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ppt
1、
(1)、(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2)、培养幼儿必胜的信念和勇于向强者挑战的竞争意识。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同法关注──“放”:除此之外,教材还有哪些地方为我们作学习准备做了提示?你怎么知道的?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小练笔、选做题、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要求等。
(5)、创设情境,课件图片、模板的选择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图文对应,尽量接近古典气息,让学生尽快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图中情境、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文字的色彩都对文本的理解有辅助作用。如国王的服饰以黄和红为主,刚开始采用一张国王的高昂着头的侧面图,龚晓琳老师提议人物体型变形,拉长以后人物面部又变形不太清楚,结果就改换一张国王的正面图,全部以红字后两句不清楚,改为黄色,正好前两句是人物语言,后两句是人物神态,感觉很好。对蔡桓公病情四个阶段文字颜色的处理,是从浅到深,逐步变化,直观显示蔡桓公病情有轻到重的`变化过程。
(6)、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7)、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8)、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从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教材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始的初读正音、整体感知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名医”意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桓公之死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明白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到最后的按照顺序复述故事是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写作特点的同时告诉学生说话写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每个环节有的突显了工具性,有的突显了人文性。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生成。
(9)、答案示例:这是发现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比如,在学校学习应对灾难的课程,教给孩子们在灾难面前自救的方法;把应急预案的制定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做,组织仿真演练……早早做了准备,天灾面前我们肯定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损失肯定也会减少很多,这正是“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
(10)、(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11)、我把本文的目标设为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读来领悟课文要揭示的道理。我安排了四次读,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目的的,又能增加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二是深读课文,理清故事的发展。在分析课文发展时又安排了两次师生合作读,第一次是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时说的话,师读提示语,生接下去读扁鹊的话,让学生体会扁鹊去的次数之多和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关键让学生在读的当中有自己的体会,再是分析蔡桓公的反应时,师读扁鹊的话,生读蔡桓公的反应,形成一种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体会蔡桓公的病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通过这四次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体会课文要传达给大家的道理。
(1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13)、教师请客,幼儿品尝食品,幼儿边品尝边和同伴交流,相互说说自己所品尝食品的心理感受及其味道。
(14)、②其人舍(shì)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15)、能够把一个个的琐碎点联系起来,然后再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呈现出来,并有侧重点的表达出最关键的环节,让大家自己去思考结论,这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16)、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17)、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在我国的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如《杞人忧天》《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等等,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我国的寓言。
(18)、中(zhòng)伤 躇(chú)步跐(cǐ)蹈 舍然(shì)
(19)、(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0)、(5)小结:北风爷爷有北风爷爷的本领,太阳公公有太阳公公的长处。其实我们小朋友也一样,大家也都有自己的长处。
2、
(1)、读书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初读这一组相同的课文之前,这里的一些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2)、情境导入:展示“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
(3)、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
(4)、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会伤害到什么。”
(5)、本单元的专题是“故事长廊”。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6)、(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7)、雕(diāo)像 庇(bì)护 爱慕(mù) 虚荣 较量(jiàoliàng) 凯歌
(8)、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9)、请幼儿观察跨步区和跑步区的特征,扮兔子的幼儿站在跑步区的起点线上,扮乌龟的幼儿站在跨步区的起点线上。当听到比赛信号时,跨步区的乌龟大步走向终点,跑步区的兔子同时往前跑,去追赶乌龟,但不能超过终点线。被追到的幼儿暂停游戏一次。
(10)、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11)、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12)、《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吕氏春秋》结构比较完备,篇章规划整饬,不少文章明朗犀利,将故事、譬喻、议论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古代散文史上也有相当地位,是研究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先秦文化史的可贵资料。
(13)、这个世界最终属于那些最会讲故事的人,故事把冰冷的真相变得柔和和浪漫,世人从来不愿意接受真相的,真相只有披着故事的外衣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14)、引导幼儿观察胖厨师用了什么样的办法抓到了小老鼠,尝试按故事情境的顺序在音乐中分角色游戏。
(15)、565455|565455|565424|545|
(16)、在主动的讨论中,孩子们理解了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寓言的内涵。我不想强调幼儿去学习讲这个故事,只想把它当成一个载体,让幼儿知道其实事物各有所长就够了。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主动畅谈,一边讨论,一边讲寓言。与其说是我在讲寓言故事,还不如说是他们讨论的结果。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是他们经验的调度者和指挥者。在两次比赛结束后,仍然有很高的呼声要求再次进行比赛,我又看到了幼儿之间的这种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火花了。
(17)、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18)、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两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合二为一。
(19)、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20)、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3、
(1)、②“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列子认为,未来有着多种可能性,无法预测,因此毁坏与不毁坏,都不必忧虑。
(2)、宋君对这次谣言的传播十分生气,他决定追责。如果你来断案,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3)、答案示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4)、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他首先问最高的神——宙斯雕像的价钱;知道价钱不高,他很满意,因而又“笑着”问赫拉像的价钱。两问之后,他似乎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了,最后才问到自己的雕像,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
(5)、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6)、句式参考:我觉得这件事责任在 ,他 。
(7)、通过这两则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的道理。
(8)、师:没有道具的表演真的很不易,有了道具我们将表演得更出色。
(9)、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10)、(一问)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11)、读了《大瀑布的葬礼》我也非常痛心,昔日的大瀑布是那样雄奇壮观,如今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怎不叫人痛心啊!
(12)、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
(13)、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14)、阅读《伊索寓言》及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举办一次阅读分享会。
(15)、(3)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分享。
(16)、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17)、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18)、参考脚本: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故作神秘地)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惊讶的):“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好奇八卦,寻求刺激)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恍然神情)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20)、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
(1)、学生参与游戏,画说故事:请一名同学说寓言故事,几位同学现场配画(选择《拔苗助长》或《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简短的学生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2)、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3)、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4)、“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6)、通过提问和有序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中情节的发展变化。
(7)、七年级上册语文10课《再塑生命的人》预习+教案+课件
(8)、设置一个星星图画区角大班教案篇5教学意图:
(9)、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预习+教案+课件
(10)、《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11)、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感叹今天幸福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用生命换来的。那令人感动的一幕一幕,就让我们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去深深体会。
(12)、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13)、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纪念白求恩》预习+教案+课件
(14)、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个字,人,头,手,现在让我们来跟人,头,手三个字一起玩玩游戏吧!
(15)、过渡:阅读本文时,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两篇课文均出自《伊索寓言》。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伊索和《伊索寓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