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翻译句子137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31 08:40:00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道理

(1)、画阁镜中:雕梁画栋的楼阁倒影在水中。画阁,指泉边的古建筑“观澜亭”等。

(2)、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3)、课文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设计得都很巧妙,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4)、(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3)戴嵩:唐代画家。(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6)拊掌:拍手。(7)搐:抽缩。(8)股:大腿。(9)乃:却。(10)掉:摆动,摇。(11)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5)、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6)、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7)、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8)、☆ 藏在书里的作家的心——读《乘着音乐的翅膀》

(9)、师:那重点词句都理解了,咱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0)、(我的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小朋友会紧张,细细想来,值得研究。讲故事在高年级应该不再是日常的常用教学方式,这是一;第读到这里,小朋友对文段还不够熟悉,这句话不能浏览表达;第用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来促进理解,还没有成为习惯。老师突然要求,学生有点难以转换。那么,这里需不需要通过表演的方式来促进理解呢?从老师后面的教学转换不同的身份来讲述来看,是有必要的。只是看到这儿的时候,觉得没有必要。

(11)、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几百年后,关于这幅图,苏轼写了一篇文章,来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2)、师:所以你觉得应该这样停顿是吧。我们一起来读

(13)、师:汝甚聪慧。你关注了人物的身份。你看,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精妙。我们读好了文章是我们的文章,是我们的收获。我们讲好故事是我们的本事。讲故事需要注意什么?

(14)、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5)、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儿。一个人性子很慢,差点让另外一个人的衣服烧着了

(16)、这篇文章以《斗牛图》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要从客观规律出发,要谦虚请教他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专长。

(17)、生: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玩儿。神将说,你为什么救我呢?靶子说,因为你平时没有一处伤害我

(18)、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9)、戴嵩(sōng):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20)、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在这幅画中,这个牛吊着尾巴,尾巴是松松散散的。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翻译句子

(1)、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

(2)、师:画轴。一个字读出了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你接着说

(3)、第二类是直接改动原文,使本文所用的意思与原文相反;

(4)、初读课文:第一遍-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注音读准字音;借助注释读通句子),自由读两至三遍。请一名学生起来读,检查学生的字音是否读错。(限时3分钟)

(5)、《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此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

(6)、师:有所爱,是真的爱。他有所爱表现在哪儿呢?

(7)、生:我也觉得不能换,这个牧童笑而然之就觉得特别老练。像一个大人,很有地位,这个不符合他的身份。处士抚掌大笑也不符合,有失身份。

(8)、gǔ yǔ yǒu yún :“ gēng dāng wèn nú , zhī dāng wèn bì 。” bù kě gǎi yě 。

(9)、《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10)、(我的思考)这个小朋友特别了不起,他能把老师前面提的要求和自己对讲故事的期望做整合,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难能可贵。

(11)、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12)、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13)、师:谁来当当小牧童。我们加上表情,带上动作来读一读。哪位勇敢的牧童来尝试一下

(14)、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马正惠公对他的举动感到疑惑,问他偷笑的原因。

(15)、预设二:读得不好。师提示:课题中有一个人名,“戴嵩”(二年级学过的《牧童和画家》,你还记得他是谁吗)

(16)、师: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有所爱,小牧童是怎么表现的呢?

(17)、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18)、(想一想)你知道“三苏”指的是谁?“三曹”呢?知道答案的可以在下面留言。

(19)、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0)、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作品道理

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意思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作品译文

(2)、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3)、(点评)常规的教法,通过理解意思,查字典等方式明确了字音。这个环节在这个阶段看起来没有问题。从后面的教学中暴露出来的是,有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梳理是不能解决读的问题的。这也是高段教学的一个难点,小朋友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积累到六年级,有了很大的差异。班级两级分化严重。

(4)、a、字音我们读准了,接下来,老师再来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篇课文,老师发现刚刚这位同学在读以下句子时节奏有问题,你们能:

(5)、苏轼用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耕种的事要去问像农民这样了解耕种之事的人,织布要去问像女佣这样了解织布的人。凡事要去问行家。画牛当问牧童。病当问医、学当问师......

(6)、《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这两则短小的文言文,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叙事简洁,余味悠长。

(7)、师:我听的时候注意的不一样。他有没有想象?

(8)、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乃唐宋八大家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9)、生:我觉得应该说的是,耕作的这些事情应该问农民。织布的这些事情应该问婢女

(10)、师:你来讲第一段,你来讲杜处士和牧童发生的故事,你来讲古语有云。请你先说

(11)、                                  苏轼

(12)、戴嵩(sōng):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13)、D.句中“善”是“擅长、善于”之意,表明钟子期善于鼓琴,俞伯牙擅长听琴。

(14)、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5)、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

(16)、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17)、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向内行请教,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当闭门造车,凭空臆想;学(疑、惑)当问师、习当问友、病当问医

(18)、师:这个人性子很缓,人都火烧屁股了,他却觉得这不是急事儿。在听一个

(19)、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20)、姜林杉(姜虹),江苏广电总台《林杉声音杂志》主持人、播音指导,江苏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双创人才联合会文化组副秘书长、江苏省第九届青联委员、江苏省文化艺术科协语言艺术中心组负责人、江苏省语艺委常务副主任、省播音主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省播音主持政府奖评委会成员、普通话测试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语言表演考级考官,曾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个人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江苏省“四名人才”之“名主持人”等,《全国优秀作文选》《美德少年》《小学语文课文》等刊物、书籍、音视频平台示范朗读者,出版著作《金话筒为你读:美文美诵100篇》等。

4、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1)、像这样的文言小短文说明一个道理的,我们之前学过的故事,没有学过的,我推荐下大家课外去阅读。

(2)、  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找出描绘杜处士的句子。品析杜处士爱好书画的句子。(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                                书戴嵩画牛

(5)、生:不能,这个牧童是为这幅画来指错的,如果他笑而然之,那么他觉得这幅画,笑笑也就是对的,这个不符合意境。处士抚掌大笑,也不能认为不对。刚才同学们都说他对,如果抚掌大笑就不对了。

(6)、yī rì bào shū huà , yǒu yī mù tóng jiàn zhī , fǔ zhǎng dà xiào , yuē :“ cǐ huà dòu niú yě 。 niú dǒu , lì zài jiǎo , wěi chù rù liǎng gǔ jiān , jīn nǎi diào wěi ér dòu , miù yǐ 。” chǔ shì xiào ér rán zhī 。

(7)、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8)、这个故事很有趣吧,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9)、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门外趵突泉公园,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为古泺水发源地。

(10)、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11)、      一天一首古诗词:韦应物《咏露珠》

(12)、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3)、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4)、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5)、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6)、牛在争斗的时候,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抽缩进两条大腿之间。(重点词:搐股)(2分)

(17)、师: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给大家听。你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

(18)、A.将“善”字提前起强调的作用,强调钟子期对俞伯牙高超琴技的赞美之情。

(19)、师:这个牧童指错的时候有点紧张,谁再来指指错。

(20)、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5、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说明的道理是

(1)、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谬:错误。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3)、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4)、生:尾巴是在摆动的。请大家看两幅图。你看哪一幅图,是摇动着尾巴,牛尾在摆动?

(5)、生:四川有一个姓杜的处士很喜欢书画,有好几百张

(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比喻做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魏书·卷列传第五十三》:“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7)、师:看来大家对苏轼这位大文豪的诗词非常的熟悉(PPT出示,师简介苏东坡)

(8)、联语写得蕴藉潇洒,不泥于迹象。上联绘景,“画阁镜中看”,以虚衬实;下联绘声,“飞泉云外听”,妙思入神。诗情画意,意境洞明。见《古今名联谈趣》

(9)、宋(或北宋)苏轼(或苏东坡)(2分,每空1分)

(10)、在我看来,这样的解读和争论完全搞错了方向。如果我们了解苏轼的艺术观,也许会对此文有不同的解读。苏轼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开篇即曰:“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明确反对简单摹拟现实强调“形似”的绘画观,并对我国文人画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了解了这一点,我就有理由怀疑历来对此文苏轼观点的解读,因为这种解读都建立在对机械摹拟现实的“形似”美学观之肯定基础上,而这恰好是重“神似”的苏轼所反对的。

(11)、尾搐(chù)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12)、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13)、《书戴嵩画牛》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14)、“笑”的点在哪里?要注意不同点。(笑画、笑杜处士、笑戴嵩、笑围观群众)人物评价(天真可爱,有什么说什么,挑战权威)

(1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16)、生:应该是尾巴夹在两个大腿中间。那这句话就是这幅图说表现的内容。这个股的意思就是

(17)、接下来,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趣味。同样的斗牛图,我们却读出了不同的趣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处士和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写写他们不同的表现。

(18)、现在却摆动尾巴相斗,错误啊!(乃、掉、谬)(2分)

(19)、(谁愿意起来读读课文?你来读,那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看她读的是否有和你不一样的地方。

(20)、课文的题目为“书戴嵩画牛”。正如这位同学背诵的《题西林壁》里的“题”。

(1)、                 ——苏轼〔宋代〕

(2)、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3)、出示: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5)、(翻译)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6)、师:所以这个故事也很可笑。课前简单放松一下,准备上课。

(7)、师:这个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不是处士的句子?

(8)、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9)、锺子期听之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终身不复鼓琴 好书画  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10)、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1)、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12)、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13)、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14)、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实践出真知。

(15)、(我的想法)这个小孩就是刚才评价别人的那个小朋友。可以看出,要在短时间理解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的讲述,是少部分能达到的,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目标。

(16)、生: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7)、课文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如,牧童的“拊掌大笑”,杜处士的“笑而然之”两者相映成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牧童关于两牛相斗的话,既简洁又生动。

(18)、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19)、(点评)这个总结干净、清爽,很显然,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的小朋友从这篇短短的文章中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老师前面的引导起了作用。浸润入心。

(20)、师: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我们看这个字。“所宝以百数”这里要读哪个音,还要看它在这儿的意思。

(1)、师:杜处士是怎么喜爱,怎么讲的,还想到了杜处士的心理活动。这样故事的内容就更丰富。我们提高难度,转换一下角色,来讲一下这个故事。

(2)、生以小牧童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这个小朋友讲述得非常生动。但是在角色的互换时,文句是很乱的。

(3)、《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了一件趣事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推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文中“数”读shǔ,意为“计算”;“今”意为“现在”。

(4)、师:杜处士和苏轼的角色下课后讲给大家听。我们读懂了故事,又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5)、作者:每日成语故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6)、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7)、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8)、是本笔记,记录了苏轼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失为“文人眼中的另一个世界”。《书戴嵩画牛》就是此书中的一则小故事。

(9)、找出描写牧童的句子: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0)、师:晒的意思。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一曝十寒

(11)、(1分)(1)吕氏春秋/吕览       (2)(1分)心志,情志

(12)、师:牧童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是抚掌大笑,有表情,也有动作。你们来练一练。牧童是怎么说的?

(13)、点评:(刚刚这位同学的这个字音读错了,哪位同学发现了。老师发现她非常棒,文中出现的多处多音字她全部读正确了。)

(14)、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艺术上,此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着写对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画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谬误处,名画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顿失光彩。前后对照,大相径庭,使人心为之动,顿感可叹、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15)、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16)、导入部分:介绍苏轼,简介《东坡志林》引出《书戴嵩画牛》

(17)、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自读课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