根据题目对于《中国地理大势论》的描述,梁启超通过对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基本可代表北/南)的比较研究得出了在军事、政治上北方强于南方;而在哲学思想上北方比南方更为重视实用。

(18)、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JeanBodin)认为,气候会影响国民性格和对外政策。高纬度的北部地区和温和的气候为建立以法律和正义为基础的政治体系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同南部气候条件相比,北部地区和山区更有助于形成较为严明的政治纪律,而且南部的气候不能激发主动性。他指出行星对地球上居民有深刻影响,住在世界南方的人受土星的影响,过着宗教修心的生活。住在北方的人受火星的影响,变得好战,善于运用机械装置。住在中部的人受到木星的影响,能在法律的统治下过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理解历史的方法》一书中,系统发展了关于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观点。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东方各民族居于优势地位,接着是以地中海沿海国家,继而是北欧各国的崛起。这一切都来自于地理条件的差异。他的观点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建立地理环境决定论提供了重要基础。

(19)、(2017汕头三模)(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0)、(4)[俄]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页。

4、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名词解释

(1)、还有对戴蒙德“政治不正确”的指控:将欧洲(或者欧亚)中心主义作为结果,寻找证据、反推其成功。换句话说,“我们强大、我们殖民,不是我们的错,是我们先天优势太大了,喔还不小心带上了病菌。”但批评者又认为戴蒙德在《崩溃》一书中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谴责又很打脸,“玛雅、复活节岛什么的,他们文明完蛋是自讨苦吃”,有一些双标了。

(2)、这意味着对民族中心、西方中心之后的世界史第三个壁垒——“人类中心主义”的突破,我们不仅要从自然环境中追索人类演进之缘起,更要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类的互动,这将是人类演进得以延续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学者新的使命。

(3)、不得不说的是,戴蒙德的涉猎之广,所跨的学科领域之多,都是让人惊讶的。从老本行生物学、生理学,到后来发Nature的生态学,然后地理学、社会学甚至政治学等等,都在他的论述范围。他在新几内亚做的其实是鸟类生态,但是在对当地部落的观察中,对文明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自由是人的天性,但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任意胡来。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由此可见,自由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5)、③(法)亨利·贝尔:《环境之于人类及其开发土地的影响》,《大地与人类演进: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英译本序),(法)吕西安·费弗尔著,高福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版,英译本序第8页。

(6)、这些思想家的影响可谓深远,也因为这样,不同人群所在的地理环境,演变成了最早的“地图炮”,例如罗马人严肃,希腊人无忧无虑,非洲人狡猾阴险……等等。

(7)、以国家贫困标准和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来看,悬崖村及其村民是十分贫困的。显而易见的是,其贫困与其所处地理环境极其不利有关。问题是:除地理环境因素外,有无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使其长期贫困?本文尝试以悬崖村为切入点,以地理学和社会学的想象力,从空间(space)维度解析彝族深度贫困的原因。

(8)、物质生活空间乃是列斐伏尔“空间实践”的基础,是空间“被感知”的维度,同时也是舒茨所说“生活世界”的日常实在,物质生活空间承载着人的功能性活动,“物质空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现实的生活环境”这里,我们可以将地理环境部分地理解为物质生活空间,它是一种可见的日常实在。

(9)、一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在黄河流域,这条大河位居北方,所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北方区域,这就为以后华夏民族的繁衍定了一个天然的部落、群落基调,这样的话,封建社会帝王的潜意识中认为根在北方、利在北方。

(10)、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法学家孟德斯鸠的地理决定论。在名作《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相当深入的剖析。从生理、心理、气质,到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一切都来源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冷热。“在寒冷的国家,人们比较勤劳;在炎热的国家,人们比较懒惰。在寒冷的国家,人们的品性纯朴,性情率真,邪恶少,美德多;在炎热的国家,人们的行为往往越出道德的边界。”看着是不是很眼熟?

(11)、由此可见空间具有多维性。日常生活嵌入空间,空间亦被日常生活形塑。从空间性质出发,空间可三分为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而从人所要面临的外部空间背景来说,可将空间进一步细分为物质生活空间、社会网络空间、制度空间、文化空间和公共空间。

(12)、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见下表)。

(13)、因此,悬崖村及其村民生活上的贫困,既有地理位置(自然因素)上的不利性影响,也有社会空间转换(社会因素)上的各种限制,更有来自彝族先民躲避战乱的初心(历史因素)的延宕。要真正缓解悬崖村及其村民的贫困,首先需要消除彝族同胞对历史上“战乱”的恐惧,建立起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其次是弥合彝族贫困村落与现代城乡社区在社会空间上的差距,从制度空间、社会网络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等多维度上促进凉山彝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消除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空间)上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相关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比如易地搬迁、产业发展、教育扶持、旅游开发等,才可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扶贫成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