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下载
1、论语电子版全文免费
(1)、4 智者利仁 将德性与理智结合起来,既肯定品格修养,又将理性智慧纳入道德生活。在实践中注意分辨识别,用理性主义精神重新诠释传统的道德主张和礼乐文明,并从中提炼出基于人性和社会性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基本道德主张和行为规范。
(2)、1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做人的准则。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前者是善举,后者是义行。积德行善累义,在孔子和儒家那里是仁人君子的风范,是人性的卓然展现。
(3)、(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4)、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
(5)、《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W-YINuBx3TK4LA57B4DJQ提取码:iyye 书名:论语译注
(7)、3 仁者人也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孔子从官府回家后,最关注的是伤人没有而不问及马。在马棚工作的,当然是马夫或驭者。当时马匹十分珍贵,有“匹马束丝”换五名奴隶和以三十田换四匹马的记录。孔子将马夫和驭者一视为“人”,而且只关注他们而“不问马”,所体现的是异于常人的仁者之境。
(8)、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9)、《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10)、要立体的懂,不要点线的懂。立体的懂:豁然贯通,体悟经典的逻辑,感思经典的生命。点线的懂: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只言片语,断章取义。
(1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2)、14 古之学者为己 兰草生长在丛林深处,并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就不散发出芬芳。君子的学习,不是为了显赫,而是为了在穷困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在忧患时意志不衰,为了明白祸福的原因和结果而内心不会迷惑。
(13)、我是2020年才知道缠师和其博客的,估计最迟到2018年还可以比较完整的看到缠师博客的全文,之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缠师的新浪博客中有大量的文章被设置为已加密,甚至被删除。
(14)、泰伯篇第子罕篇第乡d篇第先进篇第颜渊篇第十二等。
(15)、国学精粹《弟子规》,解读弟子规,提升孩子文化素养,别总是让孩子背公式
(1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17)、 名家撰文,介绍经典,指导诵读:文前有名家所撰的《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分别从经典的内容、思想、作者、版本、流传和诵读要领等方面为读者理清思路,有助于研读经典。
(1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Ygii2ZYFP6hiJlfGcMmFg提取码:nncg 书名:论语全解
(19)、高清版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jHYYXme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完整版论语全文下载
(1)、7 知天命 孔子以自然法则和人文精神置换了传统天命观中的神秘内涵,以“知天命”和“畏天命”去成就君子人格,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
(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n0uG43iFC5QOmpRUwmKiQ提取码:hzao 书名:论语新解
(4)、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目录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鲩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21阵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阵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27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28子曰:“君子道者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33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37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未之难矣。”40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4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42子路问君子。子曰:“作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44阙d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5)、内容简介:作为海外汉语学者,金安平的《论语英译及评注》展示了不同于国内学者的另一种关注角度:将《论语》视为一个整体,试图寻找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以呈现更为宏大的故事。她把《论语》置于广阔的思想历史背景之中,以集传统解经学大成的刘宝楠《论语正义》为底本,精简地反映了历代注疏探讨的主要议题;同时以西方语文翻译中国古典,展现出跨文化的独特认知。
(6)、即使你对文言敬而远之,也完全不了解先秦历史,但只要跟着华杉的解读,《论语》就字字明明白白。华杉钻研《论语》三十年,吃透了贯穿始终的“仁”的价值,融汇了历代注家刘宝楠、朱熹、王阳明、曾国藩对《论语》原意的不同解释。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把《论语》从春秋传承至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讲得让你豁然开朗。
(7)、☛(预习)人教英语3至6年级(下册)资料合集
(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在蒙田散文英译的导言中,唐纳德·弗雷姆告诉我们,“蒙田不易界定…然而这一难题正好指向了答案:书即是人”。或许孔子与《论语》也是如此。
(11)、国学精粹《弟子规》,解读弟子规,提升孩子文化素养,别总是让孩子背公式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sfCkOs72O-RBGh7iG4Qcg提取码:sdzq书名:《论语》英译及评注
(13)、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目录1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4司马牛问君子。子问:“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胃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5)、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6)、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7)、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未有特殊的地位。语孟学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书之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其后社会重四书过于五经,科举考试以四书为主要科目。
(18)、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9)、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0)、闻香、品茶、赏乐、话文化,多向互动,促进同学自由思考,获得更多收益。
3、论语全书下载
(1)、至于《论语》、《孟子》,朱熹引程子的话,说:“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朱熹推崇孟子,认为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从此孔孟并称。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指出了道学家追求的境界。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在《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的序中,朱熹说明他重视四书的用意,说由于汉唐以来儒家经学只注意“记诵词章”,道、释异端“虚无寂灭之教”流传,以至儒学道统到孟子之后不得其传;二程、朱熹提出四书,正是要“接乎孟子之传”。朱熹认为《大学》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学者必由此入门,才能达于圣学。他作《大学格物补传》,强调“即物而穷其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用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他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阐明先圣之道,提挚纲维,开示蕴奥,没有一本书如《中庸》这样明白而详尽。
(4)、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7)、精选《论语》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9)、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目录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0)、 附赠仿古繁体大字读本:本书附赠仿古繁体竖排大字读本一卷,便于读者参照繁体字进行研习,也可以在熟悉注音后直接使用繁体本诵读,更利于记诵。
(11)、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不给孩子收下来,你就亏了
(1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子张篇第十九 论语目录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抑之。”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15)、2015年11月28日起,21天,《大学》1期35人
(16)、《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17)、先后为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众多高校、企事业机构讲授《怎么读经典》《讲读论语》《礼乐文明》等百余场次。12集《论语的逻辑》、8集《大学讲读》系列讲座在山东教育卫视播出,《诗经中的人文素养与关怀》系列讲座在济宁电视台播出。著有《问学孔子家语》《论语的逻辑》《中学生读论语》《小学生读论语》等著作。
(18)、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YgvWybp1FgWIl5qk8t1yA提取码:QFQK 书名:论语今读
(20)、《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4、论语全文下载免费阅读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听、说、读、写。听:聆听经义;说:所感所惑;读:精读经文;写:品思随想。
(3)、9 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是孔子对其义利观的最准确概括,也是普世的价值准则。发财与做官,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在孔子看来,“礼”是以“仁”为本质的,倘若能够做到“富而好礼”,就可以摆脱“为富不仁”的常态而进入新的境界。
(4)、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5)、2016年6月13日,42天,《中庸》1期324人
(6)、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目录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1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ZrzVP3s1fux11pe3VtfLQ提取码:yev3书名:论语今读
(8)、《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著者有三书。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著之渊薮。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9)、11 乐以忘忧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在追求某种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追求过程的快乐;在达到某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秉持这一理念,无论目标实现与否,都会乐在其中。
(10)、《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11)、5 过犹不及 欹器是一种空时倾斜,注入一半水时平正,注满水时翻倒的容器。“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古代君王将其置放在自己座位右边以为诫勉,故被称为“宥坐之器”,反映了事物过犹不及的道理。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mdzGg8XyT5Cn20WOizjTg?pwd=eann提取码:eann书名:华杉讲透《论语》
(13)、《论语译注》内容包括:试论孔子、导言、例言、学而篇第为政篇第八佾篇第里仁篇第公冶长篇第雍也篇第述而篇第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16)、雍也篇第六 论语目录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d乎!”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16子曰:“不有祝鲩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7)、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8)、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19)、13 述而不作 孔子自幼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对历史文化典籍和各种文化样式进行了广泛的搜集、研究、整理和编修,成为当时最博学且能运用自如的人。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当然不是仅凭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借此观照现实和未来。
(20)、先进篇第十一 论语目录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3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论语全文下载百度云
(1)、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